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一:一女子坐在卫生纸箱子堆成的“宝座”上镜头二:超市抢卫生纸引发冲突
据CNN报道,随着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蔓延,不少国家均出现了抢购囤货潮——最先售空的是口罩,然后是洗手液。而现在,新一轮被疯抢的物品则是——卫生纸!
美国和加拿大的零售商已经开始限制一次购买卫生纸的数量;英国一些超市的卫生纸已经售罄断货;澳大利亚一些商店甚至雇佣了保安来维持秩序……
卫生纸并不能提供特别的防病毒保护,它也不像牛奶和面包那样能作为紧急情况下的主食,那么为什么人们会恐慌地抢购卫生纸呢?CNN邀请多名心理学家分析了其潜在的心理原因。
相互矛盾的信息下 行为容易走极端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临床心理学家史蒂芬·泰勒(Steven Taylor)著有《流行病心理学》一书,该书从历史的角度审视了人们面对流行病的行为和反应。
泰勒接受CNN采访时说,“一方面(这种反应)是可以理解的,但另一方面又反应过激了。”新型冠状病毒之所以让许多人感到害怕,是因为它是一种新的病毒,而且还有很多未知之处。
泰勒表示,在它所带来的风险与应该如何认真应对之间,一旦人们听到了相互矛盾的信息时,往往就会采取极端的做法。当人们被告知危险即将来临,而你所需要做的只是洗手,这种防范似乎与威胁并不相称。他们会认为“特殊的危险需要特殊的预防措施”,虽不知如何下手,但“照抄”别人的做法,至少不会被“落下”。
恐慌的“传染效应”
史蒂芬·泰勒指出,许多新闻报道和社交媒体中充斥着空空如也的货架和堆满物资的购物车图片。当没有参与抢购的人看到图片中令人惊慌失措的场景,就会认为情况真的糟糕到失控,进而加入抢购行列,直到把货架搬空。
泰勒说:“人类是群居动物,我们互相寻找线索,判断什么是安全的、什么是危险的。当你看到有人在商店里恐慌性购买时,就会产生恐惧传染效应。”
所有空空如也的货架的照片可能会让人们相信,他们必须冲出去抢卫生纸,趁还能买到的时候。因此,一开始只是被认为是稀缺的东西,由于人们的恐慌抢购行为,最后真的变成了稀缺物品。而这就像一颗越滚越大的负能量雪球。
泰勒还认为,社交媒体是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恐慌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错误信息很容易传播,而开放的平台放大了恐慌的声音。
一种天然的生存主义心理
坦普尔大学教授、美国心理学会前会长弗兰克·法利(Frank Farley)表示,储备可能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毕竟,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和其他国际卫生机构都建议,某些人群应该待在家里,避免与他人或人群接触,因此他们做好准备是很自然的。
他说,“类似于新冠肺炎的大规模流行病往往会导致一种生存主义心理。人们必须尽可能多地待在家里,因此必须储备足够的必需品,当然也包括卫生纸。毕竟,如果厕纸用完了,我们该用什么来代替呢?”
当然,其中不少人的准备属于过度准备。事实上,美国国土安全部建议美国人平时无论如何都要储备至少两周的食物、化妆品和医疗用品,但大多数人一般不会这样做。所以,当卫生官员公开建议储备物品时,他们可能会走极端。
囤积让一些人觉得有控制感
泰勒说,那些囤积卫生纸的人考虑的只是他们自己和家人,而不是医护人员、病人,甚至是那些可能很快就会用完家中备存卫生纸的普通人。这是因为人们在实际感染之前会变得焦虑,所以他们不会考虑到比如囤积过多卫生纸的后果。
“人们这样做只是出于恐惧”,美国心理学家巴鲁克·费施霍夫说,但即使是购买卫生纸这样的准备工作,也能让人在看似无助的情况下找回一种控制感。
红星新闻记者 蒋伊晋 编译
新闻推荐
世界最大石油出口国沙特阿拉伯日前宣布大幅调低官方石油售价并提高产量,国际油价9日创下自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最大单日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