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国集团峰会8月26日在法国比亚里茨闭幕。7国领导人讨论了3天,最终只发表了一页纸的联合声明。这份声明试图展现团结和共识,但各国在峰会期间暴露的分歧,让世界看到这个小团体不仅形式日渐松散,内在的凝聚力也早已消失殆尽。
鉴于七国内部矛盾丛生,东道主法国总统马克龙特意在会前表示峰会可能不会发表联合公报。最终,马克龙的话得到应验,峰会保持了44年的发表联合公报传统,至此戛然而止。
实际上,去年峰会发表的联合公报就因为美国的“不支持”而陷入尴尬。在那次峰会上,美国与其他国家在贸易问题上分歧严重,有媒体因此认为“G7”变成了“G6+1”。此次峰会,又产生了“G7”是否应重新吸收俄罗斯变成“G8”,以及美国对英国“脱欧”的支持使“G7”变成了“G5+2”等话题。这意味着,现有七国开会的形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下的国际形势。
与形式上的松散相比,内部凝聚力的丧失对七国集团来说更为“致命”。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之所以简短,正是各国共识不多、分歧不便言明所致。从国际贸易到气候变化,从伊朗核问题到对俄关系,七国内部几乎都存在不同声音。
在贸易问题上,七国声明支持维护开放和公平的世界贸易,但美国在贸易政策上坚持“美国优先”,美欧在航空补贴、汽车关税等问题上已交锋多次。美法之间的数字税争端,也未得出明确解决办法。
在气候问题上,峰会期间举办了一场以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为主题的会议。马克龙在会后宣布,七国同意投入2000万欧元帮助扑灭亚马孙雨林大火。但特朗普并未参加此次会议。
在伊朗核问题上,马克龙在峰会期间特意邀请伊朗外长扎里夫来到比亚里茨,并表示七国授权他与伊朗接触,但特朗普表示“没有讨论过”这件事。特朗普说,美国不能“阻止其他人对话”,仍会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
在对俄问题上,法、德等欧洲国家希望通过“诺曼底会谈”与俄罗斯接触,以推动解决乌克兰危机,但美国对此不感兴趣。美国希望邀请俄罗斯参加明年的七国集团峰会,但英、德、加等国反对。
在分析人士看来,此次七国集团峰会草草收场,反映出该组织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其一,随着国际格局变化、新兴经济体崛起,七国集团在世界经济中所占份额减少。而面对债务危机、难民危机等问题,各国纷纷选择“关闭大门”以保护本国利益。
其二,美国采取“美国优先”政策,在防务、贸易等问题上“减负”,使得美欧、美日关系面临重组,欧、日则借机增强了独立性。
新闻推荐
日韩硬怼 日本正式将韩移出“白名单” 韩国同日公布“自强计划”
当地时间28日凌晨0点,日本政府将韩国剔除出在安保出口管理上采取优惠待遇的“白名单国家”。这是继3种半导体材料之后,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