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明大义
就美国而言,华沙会议显然是吹响了进一步向伊朗极限施压、落实其新中东战略的号角。
2月13日,中东问题会议在波兰首都华沙拉开帷幕。这是一场由美国一手推动的、号称有60多个国家代表参与的国际会议。虽然在议题设置上弱化了指向性,但是仍不可回避地剑指伊朗。伊朗将此次华沙会议抨击为是“反伊朗马戏团”。
就美国而言,华沙会议显然是吹响了进一步向伊朗极限施压、落实其新中东战略的号角。虽然此次会议的级别并不太高,除美国和波兰两国高级别政要外,只有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英国外交大臣亨特等人前来捧场。但如此规模的国际会议,无疑将对伊朗在国际上制造更大的政治与话语权压力。
同时,此次会议也可以被理解为,特朗普政府继去年8月、11月两次对伊制裁无果后,对今年5月再次施加制裁做国际舆论准备。
对美国而言,波兰在伊核问题上的参与以及对美国支持,也可能发挥分化欧洲对伊朗态度的催化作用。因为即便英法德三国仍坚持伊核协议,却也对伊朗发展弹道导弹的威胁与伊朗在中东地缘格局中的持续做大表示担忧。而波兰的存在,恰恰会在欧洲各国之间散布并扩大这种担忧情绪,进而可能弱化英法德坚持协议的强硬立场。
同样重要的是,由以色列领导人与阿拉伯世界温和派国家领导人同框出席的中东事务会议,实属少见,上一次可能还要追溯到1991年。而这个剧本刚好契合了特朗普政府的中东战略新思维,即弱化巴以或者阿以矛盾,转而团结以色列和阿拉伯盟友共同应对伊朗。
与美国诸多考量相比,波兰的目标则更为直白。背负着长期在欧洲与俄罗斯之间摇摆的惨痛历史,如今的波兰在战略安全方面更期待借助所谓“第三邻居”,即美国的力量来维持平衡;而在美国的支撑下,波兰也借助中东事务将全世界的视线吸引到了华沙,对提升其国际地位与地区影响力颇有助力。
在美波两国各取所需的同时,选择波兰这个“欧洲的十字路口”召开会议,也就预示着中东事务或者是伊朗问题仍处在“十字路口”。特朗普政府在多轮制裁效果不彰的情况下,一面继续制裁施压,一面通过多边场合制造国际舆论。这也印证了特朗普政府不会轻易军事介入的判断。
虽然此次会议有可能在美国的集结下抛出某种形式的多边表态,却无助于真正改变各方在伊核协议上的坚持立场。英法德等主要欧洲国家以及欧盟将捍卫伊核协议,尤其是英国脱欧、美退出《中导条约》以及从叙利亚撤军等情况,也在降低相关方改弦更张的概率。
同样,华沙会议不但不会软化俄罗斯的站位,反而会适得其反地因为美波关系的持续升温而激怒俄罗斯。或者说,华沙会议的最大效果,其实是进一步搅动了原本就一团乱麻的中东事务,带来的绝不是和平,而是各方持续堆叠的矛盾与分歧。
□刁大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新闻推荐
2月13日,欧盟将沙特列入了洗钱和恐怖主义资助黑名单;伊朗、叙利亚和朝鲜等国家也被列入了该名单。《华尔街日报》2月14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