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利亚斯·卡内蒂,198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以德语写作。卡内蒂的著名作品有自传三部曲:《获救之舌》、《耳中火炬》、《眼睛游戏》、现代主义小说《迷惘》和社会学著作《群众与权力》。1994年8月14日于瑞士苏黎世去世。《人的疆域:卡内蒂笔记1942-1985》
作者:(英)埃利亚斯·卡内蒂
译者:李佳川 季冲 胡烨
版本:理想国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年5月
致敬词
一个真正的智者,能够凭借直觉感受到复杂现实的本质,而笔记,则是最能体现这一闪光点的形式。二十世纪中期欧洲社会的闹剧与变迁,为作家卡内蒂提供了丰富的观察范例,他在只言片语中刺破现实的阴霾,带来思想的魅力之光。笔记中的碎片式观察与日常生活形成了紧密联系,它以敏锐的感知力超越了思想的立场,将共同的精神追求与反思质疑递向了不同时代、不同环境的读者。这本书的重量,来自作者四十三年思考与写作的结晶,而它的温度,则在于为每一种精神困境摆上了思想的蜡烛。
我们致敬《人的疆域》与探索人类精神状态的作家埃利亚斯·卡内蒂,同时也致敬三位译者在长期研讨与交流中所进行的翻译工作。漫长的文字历程构成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在那里,人类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类的认知是有范围的,然而,人类对自由精神的追求,是无限且无疆域的。
答谢词
很高兴卡内蒂的笔记成为了《新京报》的年度阅读推荐。我很开心能够看到卡内蒂的笔记以及他的书籍能够在海外、在我们中国也获得成功。
所谓的“成功”,其实是卡内蒂先生十分憎恨的事情。但他厌恶的是以报纸上所占据的版面、以外在的赞美来衡量的成功。诚然,他一生以一颗赤诚的心对待着语言、对待写作、对待思考,即使有过潦倒岁月,但从未刻意为成功、为名利奔忙过。然而,只须看看他从生时直到逝去后的今日所获的大小奖项,便可知他作品的成功在客观上是不可否认的。像这样矛盾性显然已不仅仅是他文字上、思考中处理和构建的对象,它甚至也同样发生在他自己和他的作品身上。正如我们的这本书,依卡内蒂先生亲口表明,起初只是作为他文学抒发的发泄口、一份日后绝不会回头看的随手写写的笔记设想的,但这一写就是一生,不仅回头删选过,还交付出版了,死后也在不断地得到补充,而甚至到今天还依然在不断地赢得更多海内外的读者。
这是一本开卷即有益的书。随手翻开,便可以对着一两个句子冥思半晌。它的简明精辟、它的短小篇幅,对于读者来说,是引他欣然进入的邀请。虽然没有阻绊的门槛,但我们进入的绝对是一个丰富的思想世界,它在语言上轻盈,在思想上,深重、浓厚、复杂。
——译者季冲
这本书
寥寥数语的普遍性思考
新京报:这本笔记在卡内蒂的作品谱系中占据什么样的地位?
季冲:这本书的形式就可以从很大程度上说明它的特殊性。它是卡内蒂记录思考的笔记,虽然我们今天可以把它作为“作品”来读,但起初,它并不是作为一个可供阅读的“作品”设想的——既不准备自己日后阅读,当然也没承想会交付给其他读者来读。但正如卡内蒂本人,他的人生是经历过转折的——写作并不在他起初职业规划的方向上,他学习的是化学,是在结束了自己的博士学业,以及在维也纳结识了其他的作家之后,卡内蒂才燃起的文学的热情。同样,这本笔记起初只是他在论述《群众与权力》的漫长岁月里的一个宣泄创作热情的发泄口而已,但是经过长年累月的记录,其重要性便越来越无法忽略,于是,这些笔记才得以进入“作品”的范畴内,形成我们今天所阅读的样貌。
笔记中的某些部分可以反映他当时的创作进程,例如,在《群众与权力》诞生的那段岁月里的某些笔记就可以与这篇论述结合起来看。笔记不仅伴随着卡内蒂作品的产出过程,有的时候也可以作为进行文学构想来看待,其中精妙的设想不胜枚举,读者们自可细细翻看品味。同时,其中也有很多对文学创作的反思,有针对自己写作进程的,有针对自己某个作品的,有以他人作品为对象的,但更多的,是没有绝对针对性对象的普遍性思考。
新京报:你所翻译的部分是《钟表的秘密心脏》,能否简单概括一下这部分的主要内容以及与卡内蒂其他笔记的区别?
