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歌剧《魔笛》首演大获成功后两个月,堪称“天才代言人”的莫扎特便撒手人寰。几百年来,莫扎特的死因一直存在争议。坊间也有各种传言,其中最流行的当数影片《莫扎特传》拍摄的情节——他在临死前数月被黑衣蒙面人登门邀约《安魂曲》,以及被他那亦敌亦友的宫廷乐长安东尼奥·萨列里毒杀。事实上,黑衣蒙面人的《安魂曲》邀约确有其事,却与萨列里毫无瓜葛。莫扎特并非中毒身亡,出席他葬礼的为数不多的亲友就包括萨列里,他甚至将襁褓中的小儿子托付给萨列里学习音乐,可见电影桥段并不能当作史料来看待。
尽管莫扎特的死因在音乐史学界仍未能达成共识,关于其生前的最后时刻却被不同的人详尽记载了下来。其中,最具说服力的当数刊登于1827年7月25日音乐刊物上的一篇莫扎特好友莎克的采访。他证实莫扎特在临终前一天下午2点确实要求他们把《安魂曲》的手稿递到他病榻前。作曲家本人清唱了中音部分,莎克本人像往常一样负责完成了最高声部,莫扎特的姐夫霍费尔负责男高音,戈尔则演唱了低音部分。在演唱了《落泪之日》乐章数小节之后,莫扎特开始痛哭,把乐谱放在床旁,在次日凌晨1点离开了人世。这幅由米哈伊·蒙卡奇创作的《临终前指挥安魂曲的莫扎特》油画稿,便是参照了莎克所记录的版本。
虽然被后世誉为“匈牙利最伟大的画家”,其在世时也创造过画作的销售纪录,但米哈伊·蒙卡奇始终保留着极为严谨的创作过程。与卡拉瓦乔直接在画布上作画没有任何手稿或草稿存世的创作方式不同,蒙卡奇在构思任何一个主题创作时,都像拉斐尔、米开朗琪罗等文艺复兴大师一样留下了大量的局部习作和草稿。这幅《临终前指挥安魂曲的莫扎特》也不例外,和匈牙利国家美术馆相似的未完成油画稿便不止一幅。通过这些手稿能够看到每幅画稿的细节都有微调,且包括莫扎特头像以及歌者半身的局部特写等,说明蒙卡奇本人也在对构图、人物造型和细微姿态进行不断尝试,进而找到最佳组合。
据史料记载,这幅手稿的油画成品曾于1886年2月在赞助蒙卡奇的画商查尔斯·塞德梅尔画廊中展出。尽管当时的艺术评论界并未给出很高的评价,但画作仍于1887年在塞德梅尔的安排下以5万美金的高价卖给了美国密歇根州前州长拉塞尔·阿尔杰,在其家族收藏至1919年之后转手给了底特律艺术学院,并收藏至今。遗憾的是,由于保存条件差导致受损严重,这幅需要彻底修复的画作已经有很长时间未曾展出了,何时能够重见天日尚不得而知。
蒙卡奇曾亲自在一封书信中为《临终前指挥安魂曲的莫扎特》的油画原作加上注解。为了尽可能地还原已知的历史场景,画中所描绘的羽管键琴就是今天依旧陈列在奥地利萨尔茨堡莫扎特故居博物馆中他本人的遗物。“坐在羽管键琴旁的男子是莫扎特的朋友和学生,最终帮他续写完成《安魂曲》的苏斯迈尔。他身后的三位歌手乃是维也纳歌剧院的在职成员:在左边身着淡紫色丝绸的是莫扎特的姐夫霍费尔,他负责演唱男高音的部分;他身旁那位一身黑色的是男低音歌手戈尔;而在背景的第三位负责高声部的男歌手乃是莫扎特的另一位好友莎克。趴在羽管键琴上的是莫扎特另一名学生,也是他最好的朋友罗瑟。在他身后窃窃私语的三人,其中两位是莫扎特的友人范·斯维腾和施坎德尔,另一位则是他的主治医生。在莫扎特身后是他的夫人康斯坦萨和大儿子。”这封书信共两页纸,现仍收藏在底特律艺术学院的档案库中。
诚然,收藏于匈牙利国家美术馆的这幅油画小稿只完成了构图和前景人物的大致轮廓,连背景人物、主人公的神态以及室内空间装饰都尚未精雕细琢,但对比网络资料中能够查阅到的被制作成版画的画作最终版,还是能够与蒙卡奇所留下的文字描述相对应的。包括这幅手稿在内的几幅油画稿的存世,都为蒙卡奇在创作过程中的精益求精提供了充足的例证。待到有朝一日原作修复工作完成之时,世人才有机会再次近距离欣赏到蒙卡奇《临终前指挥安魂曲的莫扎特》,以及他笔下的音乐天才莫扎特那如流星般转瞬即逝的璀璨艺术人生中的最后时刻。
(本文摘自《画外有音》,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11月版)
新闻推荐
伊朗民航管理机构8日深夜发布乌克兰航空公司客机坠毁事件初步调查报告,显示客机在德黑兰的霍梅尼国际机场起飞后不久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