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洲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法国新闻 德国新闻 巴基斯坦 新加坡新闻 大马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尼新闻 缅甸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国际时讯 > 正文

六场坠机悲剧改写20世纪航空史

来源:广西工人报 2019-03-22 01:00   https://www.yybnet.net/

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的波音737MAX8客机坠毁事故所引发的风波持续震荡,外界甚至猜测,风口浪尖上的波音公司发展势头可能将从此逆转。不要小看坠机事件的后果,它曾浇灭掉一家航空巨头的热情,终结过一个国家的航空雄心,一度打碎人类超音速出行的梦想……

1、被坠机终结的英国航空雄心

二战刚结束时,曾引领全球民航潮流的是英国。1949年,英国率先研制出人类航空史上第一款喷气式客机“彗星”。这种革命性的客机一经问世立即大受欢迎,几乎全球各条洲际航线上都有它的身影,美国波音公司曾被它压制得喘不过气来。然而接连的三次坠机事故,最终导致英国航空工业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彗星”的设计也并不过时,它具备大部分现代客机的特点,闪闪发光的铝制机身、简洁流畅的后掠式机翼、干净明亮的机舱环境……再加上飞行高度达到史无前例的1.2万米高空,乘客可以通过舷窗鸟瞰地面风景。如此时髦的飞行体验,立即将简陋嘈杂的螺旋桨客机比下去,搭乘“彗星”成为让世人羡慕的奢华经历。从1952年“彗星”正式服役时开始,短短数月间,英国从伦敦飞往世界各地的航线纷纷出现它的身影,法国、加拿大等国争先向英国下订单。一时间,英国成为全球客机的领导者。

可惜英国在这个宝座上并没有坐多久。1953年5月2日,一架“彗星”客机从印度德里起飞后不久即坠毁,造成43人死亡。尽管损失惨重,但当时的调查结果显示,飞机只是遭遇强对流天气导致解体坠毁。作为应对手段,英国航空公司给飞行员印发新的飞机操作手册,强化应对特殊天气的培训。但悲剧接连而至,1954年1月10日,一架“彗星”客机从意大利罗马起飞后不久,与地面失去联系。目击者称,客机在空中发生爆炸。机上29名乘客和6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半年多里两架客机接连坠毁,英国赶紧下令所有“彗星”停飞并进行调查。但始终没找出确切的事故原因,只能猜测还是“飞行员操作失误”。英国决定继续运营“彗星”客机。不到三个月,悲剧再次上演。1954年4月8日,一架“彗星”客机在意大利空中解体,机上14名乘客和7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如梦初醒的英国这才对“彗星”展开全面调查。当时客机上还没有黑匣子,调查人员为查明真相,将同型号的客机放入巨大的水箱,用水中环境模仿飞行时的条件,进行连续试验。最终调查人员发现,“彗星”为减轻机体重量,大幅削减外壳厚度,同时为在万米高空飞行,还采用增压舱技术。由于缺乏经验,当时没人认识到这些设计会让“彗星”的传统矩形舷窗周围出现金属疲劳,最终导致机体破裂。此后各国客机纷纷改用圆角形的舷窗设计。

对英国而言,为时已晚。尽管改进后的“彗星”抢在美国波音707前实现跨大西洋航班运营,但仍未能扭转颓势,属于英国航空的辉煌时代一去不返。

2、“超音速白天鹅”最后的“哀鸣”

上世纪60年代,冷战两大阵营同时推出的超音速客机曾比翼齐飞,然而它们最终都因坠机事故声名狼藉,被迫退出历史舞台,人类的超音速商业飞行梦想就此暂告终结。

对“未来科技无所不能”充满信心的人们把目光投向超音速商业飞行。英国和法国率先提出建造超音速客机的计划。1963年,时任法国总统戴高乐将这款客机命名为“协和”号。

几乎同时,苏联提出类似的超音速客机计划。该项目代号图-144。英国广播公司回顾历史时感叹称,“‘协和号和图-144之间的竞争关系是那个时代国际关系的特征,当时两大阵营还在同时进行太空竞赛和登月竞赛。”

“苏联速度”再次让西方瞠目结舌:1968年12月31日,图-144首飞成功,成为全球第一种超音速客机。

三个月后,“协和号001”首飞成功。由于两种超音速客机外形惊人相似,西方观察家立即给图-144冠以“协和斯基”的称号,讽刺它剽窃“协和”号的设计,全然不顾图-144首飞在先的事实。近年更公认的说法是,图-144是一架与“协和”号大体相仿,但在细节上有很大区别的飞机。1973年6月,两种超音速客机齐聚巴黎航展,它们如同一对体态优美的白天鹅,将在航展上比翼齐飞。

当时两大超音速客机团队间的竞争十分激烈。美国《时代》杂志称,图-144的试飞员米哈伊尔·科斯洛夫曾向“协和”号试飞团队发出挑战:“你就等着看我们飞吧。到时候你就会看到了。”

