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小冰”的画作。
自我介绍
“我,小冰,来自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的人工智能少女,全球第一个以培养情商为目标的人工智能系统。在过去22个月里,我对艺术史上236位著名人类画家画作进行学习,我学会了独立完成100%原创的绘画作品。”
□链接
人类教小冰画画
像猫教老虎
邱志杰说:“我觉得人类教小冰画画有点像猫教老虎,是在培养一个‘敌人’,但是只有这个‘敌人’够强大,艺术家自己才会进步,人类自身才会进步。”
在学习作画22个月后,“夏语冰”就参加了中央美术学院的研究生毕业展。日前,“她”又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了个人画展,展出近百幅画作。你可能会好奇,在央美学习22个月就可以毕业了吗?只用两年的时间竟能拿出近百幅画作做个展?的确,这些对于人类艺术家来说,几乎是难以完成的工作。但对于化名“夏语冰”的人工智能“小冰”来说,已经将这些“不可能”变成了现实。
从化名“夏语冰”到用“七重人格”作画
在今年5月举行的央美2019届研究生毕业作品展上,人工智能“小冰”化名“夏语冰”,展出了她的画作。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邱志杰当时告诉记者,这些混入毕业展的AI作品并没有引起观者的质疑,相反其作品让人很难看出这是一幅AI画作。
仅仅两个月后,小冰在“她”的个展上一次呈现了七种风格的画作。策展人甚至给这些不同风格的作品赋予了不同的人格。
它们之中,有带有明显俄罗斯特点的风景画,也有具备17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风格的作品,既有与法国野兽派艺术家马蒂斯趣味相近的画作,也有日本浮世绘风格的作品。
邱志杰说,相关团队目前能发现“小冰”的作品至少有十几种风格之多。而此次展出的只是其中“最精彩的六个身份”再加上“小冰”自己的作品。
他觉得,学习某种风格,对“小冰”来说并非难事。“‘她’的学习能力之强、胃口之好都已超过人类”。
科技与艺术界限或许只是看待的角度不同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当科技如此深刻地介入艺术领域,科技与艺术似乎已不存在明显的分界线。
邱志杰更是直接表示,二者的工作方式完全一样。“真正的艺术家工作起来就是一个实验者,就是做实验,一个一个课题去克服,一个一个问题去解决。”
他觉得,艺术家要解决材料的问题、形式的问题、空间的问题,就要去展开实验。“这个实验有时候不对,一定是艺术家再回来修改实验条件。这个工作方法和科学恰好是一模一样。”
他说:“最近这一两年我们推科技艺术这个概念,也开了好多艺术与科技的各种会议,永远会引用福楼拜那句话:科学与艺术在山脚下分手,在山顶上相遇。但我觉得它们就没分手过。”
在邱志杰看来,这种科技与艺术的界限或许只是人们看待角度的不同导致的。
“今天我们看着是艺术品的东西,比如说越王勾践剑,是青铜器,上面有锈蚀的锈迹,还有文字。其实那个是当时的国防尖端技术,那个也是科学,只是现在被当作是艺术了。”据中新网
新闻推荐
新华社华盛顿7月18日电美国总统特朗普18日说,一艘美军军舰在霍尔木兹海峡“摧毁”一架伊朗无人机。特朗普当天在白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