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称,对扎里夫的制裁表明,美国政府内部就与伊朗是打还是谈的角力仍在继续
美国政府7月31日决定制裁伊朗外交部长扎里夫。扎里夫随后回应,美方制裁对他“没有影响”。早在6月,白宫就曾表示要把扎里夫“拉黑”,时隔一个多月迟来的“官宣”,背后有何原因?
针锋相对
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当天在一份声明中说,扎里夫执行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不计后果的命令”,是伊朗政府在全球的“主要代言人”。姆努钦说:“美国正在向伊朗政权发出明确信号,即伊方最近的行为完全不可接受。”
依据声明,制裁对象在美国境内资产将遭冻结,美国公民不得与制裁对象交易;与制裁对象交易的外国金融机构同样面临制裁。
“比起外交部长,扎里夫更像一位宣传部长。如今,特朗普总统认为他受够了。”美国政府一位高级官员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说。
美国总统特朗普6月24日签署行政令,制裁哈梅内伊以及多名伊朗高级军官。姆努钦当时说,特朗普指示他在那一周的晚些时候制裁扎里夫。只是,这一“预告”至今才兑现。
扎里夫7月31日晚些时候在社交媒体“推特”回应美方制裁,说美方制裁他的原因仅仅因为视他为伊方“全球主要代言人”,他感谢美方将他视为“巨大威胁”。
扎里夫重申,美方制裁对他“没有影响”。他在美方6月“预告”制裁后告诉媒体记者,他在国外没有任何财产或银行账户,制裁对他而言“不是问题”。
多家媒体报道,扎里夫曾在美国两所大学留学,攻读国际关系和国际法专业,获得国际关系专业两个硕士学位和国际法专业博士学位。他2002年至2007年出任伊朗常驻联合国代表,常驻美国纽约。
留有余地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7月31日发表声明,指认扎里夫和伊朗外交部执行哈梅内伊“破坏稳定的政策”。但他同时说,美方仍寻求外交解决途径。蓬佩奥说:“唯一的办法是达成一项全面协议,化解所有威胁。在那以前,我们的外交孤立和最大限度经济施压将持续。”
美国政府去年5月退出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随后恢复并追加对伊制裁,试图以极限施压方式迫使伊方重新谈判。美方的做法导致两国关系严重恶化和地区局势骤然紧张。伊方多次强调,不会在承受压力的情况下与美方对话。
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美国政府高级官员告诉媒体记者,美国政府依然敞开对话大门,但希望与“能拿主意的人”对话;美方认为扎里夫不是那样的人。
多家媒体以消息人士为来源报道,就是否向扎里夫发放签证、准许他进入美国参加联合国会议,美方今后可能以“一事一议”方式做决定。
影响几何?
迟来一个多月的制裁终于“落地”,不少外媒认为,这一举动可能加剧美伊之间本就紧绷的关系。
路透社指出,在美伊两国关系日益紧张之际,美国将目标对准伊朗最高发言人,此举可能会破坏进行外交谈判的机会。《纽约时报》指出,扎里夫是2015年伊核协议谈判的关键人物,对他进行制裁,实质上切断了与伊朗谈判最明确的途径。
在美方一些官员、伊朗问题专家看来,制裁扎里夫不是化解美伊矛盾的好办法。
美国国会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成员、民主党籍参议员墨菲7月31日在“推特”写道,如果美方切实希望与伊方对话,“也许我们不应该制裁他们的首席谈判官。”
加州民主党参议员范斯坦称,制裁扎里夫是一个“错误”,她认为,特朗普此举使得伊朗重回谈判桌的可能性更小,“这并没有让我们更接近和平,反而进一步加剧本已紧张的局势。”
见证2015年伊核协议签署的美方首席谈判代表、前副国务卿谢尔曼认为,对扎里夫实施制裁,有“危险升级的风险”。在她看来,制裁扎里夫,或与美国决定延长对伊朗核项目的制裁豁免有关,是为了安抚强硬派,“有一种说法是,制裁扎里夫是延长制裁豁免的代价,对扎里夫的制裁表明,政府内部就与伊朗进行战争还是外交谈判的角力仍在继续。”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指出,扎里夫遭受制裁,可能是欧洲面临的又一个难题。当下,欧洲国家正努力挽救伊核协议。德国外长马斯近日表示,不会参加美国主导的、在霍尔木兹海峡的联合军事行动。
综合新华社等报道
新闻推荐
新华社莫斯科电(记者张骁)俄罗斯航天集团7月31日发布消息说,当天发射的“进步MS-12”货运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并又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