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暮光》
作者:(美) 鲁大维
译者:李梅花
版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年12月 【译者简介】
李梅花
延边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民委首届民族问题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中国民族政策研究会常务理事,美国杜克大学、韩国延世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文化与社会发展、跨国人口流动。
【作者简介】
鲁大维(DavidM.Robinson)
美国柯盖德大学何鸿毅家族基金讲座亚洲研究暨历史教授、富布莱特(Fulbright)学术交流基金会访问学者。研究方向包括蒙古帝国史、军制史以及近代东亚的外交实践等。著有《帝国的暮光:蒙古帝国治下的东北亚》、《匪徒、宦官与天子:明中期的政治叛乱与经济暴动》、《明朝宫廷的尚武展示》、《乱中求治:韩国理学家郑传道及其时代》等论著。
致敬辞
在沉迷于宏大叙事的当下,《帝国的暮光》是一部肃穆而细腻的长歌。它通过作为全书主角的两名男性和一位女性起伏跌宕的经历,展现了乱世中无定命运所赋予历史书写的魅力。作者独辟蹊径,将目光聚焦在蒙古帝国崩溃前夜的东北亚,富有创见地将蒙元史研究中长期以来担当配角的王氏高丽,置诸风云变幻的舞台中心。作者细致爬梳了蒙古、中国和韩国三方文献档案,以纵横交织的三方视角,深刻揭示了千头万绪的矛盾冲突,是如何通过帝国本身构建的权力网络联通汇合,最终导向帝国的总体性危机,更进一步展现了这种帝国秩序下的共时性,是如何深刻地影响了之后数个世纪的东亚历史建构。
我们致敬《帝国的暮光》,致敬作者鲁大维以史笔为刀的写作,他条分缕析,超越了惯常的朝代更替的视角,通过对帝国秩序下各政治实体间互动关系的分析,提供了一种更具有普遍意义的研究范式。我们也致敬译者李梅花,是她以细致准确的译笔,让读者得以透过纸端熟悉的文字,去感受一段陌生而激荡的王朝命运史。
答谢辞
《帝国的暮光》在我看来就像是一个万花筒,你往筒眼里一看,会看到一朵美丽的“花”样,再将它稍微转一下,又会看到另一种花的图案,你不停地转动,图案也就不断地发生变化。其中有一处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总在我脑海中萦绕。书中写道,恭愍王狼狈逃离京城之际,在临津河畔驻驾回望沦陷的开京城内“老幼颠仆,子母相弃,哭声动天地”,淡漠地对随行大臣说了一句“如此风景,卿等正宜联句”。真是万千思绪,千言万语,化为一声长叹。也有一位同事,从事朝鲜半岛古代文学研究,她和我要这本书,说对她的研究很有帮助。喜欢军事战争的人,可以在书中看到各种战斗、战役和战争。书里也不乏诡谲的政治斗争。我本人作为女性,免不了会关注那个时代女性的命运。在这本书里你也会发现很多女性,虽然寥寥数笔,但面目鲜活,个性突出,她们在时代的狂潮中并非小小浪花,翻转几下就消失不见,她们被潮流裹挟,也在推动着潮流。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我在翻译这本书的过程中,能够有机会重新回顾这段历史,重新学习相关论著,同时观照我现在的人类学研究主题—跨界、流动和认同,觉得受益匪浅。
感谢新京报组织年度阅读盛典,这不仅是对读者的福利,也是对作者的鼓励。
感谢鲁大维教授写了这么好的一本书,我作为译者能够分享到他的荣光,真是莫大幸事!
感谢社科文献出版社甲骨文工作室慧眼识珠,选了这本书,特别感谢冯立君从中牵线搭桥,感谢刘娟老师细心周到的沟通协调,感谢甲骨文工作室团队的精心策划。
感谢我的同事和学生,在我翻译这本书的过程中提供的各种帮助和支持!
感谢我的先生,他在我一开始接到这本书,因为翻译费不多而犹豫不决的时候,为我打气,他告诉我说,这样的好书不给钱也是要做的。现在看来,他还是有眼光的!
感谢三年前的我,无知无畏地接下了翻译这本书的工作,在教学科研家事工作繁多、女儿高考堪称兵荒马乱的情况下,坚持不懈,不辱使命!
新闻推荐
2019年12月30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人们在巧克力博物馆内参观。伊斯坦布尔巧克力博物馆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市区。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