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长达半年多的冲击,全球经济秩序遭到严重扰乱。除了经济增长遇挫之外,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全球很多国家内部,收入不平等现象也愈发严重。
贫富差距的急剧扩大,成为疫情给人类社会出的一道难题。
一
9月21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美国家庭财富净值环比增长近7%,达119万亿美元。
但这些收益主要流向最富裕家庭,同时许多人收入缩水甚至仍处于失业状态。
另外,根据美联储的数据,截至3月底,最富有的10%的美国人拥有该国三分之二以上的财富,前1%拥有31%的财富。
美国研究机构“机遇洞察”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当前美国收入最高的三分之一工作岗位几乎已从经济衰退中完全恢复,而收入最低的三分之一工作岗位仍比疫情暴发前减少16%。
美国布朗大学经济学家约翰·弗里德曼说,第二季度家庭财富数据表明,美国经济恢复存在不平等现象,其中高收入工作者不仅找回了工作,其积蓄也在增长。
在南美洲,受到疫情的影响,预计失业率将从去年的8.1%增至13.5%,贫困率剧增,4500万人或将沦落为新赤贫阶层。
疫情期间,法国失业者和“部分失业者”的数量出现前所未有的增长。
据法国统计与经济研究所6月发布的报告,在疫情期间,最贫困阶层中有30%的人财务状况受损,而在最富裕阶层中这一比例仅有11%。
根据西班牙非政府组织乐施会的报告,新冠肺炎疫情之后,西班牙的贫困人口可能会激增70万人以上。
二
贫富差距扩大的现象,不仅出现在一些国家内部。
英国广播公司(BBC)近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新冠病毒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国家的打击,比对较富裕国家更为严重。
在一定程度上,疫情令各国的发展水平更趋差异化。
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为例。该组织是由全球37个较发达经济体组成的国家集团。
调查显示,在非OECD国家中,有69%的人收入受到了疫情的影响;而相比之下,生活在OECD国家的人中,这一比例只有45%。
在疫情影响之下,全球供给与需求陷入突发性中断状态,严重冲击了全球产业链,全球贸易需求发生萎缩,一些经济发展对贸易、服务业依存度较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更令人担忧的是,疫情使得近年来本已抬头的经济“逆全球化”更加明显。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更多国家强调经济发展的安全性、可控性。
由发达国家带动欠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涓滴效应”,在经济全球化陷入低谷、世界经济系统性风险上升的背景之下,受到严重冲击。
此外,由于发达国家已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拥有强大的医疗能力,其社会韧性与经济复苏都更有保障。
而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由于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落后,想要恢复正常的经济活动,无疑面临更大的风险。
三
在日益悬殊的贫富差距背后,是疫情所造成或扩大的行业鸿沟,以及由此带来的财富的集聚效应。
尽管持续的疫情给很多行业造成了致命打击,但很多全球大型科技企业和金融服务业却不在其中。
高科技产业和金融服务业可以较为便捷地开展线上办公,因此其业务开展受到疫情的直接影响较小。
更重要的是,由于疫情造成的隔离与经济衰退,全社会对形形色色的科技服务愈加倚重,也有更多企业或个人转向金融服务业,寻求短期财务支持。
美国政策研究所的最新报告显示,从3月到9月15日,全美643名亿万富翁的财富上涨8450亿美元,涨幅29%。
亚马逊首席执行官贝索斯、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Facebook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特斯拉CEO马斯克和投资家巴菲特为身价最高的五大富豪。
而与此同时,全美累计失业人数疫情期间超5000万,目前仍有近1400万人处于失业状态。
除了产业结构和技术变革造成的财富差距之外,疫情期间全球很多国家资产价格的持续“逆势”上涨,更进一步强化了财富的集聚效应。
在美国经济复苏步履蹒跚、失业人口比例居高不下之际,美股8月收获了数十年来的最佳月度表现,进入9月以来仍在冲高,不断打破纪录。
据《商业内幕》网站此前报道,受益于金融市场表现,美国亿万富豪在疫情期间净资产总和增加了6370亿美元。
分析人士表示,这种现象与美国政府放松管制、减税降息、缩减福利开支等政策的出台息息相关。在某种意义上,资产价格泡沫、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都可以视作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副产品。
新闻推荐
据外媒报道,为了抗议希腊政府对学生采取的强制佩戴口罩等防疫措施,希腊全国超过100所学校的学生从21日起连日罢课,还有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