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洲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法国新闻 德国新闻 巴基斯坦 新加坡新闻 大马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尼新闻 缅甸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国际时讯 > 正文

荷兰电车枪击事件致3死5伤 嫌疑人被捕 不排除“恐袭”可能性

来源:桂林晚报 2019-03-20 18:24   https://www.yybnet.net/

嫌犯塔尼什已落网。新华社发

19日,学生在电车枪击事件发生现场附近放置悼念花束。新华社/美联

据外电报道,荷兰警方18日逮捕乌得勒支市电车枪击事件三名嫌疑人,包括37岁的土耳其裔枪手格克曼·塔尼什。

18日上午,乌得勒支市一辆电车上发生枪击事件,造成3人死亡、5人受伤。荷兰首相吕特在随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嫌疑人作案动机仍不明确,尚不能排除该事件涉恐怖主义的可能性。

乌得勒支市位于荷兰中部,是乌得勒支省的省会。事件发生后,荷兰国家安全和反恐协调局一度将乌得勒支省的恐怖主义威胁级别从4级调整至最高级别5级。嫌疑人被捕后,该级别已被调回4级。

暂时没有迹象显示这起事件关联三天前发生在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的恐怖袭击,执法部门仍在调查电车枪手是否有“恐怖主义动机”。荷兰首相马克·吕特说,“不能排除”其他动机,包括家庭纠纷。

逮捕三人

当地时间18日10时45分左右,乌得勒支西部10月24日广场附近,一名男子登上一辆开往中央火车站的有轨电车,开枪行凶,随后劫持一辆小汽车逃跑。

乌得勒支市长扬·范扎嫩当天晚些时候通报,枪击致3人死亡、5人受伤,其中3人伤势危重。吕特下令全国20日下半旗哀悼。

枪击发生后,这座荷兰第四大城市的清真寺和学校关闭,机场、政府建筑加强警戒。案发大约7个小时后,全副武装的警员包围一座距离案发地点大约3公里的建筑,逮捕塔尼什。荷兰国家安全和反恐协调局把乌得勒支省的恐怖袭击威胁级别从最高的5级调回至4级。

德新社和荷兰《电讯报》报道,警方当天逮捕另外两名嫌疑人。暂不清楚这两人与枪击事件的关联程度。

荷兰执法部门说,仍在调查可能的恐怖主义动机。范扎嫩说:“我们假定有恐怖动机。”

“有许多疑问和传言,”吕特在海牙市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说,“作案动机是什么,是恐怖主义还是其他原因,我们现在不清楚。我们不能排除任何可能性。”

新西兰第二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两座清真寺15日遭一名白人至上主义者袭击,50人死亡、50人受伤,总理杰辛达·阿德恩把它定性为恐怖袭击。一些人担心,这起事件可能在欧洲触发新一轮恐怖袭击。

“家庭纠纷”

塔尼什现年37岁,在土耳其出生。

土耳其总统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18日说,土耳其情报机关正在自行调查。“一些人说这是家庭纠纷,一些人说这是恐怖袭击……我们的情报机关正在调查这件事。我还没有与我们的情报主管讨论过。”

一名荷兰检察官说,袭击可能有“家庭原因”。土耳其官方媒体阿纳多卢通讯社以塔尼什的几名亲戚为消息源报道,塔尼什朝电车内一名女性亲戚开枪,射击试图帮忙的乘客。一些荷兰媒体以目击者为消息源,同样报道这一细节。

一名目击者说,那名女子似乎是特定目标,向凶手自辩“我什么也没有干”。几名男性乘客试图帮忙,塔尼什开枪,迫使众人躲避子弹。

电车乘客达安·拉霍告诉荷兰广播节目公司(NOS),枪击发生时,他坐在前排,一开始不相信那是一起恐怖袭击。“我第一个念头是,这是某种报复之类的事情,或者有人发了疯,抢了一把枪。”

