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迪幼儿园园内的微地形区覆盖满鲜绿的草坪,又种植一些在街道上不太常见的树木和灌木,宛如一个小生态园,自成一体。乍一看让人以为是一所新建园,处处崭新!其实它已有20多年的办园历史。幼儿园开发出一套独创的“创造力、生命与美”课程体系,加上2018年的室外环境升级为“沉浸型幼儿户外环境”,让户外活动的参与主体——幼儿,与户外环境在五感层面上展开多姿多彩的互动,让孩子遇见与众不同的多彩童年。
“微地形”鼓励探索培养受挫与创新精神
来到乐迪幼儿园就像是爱丽丝梦游仙境的旅程——镂雕纹样的大门、幼儿标准五人制足球场、光怪陆离的玻璃砖……这些在一般幼儿园很少见的设计就足以吸睛,但是最让人意外的,还要数园庭南侧一座座的“小山包”。“本来园内的地面一马平川,我们觉得,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平原还是缺了点什么,所以就运来很多车土,堆成了这片微地形区。”苑风芹总园长告诉记者。
“是故意这么设计的,就比如说这个大坡面吧。”苑园长指着一面4米宽的倾斜水泥坡面说,“它既可以是滑梯作为下行通道,又可以是沿着绳索攀爬而上的上行通道。当作滑梯的时候可以像传统的一个人正坐着滑下来,也可以侧着身子翻滚下来,或者几个小朋友一起牵着手滑下来。这种故意不明确功能的设计,不把孩子们的活动都约束在一个既定的框架里,而是鼓励孩子和教师自己探索整个环境,甚至经历一些小冒险,受到些许挫折和失败,但是只要成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玩法,就能体会到最爽最High的成就感。”
在激发五感的绿色庭园中实践自然教育
在乐迪幼儿园的课程体系中,被概括为“生命”的自然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是儿童创造力和美学教育的基础,也是儿童自我认知的重要来源。在2018年园庭改造设计时就充分考虑到了自然教育的需求,创造了一个让儿童足不出园就可以充分亲近大自然的园庭。春有樱花金银、夏有合欢、秋有红枫金桂、冬有山茶。在倾斜绵延的坡面上、在围绕着榉树高耸的树屋里、在“小水利工程”中心岛上的枫树下,孩子们嬉戏游乐的身影掩映其间,他们玩沙、玩水、玩声和光,用他们的手指触摸着嶙峋的枝条,用他们的耳朵听夏虫的低语清唱,用他们的鼻子嗅着泥土的芳香,用身体的每一个感官和一草一木一鸟一虫互动,感知着自然的无穷魅力。
丰沛的视觉元素给儿童极致的审美体验
“当初乐迪的老师们没想好到底要什么,但是他们都说,早已厌倦了喜羊羊和米老鼠。”负责乐迪幼儿园外立面设计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设想一座典型的幼儿园,用花花绿绿的乳胶漆,做成了城堡一样的外形,角落放着一艘宇宙飞船,然后在墙壁画上流行的卡通人物……设想一下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们,怎能不形成良好审美意识?”
苑风芹园长介绍:“我们借鉴了奥地利建筑大师百水先生的建筑风格,也融合了很多有趣的建筑元素,用了很多不同的材料,但是基本上没有哪一部分是明确告诉你这是什么,就是要从审美教育的角度出发,给孩子们提供足够的想象空间”。
玻璃砖、碎花瓷砖、松鳞、防腐木、鹅卵石、交错的枝条、裸露的岩石……这千奇百怪的材料以异形花纹排列在乐迪幼儿园的每个角落,等着游玩其中的孩子们亲自去探索发现,开拓出属于他们自己的想象王国。
今年是乐迪幼儿园升级改造后经历的第一个年头,他们种下的草籽,还在抵抗着初夏的骄阳,奋力舒展着自己的叶子,就像他们正在努力试验的沉浸型幼儿教育一样。 (新时报记者孟琳)
新闻推荐
5月29日,在匈牙利布达佩斯,救援人员坐在橡皮艇里准备出发救援。新华社/美联晨报讯两艘游船29日晚在匈牙利首都布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