季冲:卡内蒂笔记具有一个普遍性的特点,它的组成部分——少至一行,多至寥寥几页的短小篇幅,每一部分虽然都是独立、互不相关的,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来感受。从这个角度来看,《钟表的秘密心脏》可以说是与其他的笔记一脉相连的。但是,其中的不同,我们也不能忽略。
首先,我们要注意到《钟表的秘密心脏》是继《人的疆域》之后,又一篇在作者生前便发表的笔记。它是经过卡内蒂本人览阅和筛选的。他在自己的笔记中就提到过与笔记相关的现象:“你的笔记有着一副特殊的语气,就仿佛你是个经过过滤的人”。经自己的手筛选、发表的笔记,展现的大概也是一个经过“过滤”的自己吧。而本书中后半部分的笔记,则是作者过世后,经过他人搜罗补充出版的其他笔记。《苍蝇的痛苦》和《汉普斯特德补遗》这两份笔记就很明显不再有时间的序列,我们难以将其内容对应到相应的年份上去。这些笔记就是在《人的疆域》与《钟表的秘密心脏》的基础上做出补充,尽量地在出版所能做到的可能性上给出一个未经过滤的全貌。
另外,在内容和主题方面,《钟表的秘密心脏》虽与其他笔记有着一致性和一惯性,但是也是有着区别于它们的细微差别。因为《钟表的秘密心脏》中集的是他1973到1985年间的笔记,1905年出生的卡内蒂已经真正的步入了晚年。例如他对死亡的思考与对抗,虽然是贯穿了他一生的笔记的一个主题,但在这里因为自己正身处生命垂暮,更是添了许多现实的强度和紧迫性。
同时,我们也能够观察到,《钟表的秘密心脏》中笔记的篇幅明显偏向于以短小居多。短短一行,寥寥几语的表述比比皆是;相对来说,篇幅较长的就比较少了。至于这种变化是否可以理解为卡内蒂在长年累月笔记实践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形式,那么就要交给读者和研究者来继续观察审视了。
这个人
需要时间静置的文字
新京报:翻译卡内蒂作品时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季冲:我觉得是时间的问题。因为卡内蒂的语言绝对不是流于表面的,需要深入去思考,或者是与卡内蒂一同思考。而这样的思考,读过的读者必定知道,几乎他的每一行笔记都能引发。而思考也是需要慢慢体会,也是需要经过时间的静置的。但这在具有时限的翻译任务中是很难做到的。
新京报:这本书是你与其他译者合作翻译的,这期间沟通最多的是什么?
季冲:卡内蒂的很多作品都是没有主人公的,经常更多是从某些设定出发的。而笔记中的文学设想和反思更是这样,因此会有很多模糊人称与指代的用语与表达。而我们需要将这种模糊性在跨越语言差异的情况下在中文中传达到,让读者在读起来舒服、不觉得违背汉语习惯的基础上,又能够尽量地注意到其背后潜在的思考的可能性。这在一定程度是构成了翻译的难度。
新京报:除了这本笔记,能否再推荐一本最值得阅读的卡内蒂作品,并简述一下原因?
季冲: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读一读《迷惘》。有能力的建议读德语原文,直接感受他的语言。这本也已有中文译著。它虽然情节荒诞,但设置精巧,值得玩味。
这一年
《卡内蒂笔记》提供了冷静的态度
新京报:能否简单说一下这一年里你的生活与工作状态?
季冲:这一年,我们都经历了很多。国内早已基本恢复原有日常,但是德国,或者说欧洲这里仍是疫情不断。此刻,我仍然生活在封锁措施之下。这一年,我自己多了很多独处的时间,这很大程度上加速了我自我认识与自我和解的进程。对于以写作与思考为生活与工作重心的人群来说,这样的时间无疑是很宝贵的。同时,对于自我管理的重要性,我更是有了新的认识。
新京报:在这特殊的一年里,你认为阅读卡内蒂笔记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季冲:在这样特殊的时间里,卡内蒂笔记的译作出版得似乎十分讨巧。它不仅在内容与主题上多有能切中时事的方面,关键是其中语言的风格与力量或许正是我们在这样的时间里需要的态度。把风暴蕴藏在风平浪静的字面之下,对于不寻常事件能冷静思考,拉开一定的反思距离,但不让它不经处理便遗忘在过去之中。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宫子
新闻推荐
美国国会众议院13日表决通过针对总统特朗普的弹劾条款,指控他“煽动叛乱”,这距离他卸任仅剩一周。特朗普成为美国历史上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