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副研究员 李超
■提要
由于极右势力上升,主流政党选票流失,德国政坛近期发生一系列重大事件,党争激烈,政局不稳,引发广泛关注。作为默克尔总理“钦定接班人”的党主席克兰普—卡伦鲍尔,突然在会上宣布将辞去党主席并不出任总理候选人。其主要原因,一是缺少党内支持,二是未理顺党主席与总理的关系。
近一段时间,德国政坛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党争激烈,政局不稳,引发广泛关注。
本轮事件的导火索为去年10月底举行的图林根州议会选举。彼时,极右政党“德国选择党”攫取近1/4选票,由于主流政党均有“不与极右政党联合组阁”的规定,中间派可预期的组阁形式都难以达到稳定多数,组阁难题持续数月。
由于极右势力上升,主流政党选票流失,德国政坛出现“大党不大,小党不小”局面,传统“一大加一小”的形式越来越难组阁,三党组阁日益成为必须,政局稳定性下降。
时间来到今年2月5日,左翼党、社民党、绿党商定联合执政(但为少数派政府),但其推举的州长候选人却意外输给了最小政党自民党候选人,原因是选择党和不少基民盟议员投票支持自民党!
图林根州基民盟、自民党打破“政治禁忌”与极右政党合作,在德国乃至欧洲政坛造成巨大负面影响,也伤及自身。在2月23日汉堡议会选举中,基民盟惨败,自民党直接跌出议会,就验证了民众对这种“政治投机”的厌恶。同时,这两党联邦与州层面政策不一,显示其内部分化严重,政令难以贯彻。政治碎片化背景下,政党及部分领导人更多考虑个人和短期利益,缺乏大局观,也是德国政坛需要直面的一个问题。
2月10日,基民盟召开大会反思图林根事件。作为默克尔总理“钦定接班人”的党主席克兰普—卡伦鲍尔,突然在会上宣布将辞去党主席并不出任总理候选人!其主要原因,一是缺少党内支持,二是未理顺党主席与总理的关系。
克氏辞职,反映出两大问题。其一,她政治履历单一,在联邦层面缺乏人脉,因支持默克尔路线而被默鼎力推上主席一职,上任以来,在管控言论、出任联邦国防部长、设立叙利亚安全区等问题上引发不少争议,外界质疑其能力不足。她的辞职也宣告默克尔“接班人计划”失败。
其二,按照惯例,德国总理和最大执政党党主席为同一人,以保证领导层稳定并具备执行力。2018年底默克尔卸任党主席,实乃特殊时期特殊做法,她因难民问题遭受信任危机,既希平息党内怨言,也望提前布局接班人。但毕竟默克尔权威仍在,新主席束手束脚。而且基民盟内部本来就存在反对默克尔的阵营,她提前“交班给自己人”,等于激怒了这一部分党员,他们势必站出来维护自己的立场,导致党内意见分裂,群龙无首。
随着克兰普—卡伦鲍尔辞去党主席,新的主席兼总理候选人争夺战打响。随后几天内,已有基民盟前议会党团主席梅尔茨、联邦议会外委会主席吕特根、北威州州长拉舍特三人宣布参选,不排除后续还有新的变动。目前,候选人之间的“火药味”已经十分浓烈。
无论哪位候选人胜出,未来都必须处理好三组关系。第一,与默克尔的关系。前期已有不少声音要求默克尔提前下台,使“总理与主席重新集于一身”。但德国下半年要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内部也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等难题,默克尔至今仍是德国稳定最重要的保证,此时若进行非常规的权力更替,将给德国国家利益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二,与“姐妹党”基社盟的关系。基民盟与巴伐利亚州的基社盟在联邦议会共同组成一个党团,基民盟提名的总理候选人也必须得到基社盟首肯,而此前基民盟欲独自决定总理人选,令基社盟不悦。近年因难民等问题,这两个“姐妹党”多有龃龉,如何理顺两党关系对基民盟主席而言也是考验。
第三,与极右势力的关系。就在2月20日,德国黑森州小城哈瑙发生“极右恐怖主义”枪击案,死亡11人。德国极右势力上升之快令人担忧,不仅威胁社会治安,也冲击政治生态。新主席上任后,有必要与极右势力展开“正面斗争”,特别是阻止中间派选民进一步倒向极右,防止选择党进一步影响政局稳定。
新闻推荐
2月29日,在韩国大邱,防疫人员对交通枢纽东大邱站进行消毒。□新华社照片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28日呼吁各国政府采取行动,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