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国际 今日美国 今日韩国 今日日本 今日俄罗斯 今日加拿大 今日澳洲 今日意大利 今日英国 今日法国 今日德国 巴基斯坦 今日新加坡 今日大马 今日菲律宾 今日越南 今日泰国 今日柬埔寨 今日印尼 今日缅甸 今日印度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际 > 多彩国际 > 正文

地球、生命与人类的“警世恒言” ■陈华文

来源:西安日报 2019-05-24 05:30   https://www.yybnet.net/

起源:万物大历史著者:【美】大卫·克里斯蒂安译者:孙岳出版者:中信出版集团出版时间:2019年4月

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秉持何种价值观念,保护地球、守护绿色都应该成为共同的行动。在地球生态环境面前,人类其实就是弱不禁风的小草,维系人类与万物和谐共生的环境若被糟蹋了,人类文明其实毫无意义可言。

近段时间,宇宙“黑洞”照片的首次公开,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也许,人们是出于本能的好奇心,可在内心深处,是对浩瀚宇宙抱以无边的想象。这些年来,从宇宙、地球与环境的多重维度研究历史,成为一种风潮,因为知识界逐渐意识到:抛开地球生命演化历程,或者忽略自然环境变迁谈历史,已经显得苍白。大历史叙事,作为炙手可热的“显学”,备受学界追捧。众多“大历史”著作中,《起源:万物大历史》具有沉甸甸的分量。

撇开人类中心论讲述大历史

我们身边大部分人谈到历史的时候,关注的是国家的兴衰、王朝的更替,视野之内也多是围绕人类讲述的历史。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特拉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影响至今。我们习惯了人类中心论,却长久忽视了人类史之外更长时段,以及息息相关的宇宙、地球、生命的大历史。近100年来的科技进步,让我们对宇宙图景的探究和描绘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到1964年阿波罗8号飞船拍出的首张月球照片,到基因、引力波、互联网的发现与发明,科学地改变了人类对于宇宙和自身的认知。科技的进步,让我们有条件追溯和书写更久远的万物起源故事。

《起源:万物大历史》一书,旨在突破人类中心论,从138亿年前宇宙诞生讲起,含括万事万物。宇宙大爆炸、恒星开始闪耀、恒星濒死后新元素的产生、太阳及太阳系的形成、地球上出现生命、微生物和大型生物等等一一呈现。书中,作者用一半的篇幅,精彩演绎万物的来龙去脉,这是不多见的。作者融通科学与人文,汇集数十门科学、艺术和人文学科的众多见解,编织了一幅贯通宇宙万物的演化全图,为处于全球化时代的我们提供智慧的指引。

人类的终极追问中,起源是一个避不开的本质问题。世界上有100多种起源故事,几乎所有的人类文化都有自己的起源故事:《圣经》上说万事万物是上帝创造的,中国的传世神话说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古希腊神话中原始宇宙起始于大地女神盖亚等最早的神灵……这些起源故事有一个共同目的,就是为当时的人们寻找一种对世界的整体性的解释。

与古代不同的是,今天的人们,不再求助于传世神话,对世界提出整体性解释是科学家们在做的事,哥白尼、伽利略、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等科学家,都为我们了解世界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在浩渺的宇宙和漫长的时间面前,地球上的万物,不仅渺小,且是瞬间的过客。尤其是关于时间尺度,《起源:万物大历史》有一个绝妙的比喻:如果把130亿年比喻成13年,那么宇宙大爆炸就发生在13年前,最早的恒星和银河系出现在大约12年以前,太阳和太阳系的出现在4.5年以前,最早的生命有机体出现在4年前,恐龙大约在3个星期前灭绝。最早的智人在非洲进化大约在50分钟以前,最早的农业繁荣大约在5分钟以前,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城市出现在大约3分钟以前,主导世界的现代工业革命发生在大约6秒钟以前,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大约2秒钟以前,人口到达70亿和互联网普及,只不过是最后1秒钟的事。

延续人类文明要善待地球环境

本书作为自然历史与人文交融的科普之书,在兼顾生动性、可读性的同时,还试图阐释新认识和新观点。宇宙是什么?很多人找不到答案。书中认为,宇宙就是能量,物质由能量构成,它催生万物,催生原子、质子、中子,催生恒星和地球,并创造生命。人类的实践从本质上讲,就是获取能量并利用它改变周围的环境,进而改变人类的进化。如今的化石燃料革命面临新的创新,能量的进步,成为科技发展的主旋律。同时,能量引发变革,信息指引着变革的方向。宇宙中的一切变化都是信息,它是宇宙、自然和生命构成及演变的奥秘。信息与能量一起在人类历次重大的文明进步中扮演主角。信息可以代代相传,使知识量暴增。人类会创造和分享越来越多的信息,并利用信息以求得更大更多的能量和资源。进入现代社会,新信息使人类拥有强大的科技能力,让人类有能力利用化石燃料,将世界联成一体。

人类的本质及其特性是什么?很多学者都在寻求完美的答案。本书认为,人类史始于集体知识,它让人类与众不同。人类能够集体学习,让知识在一代人内部或是几代人之间,可以传播和共享。这是人类的特质,是一种全新的、更快速的“适应”环境的方法。当其他物种通过缓慢、耐心、共享基因来适应时,人类通过共享思想来适应。集体知识就是人类所共有共享的全部知识,是人类智慧的基础。集体知识是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创造的源泉,也是人类独自拥有历史的原因。

人类对于神秘宇宙的了解,就目前的科技水平而言,其实就是冰山一角,探索和发现宇宙奥秘依然在路上。仰望星空或者回望过往,自然世界依然扑朔迷离。当前,需要共同面对的难题是:呵护地球生态环境,合理开采自然资源,同时加快科技进度寻找并利用新能源。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秉持何种价值观念,但是保护地球、守护绿色应该成为共同的行动。在地球生态环境面前,人类其实就是弱不禁风的小草,维系人类与万物和谐共生的环境若被糟蹋了,人类文明其实毫无意义可言。

石油、矿产等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当前已经处于历史的峰值,有人担忧地说过,两百年或者一百年之后,这些不可再生的资源会不可挽回地枯竭。我们冷静地想一想:几十年之后,若在新能源大规模利用方面还没有实质性的突破,我们的后代会不会真的像《流浪地球》所描述的那样,悲苦浪迹宇宙?

《起源:万物大历史》一书,带来太多的思考空间。作者在书中尽管是娓娓道来宇宙与地球万物的历史,最后的落脚点,就是启迪我们要理性地认识自我,在建设宜居地球的未来之路上,付出有诚意的行动。当然,我们要乐观地看到,地球46亿年前诞生至今,一路沧桑走过,历经无数坎坷,坚韧地哺育自然万物、人类及其文明,从这个层面上讲,地球这颗蓝色星球,在宇宙中依然璀璨而伟大。

新闻推荐

交通银行布拉格分行开业

当地时间5月20日,交通银行布拉格分行在捷克共和国首都布拉格正式开业,这是交行设立的第23家境外银行机构,也是交行在中东欧...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地球、生命与人类的“警世恒言” ■陈华文)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