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称:世界第二大语系汉藏语系起源于中国北方黄河流域,并且汉语语族与藏缅语族分流时间应在5900年前。这为学界进一步认识东亚人口的迁移提供了更多启示。本次研究由金力教授、张梦翰博士、严实博士与潘悟云教授合作完成。
汉藏语系是仅次于印欧语系的第二大语系。它包含逾400种语言和方言,如汉语、缅甸语和藏语,总使用人数达15亿左右。
但是,对于汉藏语系起源于何时何地,学界一直存在争议。主要假说有二:其中“北方起源假说”认为汉藏语系起源于大约4000–6000年前的中国北方黄河流域;而“西南起源假说”则认为它起源于至少9000年前的东亚西南部某地。
早在本世纪初,金力教授就已经开始通过遗传学材料对汉语语族与藏缅语族的关系进行研究。其研究成果显示两个语族的分流时间应在6000年以前。但是受制于当时采样的局限性,该结论的普适性尚不足够充分。
而在本次研究当中,研究人员针对109种汉藏语系语言词汇中词语的字根意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中最重要的一点为:汉藏语系下的两大语族——汉语语族、藏缅语族,其分流时间在5900年前。而这一时期正好对应于中国北方仰韶文化的晚期阶段和马家窑文化的早期阶段。研究人员认为该结论支持汉藏语系的“北方起源假说”。
汉藏语系的北方起源假说认为,随着两条不同的人口迁徙路径,汉藏语系也因此分成两个语族。而本次研究的发现符合语言随农业扩散的观点,而且扩散的时间点与考古证据相符——此前的考古证据揭示出独特建筑形式和陶器类型向南扩散的特征。
张梦翰博士表示:“群体的分化和混合可以造成语言的分化和混合,因此我们认为语言演化可以作为研究群体演化和文化演化的一架桥梁。”而近年来,语言演化已经在国际上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交叉学科研究方向。据悉,在德国马普所研究所、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研究机构,已经有很多学者采用进化生物学的方法来研究语言演化问题。
最直接的启迪是在探索汉文明起源方面。汉语的起源乃至整个华夏文明的起源,一直是学界十分重视却又争论不休的课题。从1996年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开始,到2016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4期结项,为中华文明的早期发展及演变积累大量的考古学证据。而本次研究从语言学的角度呼应这些考古成果。
潘悟云教授介绍说:“我们的研究具体证明了,在中华大地刚开始出现各种文明曙光的时候,在黄河中下游从汉藏语系分化出了汉语,出现了汉文明。语言是文化进步的载体,拥有了语言才出现了文字,才进而出现绚烂多彩的文化。” (据新浪网)
新闻推荐
内塔尼亚胡组阁失败议会解散,以色列将首次在一年内举行两次大选
大选结束后不到两个月,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就因为组阁失败而不得不再次面临选举。当地时间周三(5月30日),以色列议会以74比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