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8年再出新作《人生海海》麦家
“人有很多侧面,小说也像一个人,有很多侧面,需要不同的人来体会。”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麦家对他的新书《人生海海》做出如此解释。
时隔8年再出新作,这部与麦家之前的《解密》《风声》《暗算》等小说风格不尽相同的作品,到底写了啥?
光是打磨《人生海海》,麦家就花了5年时间。他说他想写的是在绝望中诞生的幸运,在艰苦中卓绝的道德。
麦家谈到《人生海海》的创作经历时说:“新作从2014年写到现在,是一个长时间的守望,也是一次脚踩大地翱翔天空的美妙历程。”
“老母亲都以为我家里要揭不开锅了,但我真的没有偷懒。”麦家在微博上和读者分享写书的感慨,“我一直在挑战自我,试图超越自己。我想回到童年,回去故乡,去破译人心和人性的密码”。
麦家在《人生海海》中讲述了一个人在时代中穿行缠斗的一生,离奇的故事里藏着让人叹息的人生况味,既有日常滋生的残酷,也有时间带来的仁慈。
《人生海海》是一个传奇而充满人生意味的故事。一位原本风光无限的“上校”,因为一个秘密而隐没在山村。想要探知秘密的人和藏着秘密的人都极尽所能达成目的,故事也在这种窥探欲与守护欲的对抗中渐次推进。
麦家是这样介绍“上校”人物原型的:“11岁那年,我和同学一起到生产队劳动,远远地看到一个挑粪的老人。身边一个稍大点的同学说:‘别看他现在这样,他以前可是上过朝鲜战场的,打仗的时候……男人最重要的地方受了伤’,这个人一直生活在我的脑海里面,像个种子,它种在我的心里了。”
在《人生海海》中,麦家将故事的背景设置在自己的故乡,还原了童年的生活环境,代入了儿时与父辈相处时的心境。他说:“这一辈子总要写一部跟故乡有关的书,既是对自己童年的一种纪念,也是和故乡的一次和解。”“一个作家,他的写作是怎么也逃离不了童年和故乡的。”
前两部的叙述者“我”年纪尚轻,呈现的是一个少年强烈而迫切的求索;到了第三部,“我”已经是个60岁的“过来人”,历经沧桑后对世事看淡许多,再次回到故乡后,过往的疑问被一一解答。
《人生海海》解密人性的荒唐与高尚,也不时流露出人心的温情。麦家说,人生太复杂,太宽广,如果没有一颗悲悯心,没有一点所谓的生命的顽强,在人生面前基本上是要败下阵来。
“人生就是这么丰富多变,甚至显得有些神秘,与之相似的,大概是大海。”麦家如此解释书名的由来。
麦家的新作里还有一个细节:他选择使用童年视角写故事,全程让“我”来充当叙述者。在同行们来看,这无疑选择了一种很难的写作方式。
“人物和故事非常强大,如果不用童年视角,从上校出生开始写起,我完全可以用线性的方式一路写下来,那是很简单。”麦家也承认,“直线叙述”对作家来讲很轻松,但自己有意放弃了这种写法。
原因是出于一种对艺术的追求和挑战,他认为这是一个作家必须要有的一种野心。在书里,麦家封锁了“全知全能”的视角,用一个个小小的动作和细节去反映上校的神秘。
“就像打擂台,你把自己的手捆了,把自己一只眼睛包了,在这种情况下把对方打败,说明你的本领更高。”麦家比喻道。
“身为作家,如果你有一天只想用最讨巧、轻松的方式去写作,读者不会批评,但是文学本身会批评你,文学是活的、是有眼光的,而且这个眼光是一百年甚至上千年。”麦家解释道。
有人评价,这有可能会“吃力不讨好”。但麦家觉得,这是为了向文学致敬,所有作出的牺牲都是应该的,“你是个作家,就是应该为文学去承担一些、牺牲一些”。
一位90后读者作为首批读者读完《人生海海》后表示:这本书的质感让我想起了《了不起的盖茨比》,都是通过他人的叙述慢慢拼凑出一个立体、饱满的英雄形象,《人生海海》中的“上校”,神秘、超群、重情重义,简直魅力值爆表。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对这本新书的推荐语是:“小说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它能把不存在的人物写得仿佛是我们的朋友,麦家的《人生海海》就是这么迷人。”相信这不是虚言! (本报记者 赵晓林)
新闻推荐
2019年,安利迎来了60岁生日2019年,直销巨头安利迎来了60岁生日。1959年,理查·狄维士与杰·温安洛两位挚友,在美国密歇根州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