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银河 李银河
虽然没有身在瓦尔登湖,但是找到了梭罗的感觉,生活宁静,心情愉悦,灵魂自由。耳朵常常听到喧闹而又静谧的虫鸣,眼睛常常看到不安而又平静的大海,心中常常感到奔放而又深邃的情绪。
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出生于1817年7月12日,是美国作家、哲学家,超验主义代表人物,也是一位废奴主义及自然主义者,有无政府主义倾向,曾任职土地勘测员。梭罗最著名的作品有散文集《瓦尔登湖》和《公民不服从》,《瓦尔登湖》记载了他在瓦尔登湖的隐逸生活,而《公民不服从》则讨论面对政府和强权的不义,为公民主动拒绝遵守若干法律提出辩护。
01
生活宁静,心情愉悦,灵魂自由
梭罗的感觉首先是遗世独立。世事繁杂,红尘滚滚,梭罗来到瓦尔登湖,自耕自食,主动选择远离世事的喧嚣。
而今我住在一个海边小城,虽然不用自己去种粮食果腹,但是衣食简单,基本吃素,每天让旁边饭店送一素菜,分两顿吃,每顿饭只须15分钟,全天用在吃上仅45分钟。
每天酣睡六七小时。早午晚去海边散步各半小时。其余时间全部用于读书、写作和观影。
02
读书,写作,观影
观影要求不高,有《福尔摩斯探案》《冰血暴》这样水准的影视剧集也就差强人意了。
偶尔看到真正的好电影,如《绝美之城》,眼前一亮,心情的愉悦无与伦比。有汉尼拔系列这样的书看也差强人意。
偶尔读到真正的好书,如牙买加·琴凯德的《我母亲》,心中一凛,神飘天外,仿佛跟随她来到多米尼加那个荒芜的小村庄,看见一个寄人篱下寂寞悲苦的小女孩用泥巴糊在海龟伸头的洞洞上,让它们寂寞地死去。
03
细细体味每一天的生命
梭罗的感觉其次是细细体味每一天的生命。梭罗认真地把每天的感受记录下来,常常会说:我现在开始过某年某月某日这一天。
而我也在桌面上摆了好几个日历,单张的,撕页的,一月一翻篇的,电子带报时的。要数撕页的日历最具象征意义,眼看着厚厚的一本越撕越薄,一过七一,厚厚的一本已然只剩了薄薄的半本,心中不胜唏嘘。
虽然深知想尽一切办法也无法使时间停留,但是却常常无奈地注视着时间的流逝,一分一秒,一小时一天,一周一月,一年十年,心中悲苦而又欢欣。苦的是所有已经过去的再也不能追回,乐的是那分分秒秒的快感与宁静。
04
生长,茂盛,衰败,终老
梭罗的感觉归根结底是一种存在感。在纷繁的俗世和人际关系当中,人不会想到自身的存在,不愿想,不敢想,或者仅仅是无暇顾及。
而梭罗住在森林中,每天观察生机盎然千奇百怪的植物动物,与此同时,反观自身,自己的身体,自己的灵魂,看它们如何像那些植物和动物一样生长,茂盛,衰败,终老。
人的存在是如此短暂,在宇宙之眼中只是一瞬,眼开眼闭之间,花开花落之间,香消玉殒,灰飞烟灭。如果不曾细细体味,细细咀嚼,细细观察,真是对自己这个生命的大不敬。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新华社首尔7月8日电(记者陆睿耿学鹏)正在韩国访问的美国副国务卿、朝鲜政策特别代表斯蒂芬·比根8日表示,美方将继续在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