荷兰省级议会选举定于20日投票,结果将关联荷兰参议院席位分配。吕特18日说,投票照常举行。电车枪击事件促使参选政党当天暂停选举活动,不清楚19日是否会恢复。

前科累累

土耳其DHA通讯社报道,塔尼什的父亲穆罕默德·塔尼什说,如果儿子有责任,“必须受到惩罚”。

老塔尼什说,他与妻子离婚后2008年回国,随后与儿子失去联系。他的前妻、塔尼什的母亲和塔尼什依旧在荷兰居住。

据荷兰媒体报道,塔尼什前科累累,多次被捕,是警方的“老熟人”。2013年12月,塔尼什在距离案发地点较近的一间公寓对空鸣枪,受到刑事调查。《乌得勒支日报》报道,塔尼什两周前因涉嫌2017年一起强奸未遂案出庭。

塔尼什还有威胁和辱骂妇女、羞辱和威胁警察、盗窃自行车、醉酒驾驶、“嗑药”驾驶等前科,但总是被捕不久便获释。警方没有证实这些说法。

另一些报道则让人容易联想到恐怖主义动机。

英国广播公司土耳其语频道以一名住在乌得勒支的土耳其商人为消息源报道,塔尼什出生在土耳其中部约兹加特省,早年在俄罗斯车臣共和国打仗。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联邦政府与车臣分离主义势力两次爆发战争,一些域外恐怖分子和极端组织武装人员参战。

那名商人说,塔尼什数年前因涉嫌与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有关联而被捕,稍后获释。他生性孤僻,不与当地土耳其裔族群往来。

■热评

暴恐频发背后的暴力“土壤”

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的枪声刚落,在西欧的荷兰乌得勒支市18日又发生枪击案,造成多人死伤。暴恐事件接连发生警示世人,在当今世界,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始终阴魂未散。

新西兰和荷兰的这两个城市,向来是被认为治安良好的城市,如今却也难以独善其身。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到一个令人警醒的事实: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严峻挑战,已经让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

对于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各国应当团结协作,绝不手软地予以坚决打击。而除了采取打击和防范的措施,国际社会应更多反思暴恐背后的深层原因,以期实现更加长远、综合的应对。

在新西兰枪手明目张胆的自白中,可以清晰听到反移民和种族主义等极端言论。种族主义、排外思潮等多年来一直是西方社会需要面对的问题,而令人忧心的是,近年来国际上一些政治势力与政客打破政治禁忌,以种种方式宣扬反移民以及白人至上主义等极端思想。

种族主义、极右翼民粹主义等思潮在西方社会不断蔓延,无疑挑动了族群的对立,助长了暴力、仇恨的情绪。例如,有不少欧洲本土的移民后代或其他对现实不满的人群,受到极端组织煽动口号的蛊惑,在本国发动恐袭。

诸多暴恐事件的背后,不难看到霸权主义、干涉主义的“后遗症”。近些年来,正是西方一些国家在中东北非等地的干涉主义行径,导致许多国家局势动荡、生灵涂炭,播下了仇恨的种子,结出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滋生的恶果。

除了种族主义、干涉主义等引发暴恐的暴力“土壤”,面对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还需要更多触及根本的反思和行动。通过教育等手段去极端化,是国际社会有效打击暴恐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一些地区的发展不足,助长了极端主义的蔓延。以包容发展的胸怀,将一些欠发达地区纳入共同发展的潮流中,才是化解极端主义重要的治本之策。

霸权和暴力,傲慢与偏见,只能加剧仇恨和对立。和平的理念、文明的交流、族群的融合、共同的发展,才是消弭仇恨、化解极端主义的途径。面对暴恐,我们应当治标,更应治本。

新闻推荐

强热带气旋致莫桑比克84人死亡

新华社马普托3月18日电(记者聂祖国)据莫桑比克国家灾害管理机构18日发布的消息,强热带气旋“伊代”14日晚间开始袭击该国中...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葡萄牙时装周闭幕2019-03-20 12:06
评论:(荷兰电车枪击事件致3死5伤 嫌疑人被捕 不排除“恐袭”可能性)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