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国际 今日美国 今日韩国 今日日本 今日俄罗斯 今日加拿大 今日澳洲 今日意大利 今日英国 今日法国 今日德国 巴基斯坦 今日新加坡 今日大马 今日菲律宾 今日越南 今日泰国 今日柬埔寨 今日印尼 今日缅甸 今日印度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际 > 多彩国际 > 正文

听名家说 如何“开卷有益”

来源:江淮晨报 2019-06-16 10:00   https://www.yybnet.net/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曾说,“十二岁时第一次阅读的鲁迅小说中有关希望的话语,在将近六十年的时间内,一直存活于我的身体之中。”的确,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也能看得更远,汲取前人的阅读之法,才能更好地吸收书中养分。面对琳琅满目的各类书籍,你可能会发现,在读书这件事上,自己有些力不从心、茫茫然不得其法。今天小编精选几位名家的读书心得,希望通过他们的读书方法,能让每一位读者都实现“开卷有益”。

朱光潜 书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现在各大排行榜的畅销书通常是读者购书的首选,但是有些书还未经过时间的洗礼,读者甄选起来不免有些费力。作为读者,不可能每本都去翻阅、检验、筛选,书多易使读者迷方向。许多初学者贪多而不务得,在无足轻重的书籍上浪费时间与精力,就不免把基本要籍耽搁了。

在这一点上,美学家朱光潜就曾提过,书是读不尽的,就算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须慎加选择。真正能够称为“书”的恐怕还难上十卷百卷。你应该读的只是这十卷百卷的书。在这些书中间你不但可以得到较真确的知识,而且可以于无形中吸收大学者治学的精神和方法。这样的书才能撼动你的心灵,激发你的思考。

可见,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你与其读千卷万卷的诗集,不如读一部《国风》或《古诗十九首》,你与其读千卷万卷谈希腊哲学的书籍,不如读一部柏拉图的《理想国》。朱光潜说,“读书必须有一个中心去维持兴趣,或是科目,或是问题。以科目为中心时,就要精选那一科要籍,一部一部地从头读到尾,以求对于该科得到一个概括的了解,作进一步高深研究的准备。读文学作品以作家为中心,读史学作品以时代为中心,也属于这一类。以问题为中心时,心中先须有一个待研究的问题,然后采关于这问题的书籍去读,用意在搜集材料和诸家对于这问题的意见,以供自己权衡取舍,推求结论。重要的书仍须全看,其余的这里看一章,那里看一节,得到所要搜集的材料就可以丢手。这是一般做研究工作者所常用的方法,对于初学不相宜。不过初学者以科目为中心时,仍可约略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微意。一书作几遍看,每一遍只着重某一方面。”

另外,关于读书方法,他提及两点:“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精彩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仅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

在读书目的方面,他认为,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关于读书种类,朱光潜鼓励大家多去读诗,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首诗看。“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种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得人生是一件干枯的东西。”读诗的功用不仅在消愁遣闷,不仅是替有闲阶级添一件奢侈;它使人到处都可以觉到人生世相新鲜有趣,到处可以吸收维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

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学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对此,他打了个优美的比方:第一流小说家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树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扶住一园锦绣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这些故事以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

老舍 快乐至上也要严谨认真

关于读书,老舍有自己的看法,他曾说过:“书的种类很多,能和我有交情的可很少。”可见,读书人,三个字,并不是读了几本书,或者只要读书就担得起的。真正能走进读者内心的书才是有交情的。在老舍的读书日常列表中,是极少染指《三字经》《百家姓》那类不难懂、反而会把人读糊涂的书;也不擅长读《相对论原理》这类理论性,藏着打开宇宙世界金钥匙的书;还有一种名气挺大,念过的人不肯说坏,没念过的人老怪害羞地说将要念,如《元曲》、罗马的悲剧、辛克莱的小说等。

作为真正的读书人,老舍就“阅读”有着属于自己的独到见解。

他说,读书没有系统。借着什么,买着什么,遇着什么,就读什么。不懂的放下,使人糊涂的放下,没趣味的放下,不客气。合适自己胃口的就多读,不合适的就扔掉,人不能教书管着自己。

在老舍看来,“读得很快,而不记住。书要都叫我记住,还要书干吗?书应该记住自己!读得快,因为我有时候跳过几页去。不合我的意,我就练习跳远。书要是不服气的话,来跳我呀!看侦探小说的时候,我先看最后的几页,省事。”

他认为,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印象甚佳”便是好书,不用细细分析它,“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的一段最入味;因为这一段对这全书有了好感。他还说,不读自己的书,不谈论自己的书。别人的书未必都好,可是至少得到一点不知道的东西。把自己的东西暂且放下,虚怀若谷,不断从外界、从别人那儿吸取新知识,学习新学问。态度很重要。

