4月12日,为了推动美国芯片制造业复兴,美国白宫主导发起了一场与大企业领袖在线进行的“半导体和供应链韧性”峰会,总统拜登亲自参加。
拜登在会上表示,为芯片工业提供500亿美元资金的立法计划已经获得了跨党派的广泛支持。
今年2月24日,拜登就已经向外界表示,他将争取国会拨款370亿美元,以提振国内芯片生产,从而扭转美国多家汽车制造商和其他制造企业因芯片短缺而减产的局面。
同样的难题,也摆在欧洲人面前。
一个多月前,欧盟提出了《数字罗盘2030》计划,给欧洲未来十年的科技发展定下了目标。
该计划提出,欧洲制造的芯片产值份额10年后要从2020年的10%达到20%,同时实现2纳米工艺制程。
在欧盟已推出的“欧洲共同利益重大项目”中,支持私营企业投资微电子行业是重要组成部分。欧洲各国政府预计将根据企业需要,投入150亿至500亿欧元扶持相关产业。
另据外媒报道,去年12月,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十几个欧盟国家表示,将联手投资处理器和半导体技术,以追赶美国和亚洲国家,将在未来三年内投入1450亿欧元用于半导体技术研发。
欧美为何同时发力芯片制造?
第一个原因是芯片不够用了。
以汽车行业为例,从去年年底开始,芯片短缺问题就导致汽车行业生产受限。今年1月以来,全球多家汽车制造企业因芯片短缺被迫停产或减产。
福特汽车公司2月宣布,由于芯片短缺,其最畅销的一款客货两用车型也逃不过减产的命运。福特汽车还透露,芯片短缺可能导致其一季度减产20%。
通用汽车则在3月初宣布,旗下三家工厂因芯片短缺停产一周,随后又延长了停产和减产时间。
新能源汽车企业特斯拉也未能幸免,创始人马斯克在3月底公开表示,因零件短缺,加州弗里蒙特工厂关闭了两天。这已经是这个特斯拉全球最主要的生产基地今年第二次停产了。
德国大众汽车同样因芯片短缺,在美国、欧洲和中国减产了10万辆。
汽车行业,只是芯片短缺导致企业停工停产的众多行业之一。
令欧美各国发力芯片制造业的第二个原因,是芯片短缺背后的产业危机。
在芯片制造领域,美国早已经失去了领导地位。有数据显示,在1990年时,美国占了世界半导体产量的37%,现在的份额却不超过12%。
此外,英特尔这样的美国芯片巨头,也不在市场中有绝对竞争优势了。
技术层面,英特尔在去年才推出了10纳米制程的工艺技术,台积电则早就掌握了5 纳米制程技术。而当2014年英特尔推出首款14纳米处理器的时候,台积电还只有20纳米制程的水平。
欧洲的数据比美国更差。1990年时,欧洲的芯片产能占全球市场的44%,而到2020年,份额萎缩到了只有9%。
制定了庞大的产业扶持计划,欧美的芯片制造业是不是就能重回巅峰呢?业内人士并不看好。
首先,过去三十年间,欧美由芯片制造重镇变为高度依赖海外代工,是市场主动选择的结果。
韩国等地区和国家芯片制造业的崛起,有其本身的内在规律。比如,劳动力价格较低和更贴近庞大的需求市场等。这些市场规律,并不会为某一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刺激政策所能改变。
其二,产业发展有自身的规律,有专家指出,目前欧美的产业扶持政策,就算资金能够顺利到位,一切都正常,看到效果也得是三五年之后的事。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此轮芯片短缺固然有疫情影响、日本地震等客观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美国四处乱挥的制裁大棒打乱了国际芯片上下游市场的平衡,给这一行业全球化分工的产业链条造成了严重的伤害。所以,要想根本解决问题,让市场恢复自身的活力和调节能力,比什么刺激政策和大手笔经济扶持都有用。
新闻推荐
记者|王勇坐拥全球优质锂资源的天齐锂业(002466.SZ),去年大幅减亏。4月14日晚间,天齐锂业公布的业绩快报显示,其去年实现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