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叙利亚中部霍姆斯省的巴尔米拉古城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古罗马风格的历史遗址,198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新华社发(阿马尔·萨法尔贾拉尼摄)
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威胁有意袭击伊朗文化遗产,尽管此后改口,但仍招致多方批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与守护人类文明,国际社会制订了相关条约、法规,以保护处于战争行为中的人类文化遗产。
然而近些年来,这些璀璨脆弱的人类文明遗珍,仍难逃战火摧残。
“如果这就是法律,我愿意遵守法律”
1月4日,特朗普威胁将对包括伊朗文化遗产在内的52处目标进行打击,5日他再次重申:“他们可以杀害我们的人,而我们却不被允许触碰他们的文化遗产,这说不通。”
身为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这番言论立即在国际社会引发了强烈反应。
伊朗外长扎里夫回应称,把文化遗产当作打击目标将犯下战争罪。
英国首相约翰逊通过发言人表示,1954年通过的《海牙公约》规定,武装冲突中应当保护文化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1月6日会见伊朗代表,强调保护文化遗产。
阿祖莱在会见中谈及《武装冲突情况下保护文化财产公约》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她指出,美国和伊朗均为这两个公约的缔约国。
在美国国内,特朗普的此番言论也引起巨大争议。
甚至连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和国防部长埃斯珀也先后表示,美国的相关行动会尊重武装冲突的相关法律。
在各方的反对与压力下,特朗普7日改口说:“如果这就是法律,我愿意遵守法律。”
“这是对全人类的攻击”
20世纪的两场世界大战、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毁灭性灾难,也激发了国际社会反对侵略战争、要求世界和平的思潮。
战争带来的文化浩劫,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反思:人类需要共同保护文化遗产。
为了减小战争破坏,保护古迹遗址、珍贵典籍和其他教科文遗产,一些国家1954年在海牙通过了《武装冲突情况下保护文化财产公约》(《海牙公约》),签约国承诺在发生战争的时候,保护所有文化财产,不论它们在本国领土还是在敌国领土上。
公约禁止占领军将占领地的文物带出境,并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惩罚。
此外,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特别规定,各缔约国不得故意采取任何可能直接或间接损害本公约其他缔约国领土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措施。
以这两个公约为核心的一系列国际条约、法规,标志着保护文化财产免受武装冲突影响的当代国际法体系基本建立,具有里程碑意义。
法新社则称,2015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发言人明确表示:“蓄意破坏我们共同的文化遗产构成战争罪,这是对全人类的攻击。”
2017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谴责非法破坏包括宗教遗址和文物在内的文化遗产”,美国前驻北约大使、前副国务卿伯恩斯指出,当时特朗普政府支持了这项决议。
“无牙之虎”的尴尬处境
自1954年《海牙公约》实施生效的60多年以来,世界大战争得以幸免,但地区性武装冲突并不鲜见。
令人遗憾的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武装冲突中,上述公约虽然被国际社会与国际组织一再强调、提及,但并未真正成为保护文化财产免受战火影响的坚强护盾。
大量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世人眼前屡遭兵燹之祸。
最近、最惨痛的例子,无过于2011年叙利亚战争爆发后,该国文化遗产遭受的巨大破坏。
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叙利亚六大古迹列入世界濒危遗产名录,呼吁国际社会关注和保护叙利亚世界遗产。
但不幸的是,这些呼吁几乎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叙利亚的世界文化遗产中仅有3%位于冲突以外地区,而“濒危”的六大古迹:大马士革古城、巴尔米拉古城遗址、布斯拉古城、阿勒颇古城、克拉克骑士城堡和萨利赫丁堡以及叙利亚北部古村落群,都没能幸免于难。
有专家指出,《海牙公约》的惩罚条款过于简单、概括,不仅没有规定哪些行为应受到制裁,也没有对管辖问题作具体规定,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
因此,有学者将本应保护文化遗产免受战火纷扰的此类国际条约比作“无牙之虎”。
新闻推荐
为保障水资源澳洲射杀万头骆驼 山火谣言四起特朗普公子也被“带节奏”
【澳大利亚】山火肆虐谣言假图疯传,连特朗普儿子也被“带节奏”环球网转载《卫报》8日报道,澳大利亚警方“逮捕近200名纵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