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相较于其他种群的最大优势是懂得合作。人类进化出理性并不是为了解决抽象、逻辑问题,也不是为了帮助我们从杂乱的数据中获取结论,而是解决在群体协作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涉及现代复杂的公共政治领域时,民众一知半解的理性思维局限性危害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即使面对事实,有些人也不会改变想法,心理学研究揭示了人类理性思维的局限。
果壳网刊文说,早在1975年,科研人员就发现:“印象一旦形成,将相当持久地保持下去。”即便人们已经得到了驳斥自己信念的确凿证据,他们依旧难以适当修正原有的观念。实验中,被试“没有对之前形成的印象作出相应修正”的表现尤其引人注意。没过多久,数千个后续实验陆续证实并阐释了该发现。这个见解在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有现实意义。那我们的理性为何有如此局限?
设想有这么一只老鼠,它拥有和人类一样的思维方式,然后它一意孤行地认为“周围不存在猫”,接下来呢?它早晚会沦为猫的盘中餐。考虑到这种证实偏差严重到居然能够让人类忽视新的或者从未注意过的威胁——比如人类社会中的“猫”,这种特性既然没有被自然选择淘汰掉,就证明它必定带有某种程度的适应性,而这种适应性就与我们人类的“高度社会性”相关。
认知科学家雨果·梅西耶和丹·斯珀伯在新书《理性之谜》中尝试回答这个问题,梅西耶和斯珀伯的论点大概是这样:人类相较于其他种群的最大优势是懂得合作。但合作很难形成,人类进化出理性并不是为了解决抽象、逻辑问题,也不是为了帮助我们从杂乱的数据中获取结论,而是解决在群体协作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理性是人类进化而来的一种适应性特征,是为了帮助个人能够适应高度社会化的群体生活。”在知识分子眼里怪异、傻气甚至愚蠢的习性,从社会互动这个角度来看则是非常有利的。我们会毫无例外地选择盲目相信自己的观点,倾向于接受符合他们“三观”的信息,并顺利与“三观”一致的人开展合作,而排斥与其相悖的。
我们的祖先以小集群采猎为生,他们首要关注的是自己的社会地位,确保自己冒着生命危险在外狩猎时同伴不是在洞穴里偷闲。清晰理性的推理对生存的帮助不大,因为大多数时候只要赢得争论就可以了。难怪现在“理性”总是辜负我们呢。正如梅西耶和斯珀伯写的:“众多事实表明,环境变化太快,而自然选择却没有及时跟上脚步。”在《死不承认:为什么我们总是忽视那些可以拯救我们的事实》一书中,精神科医生杰克·格曼和他的女儿莎拉·格曼关注的是那些广泛存在的执念,这些执念不仅有着显而易见的错误,而且有可能是致命的想法。例如,“深信疫苗有害”。当然,真正危险的是不接种疫苗,因为疫苗被发明出来正是为了减少生命危险。但是不论科学研究如何证明疫苗的安全性,证明接种疫苗和自闭症没有任何关联,那些反疫苗人士仍不为所动。格曼父女研究表明,人们在处理与自己的信念相一致的信息时,会瞬间分泌大量多巴胺,从而感到满心的愉悦——“做自己,错了没关系,只要感觉超爽无比就行。”
学者斯洛曼和费尔巴赫认为,因为我们有合作的本能,我们很难分清自己和他人的认知界限。人们因为生活方式发生了变革而发明出新的工具,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与此同时,也就创造出了新的未知领域。如果每个人在拿起刀子之前都需要先搞清楚怎么打铁,那么青铜时代就不会发展得那么繁荣。涉及新技术时,一知半解就起到了促进作用。
但当这种现象涉及公共政治领域时,就会真正造成问题。他们引述了2014年进行的一项调查,该调查在克里米亚事件发生后不久进行。受访者被问及他们认为美国应该如何应对该事件,以及他们能否在地图上找到乌克兰,结果越是对地理无知的人越支持军事干预。(受访者压根搞不清乌克兰的地理位置,错到平均偏差在1800英里左右。)
通常情况下,人们对某件事的强烈反应并不是出于深刻的理解。举个例子,你关于平价医疗法案的立场毫无根据,而我又依赖你的意见,那么我的立场也毫无根据。当我与汤姆交谈,而他决定同意我的观点,那么他的立场也毫无根据。现在我们三人达成了一致意见,而且对我们的共同立场自鸣得意。如果我们从此摒弃一切与我们观点相矛盾的信息,结果就是,选出了特朗普政府。
人们就是这样走向极端的。两人在2012年进行了马桶实验,用公共政策替代了家庭设施。他们询问人们对以下问题持有的立场:是否应该有一个支付方式单一的社保系统?教师的工资是否应该根据绩效考核决定?被试被要求根据自己支持与反对提案的强烈程度为自己的立场打分。接下来,被试需要尽可能详细地解释实施每一条提案带来的后果和影响。到这一步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开始感到困惑。当被试被要求再次打分的时候,他们对自己的评分降低,不论是同意还是反对,他们的立场都不再那么强烈。
斯洛曼和费尔巴赫将此实验结果视为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如果我们自己、我们的朋友或者媒体和政客少花点精力去煽动情绪,多思考公共政策会产生的影响,我们就会意识到自己的无知,进而修正观点。这是改变人们的观念、打破理性思维局限的唯一有效的方式。
新闻推荐
英伟达一季度数据中心业务收入首次突破10亿美元,有望成为未来营收支柱
记者|彭新编辑|周四美股盘后,英伟达公布了截至2020年4月26日的第一季度财报数据。财报显示,一季度营收为30.8亿美元,比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