但是上文提到的读书习惯——跳读、快读造成了老舍“随看随忘”的问题,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光翻动了书页,而没吸收到应得的营养,好似把好食品用凉水冲下去,没有细细咀嚼。后来,为了“矫正”这个问题,老舍采用了两个方法。一是随读随作笔记。“随读随作笔记。这不仅大有助于记忆,而且是自己考自己,看看到底有何心得。”读书多了,再翻翻旧笔记看一看,就能发现昔非而今是,看法不同,有了进步。

另外他认为,读了一本文艺作品,或同一作家的几本作品,最好找些有关于这些作品的研究、评论等著述来读。也应读一读这个作家的传记。而阅读更多相关作品,会使我们不完全凭感情去判断一本书的价值,减少了偏见。去掉偏见,才能够吸取营养,扔掉糟粕。

由此可见,在读书这件事上,老舍不止会快乐至上,同样有严谨认真的时候。如何读书,不仅取决于你读书的目的,也取决于读书习惯。

林语堂 风味或嗜好是阅读一切书籍的关键

近些年,林语堂的作品,不论散文、小说都深受读者喜爱。林语堂的散文半雅半俗,亦庄亦谐,深入浅出,入情入理,往往以一种超脱与悠闲的心境来旁观世情,用平淡的话语去叙述,因而形成一种庄谐并用、私房娓语式的闲适笔调。他的文笔自然流畅,幽默而不荒唐,自有意趣。

在《论读书》一文中,他开篇就写道: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向来算为清高。所以读书向称为雅事乐事。他认为读书不仅可以使人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同时也能引领我们对有价值的事情进行沉思。林语堂心中“最好的读物”是那种能够把读者带到“沉思的心境”里去的读物,而不是那种仅在报告事情的始末的读物。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阅读报纸并不是“读书”,因为一般阅报者大概只注意到事件发生或经过的情形的报告,完全没有沉思默想的价值。

另外,林语堂认为,一个人如果抱着义务的意识去读书,便不了解读书的艺术。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要“改进心智”,不是求知,而是知味。因为当他开始想要改进心智的时候,一切读书的乐趣便丧失净尽了——他有一天晚上会强迫自己去读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读毕后除了可以说他已经“读”过《哈姆雷特》之外,并没有得到什么益处。

“一个人的谈吐有没有‘味’,完全要看他的读书方法。如果读者获得书中的‘味’,他便会在谈吐中把这种风味表现出来;如果他的谈吐中有风味,他在写作中也免不了会表现出风味来。”所以,他认为风味或嗜好是阅读一切书籍的关键。这种嗜好跟对食物的嗜好一样,必然是有选择性的,是属于个人的。

“读书读出味来,语言自然有味,语言有味,做出文章亦必有味。有人读书读了半世,亦读不出什么味儿来,那是因为读不合的书,及不得其读法。读书须先知味。这味字,是读书的关键。所谓味,是不可捉摸的,一人有一人胃口,各不相同,所好的味亦异,所以必先知其所好,始能读出味来。有人自幼嚼书本,老大不能通一经,便是食古不化勉强读书所致。”

那么什么是求味呢?不同人写的书,不同时期著的书,不同国家出的书都有不一样的风味。这就好比是不同种类的食物,会根据个人的不同口味,各入不同的胃。而读书的目的就在于“吃对自己胃口的菜”。因此,林语堂觉得世上没有必须要读的书,一切得依照自己的兴趣来。总而言之,一个人读书必须出其自然,出自本心地去沉浸到阅读的世界里去,才能够彻底享受读书的乐趣。

据《老舍作品集》《论读书》等 晨报记者 侯梦梦

■他们的读书说

“读书要天天读,正如吃饭一样,要吸收各方面的营养,才能强壮起来。千万不要偏食,专吃一种食物,是成长不好的。读书会使你聪明,使你开阔眼界,了解人生。”——曹禺

“读完一本书,有一个空间去思维,使这个书变成你生命养料的一部分,这样你读书的时候又轻松,又有才华,又容易进入书里面。”——林清玄

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这种方法可以防止受某些坏书的欺骗,还有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鲁迅

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读书。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进步,靠的就是能读书又写书的本领。——季羡林

读书可以解惑,你的人生会一直快乐的,当你热爱读书,那你碰到人生中再大的困难和挫折,你也可以应对,因为读书,你也可以将这些挫折看得不重要了。读书能让你获得一辈子的快乐。——金庸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一双眼睛可以不漂亮,但眼神可以美丽;一副不够标志的面容可以有可爱的神态;一副不完美的身材可以有好看的仪态和举止。这都在于一个灵魂的丰富和坦荡。或许美化灵魂有不少途径,但我想,阅读是其中易走的、不昂贵的、不须求助他人的捷径。——严歌苓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三毛

新闻推荐

MH17最新调查结果下周公布,或将对嫌疑人提起刑事诉讼

马来西亚MH17次航班已经过去近5年,事发原因仍是个未解之谜。下周,国际调查小组将公布这起空难的最新调查结果。国际调查小...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听名家说 如何“开卷有益”)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