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洲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法国新闻 德国新闻 巴基斯坦 新加坡新闻 大马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尼新闻 缅甸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国际时讯 > 正文

满城尽是“黄马甲” 法国民怨有多大

来源:南宁晚报 2018-12-16 05:48   https://www.yybnet.net/

抗议示威者在巴黎凯旋门前燃起杂物 抗议示威者与警方发生激烈冲突

法国总统马克龙可能没有想到,一个在国际上广受欢迎的环保政策会酿成他在国内面临的最大危机。马克龙将这场示威归因于“过去40年的不满浮出水面”,而有媒体评论称,“领导法国似乎越来越成为一项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走上街头

法国的“黄马甲”抗议运动是从11月中旬开始的,但如果给它找个真正的起点,应该是10月18日。那天法国西部地区51岁女子雅克利娜·穆罗在脸书上传一段视频,从油价上涨到道路阻塞税,历数总统马克龙给民众带来的痛苦。“除了坐在爱丽舍宫不断购买新的菜品以及建造自己的游泳池,你用法国人的钱还做了什么?”她对“马克龙先生”发出质问,并呼吁脸书网友一起制作视频说“我受够了”。

该视频被疯狂转发,点击观看人次达600多万。无疑,这名女子直白的话语引发了共鸣。示威者帕斯卡尔对记者说:“我们一开始确实是为了废除燃油税。我每天要开车来回90公里上下班,燃油税加上不断上涨的油价吸走了我许多钱。”“我们辛辛苦苦上班,每年要缴纳社会分摊金、税金,最后一看,连正常的生活开支都不够。”

法国“黄马甲”们从抗议燃油税的普通示威开始,一个多月来几度进入巴黎,将法国政治文化中心变成火焰冲天、硝烟弥漫的战场。

范围扩大

11月开始,一到周末,巴黎和全国各大小城市就出现身着“黄马甲”的抗议者。“黄马甲”是汽车在路上抛锚时司机必须穿上的一种背心,目的是让其他司机远远地就能看到。这种以醒目为旨的“黄马甲”,成为这次运动的强烈象征。

在本周马克龙电视讲话前,所有民调都表明大多数法国民众支持这场运动,有的民调支持率甚至高达72%以上。历来持“政治对手支持的我一定反对”立场的法国各政党,除了马克龙的执政党外也几乎一致站在“黄马甲”背后。

为什么一场表面上没有组织者的运动得到如此广泛的支持?原因其实非常简单:这不是几毛钱燃油税的问题,而是法国长期以来经济停滞不前、失业率高升、民众购买力持续下降、生活水准日益滑坡等诸多问题的总爆发。因此,尽管政府取消燃油税,但抗议并没有停止。

上周“黄马甲第四波行动”在警方高度警戒下还是上演了:官方统计有13.6万人上街示威,警方出动8.9万名警员并布置大量装甲车,1723人被捕,1220人被拘留,264人受伤。运动范围逐步扩大,不仅大学生,连中学生都被动员起来,甚至部分警察也转向同情示威者。

汹涌民意

马克龙一直在以环保主义者的身份示人,——“让地球再次伟大”已经成为马克龙时常挂在嘴头上的话语。然而,当他在11月中旬宣布再次上调柴油价格,以促进节能减排、落实《巴黎协定》的时候,他却面对着席卷法国的汹涌民意。

在11月下旬的周末中,通过网络动员,20万法国民众涌上街头,穿着法国司机常备的、在车辆紧急遇险时才需要穿上的“黄马甲”来表达对马克龙政策的不满。抗争中,他们诉求的议题迅速扩大,从对燃油税的不快,到对政府一年来种种政策的不满,一直到喊出要总统辞职的口号。

随着时间推移,示威的人数不断减少,但暴力程度却与日俱增,甚至法国内政部长卡斯塔纳一度暗示政府在考虑进入“紧急状态”。这场暴风雨般袭来的抗争给旁观者带来了太多困惑:马克龙的环保政策本应受到广泛的欢迎,而法国一年多来的政情发展脉络和全球化时代困扰着各个国家的治理危机,都是“黄马甲”运动背后挥之不去的幽灵。

一意孤行

马克龙入主爱丽舍宫已经一年半,他成功兑现了其竞选期间的大部分改革承诺,修改了《劳动法》,启动了法国国有铁路改革,降低企业税,减免社会保险捐金,废除绝大多数房产税,并且开始着手推动对福利体系的改革。其中的许多改革在法国未必受到欢迎,然而,在法国政坛上,马克龙仍然没有足以与之匹敌的对手。法国传统的左翼和右翼政党因为他的异军突起而被打乱阵脚。极左翼的梅朗雄因为“不屈法国”在财务资金方面的丑闻而个人欢迎度大减;极右翼的勒庞仍然没能从2017年的失败中恢复过来。

但从今年开始,马克龙的民意支持率一路下滑,在10月份已经滑落到历史最低点。仅有不到1/3的法国人仍然表示对他的施政满意,有超过七成的法国人认为,马克龙是“富人的总统”“脱离人民”。以“全能总统”的形象示人且精力过人的马克龙,全盘包揽了政府的改革议程,这就难免塑造了他高高在上、一意孤行的形象。纵观马克龙的政策和他的民意调查可以发现,大部分人对马克龙政府的反感反而体现在形象上,而不是政策上。

