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国际 今日美国 今日韩国 今日日本 今日俄罗斯 今日加拿大 今日澳洲 今日意大利 今日英国 今日法国 今日德国 巴基斯坦 今日新加坡 今日大马 今日菲律宾 今日越南 今日泰国 今日柬埔寨 今日印尼 今日缅甸 今日印度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际 > 多彩国际 > 正文

最后的书信集

来源:西安晚报 2019-06-22 05:12   https://www.yybnet.net/

◎郭英剑

作为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翰·库切,这位来自南非、现居住在澳大利亚并已是澳大利亚公民的著名作家已广为世人所知。他既是一位小说家,也是一位文学批评家,同时还是一位翻译家。其代表作有《耻》(1999)和《等待野蛮人》(1980)等。

保罗·奥斯特的名声不如库切,他是美国著名小说家、诗人和剧作家。其代表作有《纽约三部曲》(1987)等。作为剧作家和导演,他创作并参与执导了多部影片。奥斯特不仅是国际笔会美国中心副主席,还是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和美国艺术与人文学院的两院院士。

虽然库切和奥斯特两人都早已读过彼此的作品,可谓神交已久,但他们两个开始有所接触还是在2005年。当时,奥斯特邀请库切为自己所编纂的塞缪尔·贝克特的百年四卷本文集写篇序言。这算是两位文坛巨人交往的开始,但即便到这时,两人并未谋面。直到2008年2月,奥斯特与同为作家的妻子一同赴澳大利亚参加阿德莱德文学节时,才得以与在此定居的库切相识并成为朋友。

从澳大利亚回到美国不久,奥斯特就接到了库切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说:我有个提议,不知你是否感兴趣,我们能不能合作做点事情,要比我们此前的合作还要更实质一点。此前我还没有跟其他人如此合作过,但我想,如果跟你合作,一定会非常有趣,同时我们彼此也一定会碰撞出火花来。收到此信的奥斯特感到喜出望外。他很快在回信中建议说,两个人可以进行一种公开的对话,主题随意,只要两人感兴趣,什么都可以谈,就像是两位居住在同一座城市的老朋友经常见面聊天一般。当然,这种聊天不是那种随意的侃大山,而是选择一些更为严肃的话题去谈。

于是,就有了《此时此地》这本书信集。他们从友情谈起,谈世事,聊人生,议文学,论艺术,话题涵盖文学创作与现实的关系、生活中的小故事、2008年开始的经济危机、现代战争、体育运动以及个人经历等等,可谓无所不谈、包罗万象。

这部书信集的时间段是从2008年到2011年的三年时间。最初的时候,两人原定这样的通信进行两年,但在接近第二年年末的时候,两人都感到意犹未尽,因此决定再延长一年。

这是一本有趣的书,从中我们在看到两位作家的智慧、人生经验、妙笔生花的同时,也可以发现平时在他们的作品中难以见到的真性情。

人们或许会感到奇怪:为什么通信者是这两位作家?

其实,库切与奥斯特两人的差异远远大于相同点。比如,两个人的年龄有差异。奥斯特出生于1947年,比出生于1940年的库切小七岁。再比如,两人的生活背景与经历也极为不同。奥斯特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纽瓦克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也在新泽西长大。1970年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到法国从事法语文学翻译工作,在那里生活了四年。1974年回美国后开始从事诗歌、散文与小说创作。1981年,他与第二任妻子结婚后,就一直住在纽约的布鲁克林。而库切的经历则要复杂得多。他出生于南非开普敦的一个白人家庭,主要在那里成长。1960年和1961年从开普敦大学分获英语和数学学士学位,之后,到伦敦做了一名IBM公司的电脑程序员。1965年他以富布莱特项目赴美留学,到得克萨斯州立大学奥斯汀分校攻读语言学专业的博士学位,1969年毕业。但他从1968年就开始在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任教,到1971年,因为申请永久居留美国被拒转而回到南非。后来,他虽然也时常出国短期教书作讲座,但大部分时间都在南非的开普敦大学当教授。2002年退休后,他移居澳大利亚,2006年加入澳大利亚国籍。而且,库切与奥斯特两个人的创作主题与写作风格也多有不同。

当然,我们还应该看到两人的相同之处,他们都是作家、翻译家,都与塞缪尔·贝克特有密切的联系——奥斯特曾编纂了塞缪尔·贝克特的百年四卷本文集,而库切在得克萨斯州立大学毕业时所撰写的博士论文就是关于贝克特早期小说的。

更重要的一点是,从性情上看,两人都不爱与外人有过多的交往。奥斯特在书信中说:“我往往远离人群、聚会和公共活动,宁愿隐居在自己布鲁克林的小花园中。”而库切的离群索居可谓举世闻名。他两度荣获布克奖都未亲自到场领奖。而在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诺贝尔委员会也曾警告记者们,有可能采访不到他。库切在2013年4月的中国之行中接受记者采访时的言简意赅,相信给中国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虽然他们都不爱与外界打交道,但这并不表明他们没有自己的生活圈子与好朋友。我想,正是因为以上的相同点,使他们想到了用书信这一对他们而言的最佳方式,把两人及其友谊联结在一起。

《此时此地》是友谊的见证,因此,话题始自友谊也是自然而然的了。但本书的话题并没有仅限于友谊,而是恰如奥斯特所期望的那样,在看似主题随意的背后,挖掘了两人感兴趣的众多严肃话题,比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冲突、作家与批评家的关系这样一些看似严肃的话题,更有诸如体育、旅游、阅读、影视这样一些看似轻松的话题。在上述严肃的话题中,我们看到的是两人独特的个人见解,而在那些轻松的话题中,我们见到了他们的深度思考。

《此时此地》,[美]保罗·奥斯特/著,[南非]J·M·库切/著,郭英剑/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版

新闻推荐

赛马会上的“女士日”

6月20日,在英国阿斯科特,女士们头戴礼帽观看皇家阿斯科特赛马会。当日是英国皇家阿斯科特赛马会“女士日”。在这一天,女士...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最后的书信集)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