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杨明清 通讯员孙丽云)5月28日至30日,第三届海外院士青岛行暨青岛国际院士论坛活动在位于青岛李沧区的院士港进行。截至5月30日,又有53名院士签约入驻青岛国际院士港。3年来,青岛国际院士港建设初见成效:32个院士项目落地,13个项目产出42种产品,2018年,产值突破100亿元、税收突破10亿元。
据介绍,在这之前,院士港已累计签约引进21个国家的108名院士,其中外籍院士92名(含19名华裔外籍院士),占85%;中国籍院士16名(含3名长期在海外工作的中国籍院士),占15%。
听说青岛国际院士港已经累计签约引进21个国家的108名院士,多位院士表示“惊喜”。“科学家也需要朋友圈,不同国家、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科学家聚在一起,会交流出新的思想。”挪威青年科学院院士、挪威奥斯陆大学临床医学研究所药理学系副教授简·特耶·安德森说。
院士们最关注的,还是科研成果能否顺利落地转化。位于李沧区楼山片区的院士智能制造产业区,曾是青岛的重化工业聚集区,老企业环保搬迁后,如今承接了院士港部分项目的成果转化,快速崛起为新产业高地。
在徐家社区,一处占地6000平方米的老厂房改造后,“四国院士”西拉姆·拉玛克里西纳的静电纺丝项目在此投产。参观完西拉姆院士项目后,新加坡工程院院士钟台生表示,青岛国际院士港把人才摆在第一位、从全球招揽人才,非常有长远眼光。
据介绍,通过不懈努力,目前青岛国际院士港落地院士项目32个,其中新能源新材料类8个,生物医药类6个,高端装备制造类11个,新一代信息技术类5个,设计研发类2个。
5月29日下午,青岛国际院士港还特意安排了院士和企业机构面对面交流活动,洽谈室内人头攒动,气氛热烈。
法兰西艺术院院士雅克·鲁热力与同济大学建设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一拍即合”。雅克·鲁热力看中了公司的院校背景和高科技的应用,认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对未来建筑发展有前瞻性的伙伴,这能很好地与自己的研究方向融合在一起。
“印象里院士都是高高在上的,企业很难有机会接触,没想到短短的10分钟见面,受益匪浅,我们迫切需要院士的技术。”下一个企业已经在催促了,信联科创CEO朱沂在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武庆明的谈判桌上还是不舍得离开,院士的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技术帮助他了却了一桩心事,“这种深度学习和算法能帮助我们掌握核心竞争力”。
新闻推荐
2017年6月26日,在美国华盛顿白宫,美国总统特朗普(右)和到访的印度总理莫迪握手。(资料图片)美国将从6月5日起终止对印度的普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