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国际 今日美国 今日韩国 今日日本 今日俄罗斯 今日加拿大 今日澳洲 今日意大利 今日英国 今日法国 今日德国 巴基斯坦 今日新加坡 今日大马 今日菲律宾 今日越南 今日泰国 今日柬埔寨 今日印尼 今日缅甸 今日印度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际 > 多彩国际 > 正文

“一村一品”拓展乡村振兴路 西区大力发展现代特色精品农业记

来源:攀枝花日报 2019-06-15 07:01   https://www.yybnet.net/

谢贤浩在农庄里察看葡萄生长情况。(本报记者 周越 摄)□本报记者周越特约通讯员张儒溟李思意

进入6月,天气依旧炎热。

6月5日,记者走进西区格里坪镇的山村田野,只见村民们汗流浃背地精心侍弄着青花椒、葡萄、芒果等特色农作物,浇水、施肥、修枝剪叶……一路同行的镇干部罗晓勇说,要不是实行“一村一品”发展精品农业,村民们不会有这么大的干劲,“只有切切实实地实现增收,才能振兴乡村!”

大麦地村:花椒林里笑声飞扬

来到大麦地村,道路两边的灌木耷拉着叶子,花椒树却显得很有“精神”。来到一组,一片葱茏的花椒林遮掩着一间灰砖房,村民罗正英正在林子里浇水。“这段时间太热,花椒树有点遭不住了,我给它们‘解解渴’。”罗正英打趣地说。

今年,区上和镇上邀请了市农科院的技术人员对村里农户进行现场培训和操作指导,减轻干旱对青花椒产业的影响。

“他当年穷得叮当响,真的是一无所有,连这房子都是前几年才修的。”村支书丁万祥说。

“那是那是。”罗正英毫不避讳,“不过现在不一样了,不要用老眼光看人。”

“我家挂果的青花椒有100多棵,一棵树的花椒卖50块钱,我也能收入5000块,还是不错嘛!”说起青花椒,罗正英很是开心。他说,现在家中就他和母亲二人,母亲患有癌症,距离真正致富还有差距,“不过,我还是有信心,要不了两三年就一定会富裕起来。我都30多岁了,还要靠着种植青花椒讨老婆呢。”

罗正英的一番话让大家哈哈大笑,笑声中洋溢着幸福的喜悦。

近年来,西区大力发展现代特色精品农业,推行“一村一品”发展布局。大麦地村通过土地流转,借助市、区的科技力量,规模化、标准化建设花椒产业基地,让村民真正走上了一条致富路。目前,全村有89户种植花椒,面积达2500亩,户均年收入2万余元。“以前我们这里的农户都很穷。”丁万祥说,现在大家靠种花椒基本上家家都有摩托车,修砖房的农户也越来越多,大家的日子都好过了。

格里坪村:生态葡萄的甜蜜与希望

晌午时分,西区格里坪村生态葡萄农庄,一片片葡萄园内硕果累累,一颗颗葡萄圆润饱满、色泽鲜亮,那诱人的滋味里满是村民增收的希望与甜蜜。

农庄负责人谢贤浩在浇过水的葡萄地里忙活:“马上就要开园了,现在我们要把所有的嫩芽都掐掉,才能让养分都供给葡萄,口感会更甜。”

农庄里有维纳斯无核、京亚、阳光玫瑰、摩尔多瓦、巨玫瑰、白鸡心、户太等品种,开园后游客采摘葡萄15元一斤,可观光、休闲、体验。“今年大概能卖3万多斤葡萄,我觉得回来创业是对了的。”谢贤浩说,由于看好西区乡村振兴发展的前景,他辞去北京的工作返乡种植葡萄,为的就是把自己在外学到的经验变成更多的财富。在西区青年创业促进计划的支持下,如今的葡萄园收益可观,而他也成了格里坪村的葡萄种植示范户。

“我们整合土地资源,将先进的葡萄种植、维护技术带到这里,同时发挥示范户引领作用,带动村民一起创业。”格里坪村村委会主任郭先锋介绍,近年来,格里坪村通过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引导专业大户扩大葡萄种植规模、以公司优势带动农户自种等方式,不断扩大葡萄种植规模,目前全村有70余户种植葡萄,生态葡萄基地面积有150余亩。葡萄品种日益增多,管理也逐步走向绿色、生态、标准化。村支两委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培育“土专家”“田秀才”, (下转2版)

(上接1版)让他们“手把手”指导农户发展种植养殖业。

“下一步,我们要继续组织农户外出学习成功经验,让大家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同时依托电商平台和精细化、专业化管理,做大现代特色农业。”对于未来,郭先锋很是憧憬。

新庄村:

“风景树”结出“金果果”

从新庄村七组、八组的山坪塘到飞机湾杨家屋,种植了芒果3000多亩,放眼望去,绿树成林,白色的套袋像盛开的棉花。“今年干旱估计要减产,但影响不会很大!”村主任谭世高笑着说。

曾经,这里因种植技术缺乏,道路不通、用水困难,导致芒果产量和价格都很低,严重影响村民种植的积极性。

如何将芒果发展成为村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村支两委干部多次到芒果种植基地和农户讨论交流。多数农户反映,由于种植技术落后,交通不便,导致芒果产业发展滞后。

缺技术,怎么办?请专家!

村支两委会商,先后多次邀请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专家以及市、区的科技、农业、林业等部门的技术人才前来给种植户讲授芒果种植技术。

路不通,怎么办?筹资修!

村、组干部带头捐款,全体村民积极参与。村民无偿砍掉修路要占用的芒果树,齐心协力修好了一条长1.7公里、宽5米的水泥路。

此时,格里坪镇芒果转化示范基地也在此落地生根,兴修了一座蓄水3万立方米的山坪塘和一座蓄水4000立方米的山坪塘,还新建了300-500立方米的蓄水池8个。

学会了技术,路通了,有水了,村民种植芒果的劲头更足了。

48岁的胡明树和丈夫卢云江都是新庄八组的残疾村民,如今却是有名的芒果示范户。胡明树说,她和丈夫都没有多少文化、也无技能,再加上身体原因无法外出务工。公路修通后,两个人开始种植芒果树和进行老树嫁接,“技术全靠来讲课的专家,党和政府为我们考虑得太周到了。”

如今,胡明树家已种了500多棵芒果树,逐渐开始挂果。“原来没修山路和水塘,我家的芒果是‘风景树’,基本没有收入;现在,我家靠种植芒果一年收入2万多元。”与记者交谈,胡明树脸上满是喜悦之情。

谭世高说,如今全村种植芒果近万亩,已进入盛果期的4000亩、初果期的3000亩,预计今年收入2300万元左右。

新闻推荐

黎巴嫩军方截获一艘叙利亚难民偷渡船

新华社贝鲁特6月12日电(记者李良勇)黎巴嫩军方12日在黎附近海域截获一艘叙利亚难民偷渡船,扣押船上10名叙难民。黎巴嫩军方...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一村一品”拓展乡村振兴路 西区大力发展现代特色精品农业记)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