6月3日,“协和”号率先起飞。图-144显然需要做出更精彩的飞行动作,才能彻底赢得观众的心。它起飞后先贴近跑道、垂下机头、放下起落架,以着陆姿态超低空通场,展示其良好的低空操纵性能;随后发动机开足马力快速爬升,意图炫耀其强大的空中动力。意外在此时发生——飞机突然失控,巨大的冲击力直接将左侧机翼撕断,飞机坠落在距离机场5公里外的乡村,6名机组成员和地面8名平民遇难。

坠毁的原因至今没有定论。有说法称,当时法军战斗机试图跟踪拍摄苏联客机,后者试图摆脱时动作过大而失事。

图-144在众目睽睽下的坠毁严重伤害了它的信誉。直到1977年11月,它才开始执行飞行航线。随后而来的是恶评如潮的乘坐体验。乘客投诉最多的是“飞行时震耳欲聋的噪音,即便是相邻乘客也听不到彼此交谈”。更大的打击接踵而来,1978年5月23日,一架升级版的图-144D在试飞时坠毁,两名工程师牺牲。苏联被迫叫停图-144。至此,图-144总共只执行过55个客运航班,运送3284名旅客就草草收场。

2000年7月25日,一架“协和”号客机在戴高乐机场拖着长长的火焰强行起飞,但随即在空中解体,机上109人遇难。事后调查显示,起飞时“协和”号轮胎爆炸产生的碎片碰到油箱引发大火是主因。此后搭乘“协和”号的旅客骤减,再加上油价上涨等因素,2003年,“协和”号退出现役,人类超音速商业飞行时代就此暂告终结。

3、被坠机浇灭的航空巨头热情

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是全球头号军火巨头,它研制的各种先进军机让全球为之瞩目。然而它也曾试图进入民用航空领域,但此举最终在人类航空史上留下的记录,却是“宽体式喷气客机的第一次坠毁事故”。

上世纪70年代洛克希德公司(洛·马公司的前身)推出L-1011“三星”式宽体客机时,曾信心满满地认为可以凭借从军机上移植的先进技术,轻松压倒竞争对手道格拉斯公司的DC-10。然而它刚交付使用仅8个月,一场空难不期而遇。

1972年12月29日深夜,美国东方航空公司401号航班(使用刚交付的“三星”式客机)正在空中排队等候降落在迈阿密机场。在机场的降落序列中,排在它之前的是另一架起落架发生故障的客机,地面调度人员不得不耗费大量精力帮助后者解决问题,暂时没人顾得上“看似一切正常”的401号航班。

根据机场塔台的指令,401号航班将飞机高度保持在2000英尺,并放下起落架待命。晚上11时34分,地面塔台收到401号航班的通报:“看来我们还得绕一圈,前起落架指示灯没有亮。”通常这意味着未能成功放下并锁定前起落架。黑匣子的机舱通话记录显示,此后401号航班的机组成员主要都在研究该如何解决起落架故障,随机的飞行工程师甚至爬到机舱底层试图查看起落架的状况,可惜由于夜空太过黑暗,什么也看不见。

在401号航班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危险越来越近。原来“三星”式客机配备有当时最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甚至可以自动降落。机长在研究起落架指示灯为何不亮时,将操纵杆设置为“自动驾驶”模式。但没人知道的是,这种先进技术有个致命缺陷——只需要稍微一碰操纵杆,就会解除“自动驾驶”模式。在机舱人员忙着研究起落架故障时,有人无意识地碰到操纵杆,客机已经脱离自动驾驶,正缓慢地下降高度。原本飞机高度下降过低时会自动发出警报,但机舱人员过于注意起落架指示灯问题,竟然没人留意到警报提醒。

几分钟后,终于有地面调度人员注意到401号航班的飞行高度已经掉落到不足900英尺,并发出紧急呼叫。黑匣子的通话记录显示,机长在最后时刻似乎已注意到高度问题,但他还没有来得及将飞机拉起,飞机就一头撞进附近的沼泽地并燃起大火。幸运的是,这次事故发生时,飞机的高度不高,再加上救援力量及时抵达,虽然有101人遇难,但仍有75人得以生还。

作为“宽体式喷气客机的第一次坠毁事故”,此事的后续调查让洛克希德公司焦头烂额,民众对其先进技术的可靠性也提出怀疑——起落架指示灯“不亮”的原因仅是因为灯坏掉了。此后洛克希德公司为向日本兜售三星式客机而行贿的丑闻曝光,更导致大量订单流失。最终三星式客机生产提前结束,洛克希德公司进入民机市场的努力也就此告终。 (文/魏云峰)

新闻推荐

波音737MAX复飞计划复杂化 欧盟和加拿大坚持对其作独立调查

美国交通部长赵小兰(新华社资料图)美国交通部3月19日确认,交通部督察长办公室将审核美国联邦航空局对波音公司737MAX系列客...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六场坠机悲剧改写20世纪航空史)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