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国际 今日美国 今日韩国 今日日本 今日俄罗斯 今日加拿大 今日澳洲 今日意大利 今日英国 今日法国 今日德国 巴基斯坦 今日新加坡 今日大马 今日菲律宾 今日越南 今日泰国 今日柬埔寨 今日印尼 今日缅甸 今日印度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际 > 多彩国际 > 正文

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

来源:左江日报 2020-05-27 10:29   https://www.yybnet.net/

【编者按】现任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的朱永新博士,是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同时还是国家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今年5月4日他被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授予“首届IBBY-iRead爱阅人物奖”,获此殊荣全世界仅2人。十多年来他所倡导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新教育理念,将继续影响着广大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与专业发展。去年6月他的新书《未来学校》一问世,更是引发了人们对未来教育的憧憬和畅想,此书因此也成为2019年“影响教师的100本书”之一,并在其中获得“TOP10”排名。现征得作者本人同意,本报摘发《未来学校》一书的序言,以飨读者。

□朱永新

每天清晨,在路上,行色匆匆的,很多是学生。

步行也好,乘车也罢,学生总是那么急吼吼的,想赶在上课的铃声响起之前到达学校。

每一节课,每一个学生,不管愿意不愿意,不管对讲课的内容熟悉不熟悉,都要循规蹈矩地坐在教室里,一憋就是整整45分钟。下课之后,上个厕所,短短10分钟,接着又是一节课。周而复始。

每年九月,一批新生跨入校门。

每年七月,一群毕业生离开校园。铁打的校园,流水的学生。

书本,翻来覆去。学生,人来人往。每逢寒暑,师生都有寒假、暑假。“刀枪入库”,各自安排。这,就是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学校生活。

你有没有想过,这样的学校生活,是天经地义的吗?

你有没有想过,这样的学校生活,在未来的某个时候,不再继续,学生再也不需要按部就班、整齐划一地出现在同一个校园、同一间教室,学习的时间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的内容完全由学生自己选择?

我相信,在不远的未来,这一切,很可能会变为现实。我相信,今天的学校会被未来的学习中心取代。这,就是我在本书中提出的对未来教育趋势的预判。我相信,我们今天觉得天经地义的学校生活,因为互联网,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会在润物无声的改变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本书中,我想说的仅仅是互联网对未来学校形态的改变,以及进而引发的教学模式的改变。

我相信,未来的某个时候,人们会觉得我们今天看来好像天方夜谭的“学习中心”,是那么顺理成章。

未来,物理形态的学校,钢筋水泥、砖瓦花木,依然如故,保安可能还会有,围墙也可能依然在,但是,传统的学校不再是唯一的学习场所。说到学习,大家马上想到的不是“学校”,而是“学习中心”。

未来的学习中心,没有固定的教室,每个房间都需要预约。

未来的学习中心,没有以“校长室”“行政楼”为中心的领导机构,表面上看,可能有点像今天北上广的创业孵化器。

未来的学习中心,可以在社区,也可以在大学校园,类似于好未来、新东方这样的培训机构,也可以成为学习中心。

未来的学习中心,没有统一的教材,全天候开放,没有周末、寒暑假,没有上学、放学的时间,也没有学制。孩子可以8岁上学,也可以5岁或者12岁上学;15岁的孙子可以跟75岁的爷爷在同一个课堂上同样的课;年轻的父母也可以与自己的孩子学习同样的内容。

未来的学习中心,教师是自主学习的指导者、陪伴者,一部分教师将变成自由职业者,“能者为师”将使今天的教师资格证变成历史。

未来学习中心,是本书贯彻始终的话题。在本书中,我打算集中围绕“学习中心”跟大家探讨八个问题。

学习中心,长什么模样?

学习中心,谁来学?学习中心,谁来教?学习中心,学什么?学习中心,怎么学?学习中心,怎么评价学得好不好?学习中心,父母应该做什么?

学习中心,需要政府干什么?

