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盛教烈士纪念碑
“罗盛教山开遍中朝友谊之花,罗盛教河灌溉中朝友谊之水。”这是罗盛教烈士陵园前,一个六角形陡檐翘角纪念亭圆柱上雕刻的一幅楹联。它把中朝友谊描绘于山水之间,铭刻于人们心灵深处。那我是怎么目睹到这副含蓄隽永的楹联的呢?缘于我们指挥连青年团支部一次“学英雄见行动”的主题团日活动。
1955年,我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炮一师25团指挥连任测地班长兼任连队青年团支委时,提议搞一次向英雄学习的团日活动。罗盛教是为救朝鲜儿童而献身的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而他的陵园所在地在平安南道顺川郡,和我部驻地成川郡是近邻,距离不远,因此,我们决定开展一次祭扫罗盛教烈士墓的团日活动。
朝鲜的5月,春暖花开,万象更新,是一个美好的季节。15日凌晨,我们在团支部书记连队副指导员于光太的带领下,支部50多位团员乘坐两辆军车(因我们是炮兵每连装备有6辆大卡车)向顺川郡方向前进,马达在轰鸣,车轮在飞转,沿途欢歌笑语,洋溢着青年军人的豪情,《志愿军战歌》《我是一个兵》的歌声响彻大地。大约两个小时后,就到达了目的地——罗盛教村(原来的名称我已记不清楚了)。这个村庄是典型的朝鲜农村,依山傍水,全是平房,屋顶多用薄石板铺盖,房舍较为稀疏,但井井有条,村民都很和善热情。为纪念罗盛教,前面的河被命名为“罗盛教河”,后面的山被命名为“罗盛教山”。放眼望去,看见山上有高耸的纪念碑。于是,我们排队依次向陵园走去,过了英雄河,登上英雄山,就到了罗盛教烈士纪念亭。我仔细地吟读了亭柱上的楹联,所以至今不忘。走进陵园,苍松翠柏,荫翳蔽日,草绿花红,绵绵似锦。我们登上多级阶梯,但见纪念碑前有一块平坦的墓坝,显得肃穆庄严。纪念碑为长方形立柱,高约8米,下宽上窄,气势雄伟。正面刻塑着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的题字“罗盛教烈士之墓”,侧面刻有朝鲜最高领袖金日成的题词“罗盛教烈士永垂不朽”,用中文、朝文对应镌刻。周围还埋葬着无数烈士的小坟包,每一小坟包都用方木立了碑,并写明烈士名字,不知名的均写上了“无名烈士之墓”。
扫墓活动开始,我们将采摘的山花放在墓碑前,大家列队站好,虔诚地向英雄鞠躬致哀,深表敬意。还有10位新入团的团员,在碑前进行了入团宣誓。突然,翻译金明哲(一排侦察员,东北朝鲜族人)带来一个好消息,说崔滢刚才回家来了,大家喜出望外、高兴万分,我们将有幸一见被英雄救起的少年了!据悉,他当时已是金日成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接着翻译又带我们到河边观看了罗盛教烈士牺牲的地方,大家心情都很沉重。转了一个弯,我们来到崔滢家,见到了他的爸爸、妈妈,并与他们一一握手问安。我们看到了崔滢到中国罗盛教家拜访时带回的烈士生前用过的镰刀、斗笠、蓑衣、锄头。睹物思人,大家都感到特别亲切,中朝已真正成为一家人了。这些实物彰显了中朝人民的悠悠情怀,更加呈现出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的光辉形象。
下午,我们聚集在烈士牺牲的沙滩上,听崔滢给我们讲述了英雄救人的情景。崔滢个头不高,略瘦,憨厚朴实,有点腼腆,讲话声音低沉。他讲过话后翻译再讲给我们听,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一天,他们四个小伙在河床冰上滑冰,玩得很开心,当他滑向河滩中段时,冰块突然破裂,出现了一个破洞,他一下子掉进了冰窟,大哭大喊,手不住向上抓,几个小伙伴也哭叫不止。此时,罗盛教正在不远处散步,闻声飞奔过来,不顾一切跳进冰窟。当时气温是零下28度,破冰随后又结成冰,想要救人真是太难了。但罗盛教不顾一切,一次次将他推出水面,又落下去,最后终于成功了,而他自己却已精疲力尽,沉入水中。村民纷纷跑过来,将他从水中救起,但他却已停止了呼吸。
崔滢讲到这里,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声音也变得嘶哑了。我们都为之感动。一个为了救人而忘我的人是多么高尚而伟大啊!最后,崔滢表示,自己深深感恩于罗盛教哥哥,深深感恩于伟大的中国人民。今后将全心全意为中朝友谊作出贡献,因为自己已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了。
下午4点,我们披着夕阳,乘车返回驻地,一路上大家心情宽慰而激动,能重回英雄战斗过的地方,聆听英雄事迹,实属难得,此次团日活动太有意义了,收获真是太大了。对于我个人来说,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53年弹指一挥间,在我记忆的历史长河里,罗盛教烈士的英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终生难忘!王世汉(80岁)
新闻推荐
巴西新总统博索纳罗东方IC资料图2019年初宣誓就职的巴西新总统博索纳罗素有“热带特朗普”之称。在支持者眼中,他将领导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