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一条微博,说有个公号让读者票选那些“看吐了的”所谓金句。最后高票入选的句子,果然句句都好眼熟。
比如,“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地狱空荡荡,魔鬼在人间”;“这可能就是爱情的样子”;“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有位朋友转发的时候还加了两句:“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以及“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前者来自茨威格的《断头王后》,而后面那句普遍认为出自法国女作家杜拉斯的《情人》。我也记得大概是,但随手查了一下却看到有人说,不是她。于是引发了我对“出处”的兴趣。
最早写出这句话原型的,应该是女作家陈丹燕,她在小说《绯闻》里的原句是:“也许,爱情对于我,不是爱一个具体的男人,与他朝夕相处,肌肤相亲,而是那种爱情产生的奇妙的对世界雾里看花的感觉,那种飞翔于平凡生活之上的奇妙的感觉和不死的愿望。爱情对于我,实在是生活中的白日梦想。”
后来小说再版,改名《鱼和它的自行车》,却删去了这段话。再后来,文学评论家余杰在《杜拉斯:爱是不死的欲望》中写道:“爱之于杜拉斯,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而是一种不死的欲望,一种甜蜜的创伤,一种疲惫的梦想。”
再后来,翻译家、作家袁筱一在自己的书《最难的事》里提到杜拉斯的《情人》时写道:“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说,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里的英雄梦想。”
就这样,一步一步,杜拉斯说出了这句话。
其实那句“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也不是很多人以为的日本作家太宰治说的,这是他的好友寺内寿太郎的绝笔,后来被作家写进自己的书中。
至于“雪崩”,最初来自波兰诗人斯坦尼斯洛,原文翻译应该是“雪崩中,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诗人生活的年代,正值二战时期,纳粹入侵波兰,斯坦尼斯洛被关进集中营,九死一生。
他心中所指的雪花,包括集中营的看守、押送犹太人的火车的司机,毒气室的建造者……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只是在履行职责,没有人觉得自己对死难者有责任。
自从不知哪位网友把这句话改为“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之后,本意就被曲解了。但最让我吃惊的,还是那句充满愤恨的“地狱空荡荡,魔鬼在人间”,竟然源自莎士比亚的《暴风雨》(第一幕第二场)——精灵爱丽儿制造了一场可怕的暴风雨,惊恐跳船的王子大喊:“地狱空了,所有的魔鬼都在这儿了!”
不得不佩服这些改编者们。(维拉)
新闻推荐
法国政府支持标致雪铁龙与菲亚特克莱斯勒合并交易背后的五个理由
记者|李文博编辑|仅仅在标致雪铁龙集团与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签订合并协议后的几分钟,法国政府就释放出对此次交易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