这些问题,近年来一直盘旋在我的大脑中。因为,我发起了新教育实验,需要看清未来教育的方向。所以,在过去几年的演讲中,我或多或少地都提过这些问题。朋友们鼓励我,让我把对未来学习中心的想法,系统地整理出来,抛砖引玉,呼吁大家一起探讨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迎接未来,拥抱未来,为未来做好准备。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我希望本书的读者,不仅限于教育工作者,父母们也可以读读本书,所有教育共同体之外的朋友,都能参与未来学校生活的讨论。因为,当传统的学校被未来的学习中心取代时,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教育工作者与非教育工作者之间的关系,都将被颠覆,换个场景,马上就变换了身份。

最后,我说说本书写作过程中发现的四个问题。

写作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思考、讨论和深化的过程。当我跟朋友们讨论“未来的学校将被学习中心取代”的时候,朋友们问了四个问题,我觉得这四个问题,很可能也是读者捧读本书时的第一个问题:未来,到底有多远?

抱歉,我无法确切地回答,未来,究竟是5年、10年还是15年。

我想,通往未来的教育趋势,不会像社会革命一样,一夜之间风云突变。相反,它润物无声,如同一天天长长的指甲,几年间变白的头发,你如果天天盯着看,什么也看不见,但是,它在变。

教育变革,虽然不像社会革命那样,有强烈的人为干预的色彩,但是我们可以主动迎接、主动介入通往未来的教育趋势,这个趋势就可能会向着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这就是我写作本书的初衷之一。

所以,我们与其追问未来到底还有多远,不如关注可能影响未来的每一个小小的趋势性变化。

第二个问题:未来学习中心,是一个“应当如此”的理想,还是一个“肯定如此”的预判?

的确,本书对于未来学习中心的构想,是我的教育理想,是我对于教育“应当如此”的思考。但是更多的,是我对未来教育的预测与展望,是对于教育“肯定如此”的合理预期。

其实,类似未来学习中心的模式,从20世纪起就已经在世界各国悄然出现:无论是美国圣迭戈的高中,还是澳大利亚悉尼的学习创新中心;无论是瑞典的维特拉学校,还是芬兰的森林学园;无论是提倡自主学习的美国瑟谷学校,还是进行课程重构的密涅瓦大学;当然,就在我生活的北京,也有闻名遐迩的探月学院。未来学习中心,在局部地区已经从“应当如此”的应然理想,发展为“肯定如此”的必然现实。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我不是“未卜先知”的算命先生,我对未来教育趋势的预判未必准确,但我的预判是从现实和实践出发的。

第三个问题:我所说的“未来的学校将被学习中心取代”,这里的学校,说的是中小学吗?是否包括大学?

我想,朋友们之所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可能是因为过去十几年,我所倡导的新教育实验,面向的都是中小学。

其实,我在本书中所说的“未来的学校将被学习中心取代”,不仅涉及基础教育,也涉及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不仅涉及学校教育,也涉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终身教育,是一个从摇篮到坟墓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大学更有可能率先蜕变。

所以,从教育内容到教育方法,从教师队伍到评价体系,我全部进行了预测和重构。第四个问题:本书是不是一本学术专著?所谓学术专著,就是理论上有重大意义,或者实验上有重大发现的学术著作。

学术专著的特点是,首先要符合通常所说的学术研究规范。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看待本书,我诚实地回答大家,这不是一本严格意义上的学术专著。

但是,本书肯定不是伤春悲秋抒发情感的散文随笔,本书也不像学术专著,本质上,它是我从事教育学术研究的成果。

本书最初是按照学术著作的套路写的,而且写了很久,写得很长。但是,我的好朋友、著名媒体人章敬平先生一再提醒,本书需要影响的最重要的群体是普罗大众,而不是专家学者。于是,我重新构思,删繁就简,压缩成现在的模样。同时,我也正在准备写一本关于未来学校的学术著作。

我不能保证我所说的都是对的,但我保证,我说话的态度是严谨的。

1600多年前,佛学大师鸠摩罗什在临终之前,跟大家发誓:如果我所说的,不是胡扯八道,火化之后,一定“舌不焦烂”。

我等凡夫俗子,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新闻推荐

防划蹭 缓冲撞 承受辗轧 神经外科专家: 头盔真的能救命

本报讯连日来,“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成为市民关注焦点。特别是摩托车、电动车的头盔佩戴问题,引发各方讨论和市场波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