三大批评

这一次,甚至政府的退让都不再有明显的效果。法国总理菲利普宣布暂缓燃油税征收计划之后,“黄马甲”运动并未立刻停止。在12月的第二个周末,高烈度的街头抗议再次爆发。马克龙政府所面对的不再是组织明确、诉求相对集中的政策性抗议,而是“原子化的愤怒”:一个个对马克龙上任一年以来的一系列政策、对马克龙的个人形象、对法国的经济形势或者个人的生活状况感到不满和沮丧的个体走上了街头,通过社交媒体等非传统渠道组织起来,宣泄自己的愤怒。

这次运动中,对于马克龙的整个环保计划,媒体收集归纳了对马克龙燃油税政策的三大批评:提高燃油税所增加的收入仅有不到20%用于补贴新能源,剩余部分则用来削减赤字;征税重点在于柴油,而对于碳排放更高的汽油失之重视;对于公共交通等替代方案的补偿不够。

即便是更加民粹、更加激进的主张,也认为环保的代价应该由富裕人群承担,而不是施加给贫困的大多数人。但是“黄马甲”运动不会满足于这些针对议题的讨论,他们甚至根本没有局限在环保政策议题上。他们要求免除燃油税,要求重征巨富税。

衰败法国

特朗普看到法国人反对增加燃油税非常得意,因为在他看来,所谓气候变暖是一个骗局。美国退出了《巴黎协定》而法国掉进去了,不得不对燃油征税,结果导致社会动荡。在法国和特朗普持相同立场的大有人在,几乎可以说,鲜有法国人相信国家征这点税会对气候变化产生任何影响。相反,燃油税带来的“不公正”的感觉却非常深刻。

仅仅在几年前,法国政府还鼓励大家购买柴油车,因为柴油比汽油便宜,但柴油车售价要贵得多。然而没过多久,因为气候变暖,政府又决定大幅提高柴油价格,升幅大大超过汽油,这对购买了柴油车的消费者确实非常不公。更令消费者头疼的是,法国每年都要对所有汽车进行年检,而明年会有很多柴油车无法通过年检,理由就是污染大气。如果换车,二手柴油车根本卖不出价格,新的节能车价格也已经上去。在目前经济形势下,大多数家庭无钱换车,才会引发如此强烈的不满。

由此可见,导致这场运动的根本,是毫无复苏迹象的法国经济。法国曾经是一个工业制造大国——空客、高铁、核电、汽车都曾经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而近20年来法国经济无所作为,政治家任由其日渐衰弱;再加上新兴经济体迅速崛起,构成巨大的竞争压力,法国在这场世纪之争中显然没有能够胜出。

■链接

街头抗议让法国领导人头疼

情景何其相似。尽管“黄马甲”运动爆发的原因很多,但无疑与法国人喜欢上街的传统有关。巴黎街头最早的抗议示威发生在18世纪“太阳王”路易十四时期,抗议内容也跟税有关——抗议国王给第三等级加税。此后,巴黎“街垒文化”此起彼伏,任何社会不满和矛盾都会刺激这群或那群人走上街头。

法国二战民族英雄戴高乐也不能幸免。1968年的 “五月风暴”席卷巴黎,戴高乐为平息这场运动做出让步,随后为法国的“福利化”提速。几年后,他因一场小规模街头运动而辞职。

至于最近的几位法国总统,像右翼的萨科齐除了在改革和应对经济危机上遭遇挫折,还因采取强硬措施驱逐非法移民等,引发多次激烈街头运动,最终被左翼对手奥朗德击败下台。

奥朗德运气更加不济,任上经济欠佳,就业市场糟糕,推行的“奢侈税”得罪了右翼群体,为解决这些问题进行的劳动合同法及社会福利改革又得罪了昔日的左翼支持者,在一次又一次大大小小的街头运动中,奥朗德的支持率从过半跌至罕有的6%,最终连竞选连任的勇气都丧失了。

■深度

西方国家治理困境难解

法国的“黄马甲”运动最初是由马克龙政府上调燃油税引发的。而比利时和荷兰政府并未宣布上调燃油税,但两国也出现了“黄马甲”抗议。比利时人们的抗议重点还是聚焦在油价上涨、生活负担过重上面。荷兰人民也表示不满。几个国家的抗议缘由也许并不完全一样,但这却反映了欧洲当下面临的社会困境。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整个欧洲税收对GDP的占比都在上升,其中法国税收收入对GDP的占比最高,达到48.4%。比利时紧随其后,这个比例达到47.3%。

此次运动之所以能酿成法国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骚乱,还有着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并折射出当今世界特别是西方国家面临的严重治理危机。

首先,政治极端化倾向难以根本扭转。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不景气及其导致的民生多艰,导致一些国家的“杂乱的反抗”此起彼伏。在沉疴染身的法国,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不断累积,极端政治势力空前滋长。引发此次大祸的增税政策,不过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当民众被激怒后,压在身上的每一根稻草,都会成为支撑其持续抗争的理由。

其次,精英和民众对立更趋严重。2017年,精英色彩明显的马克龙成为法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一度被民众寄予厚望。不过,面对经济不景气、失业率居高不下、恐怖威胁、移民难民危机等各种棘手问题,马克龙的改革并没有给普通民众带来多少实惠。执政18个月,马克龙的支持率也一路向下,从66%跌至23%。在反体制、反传统精英的世界性潮流中,没有在大选中倒向民粹主义的法国,还是没能通过传统的精英治国途径回应国内迫切的民生需求。

再次,全球治理和国内治理的矛盾进一步凸显。尽管国内弊病缠身,法国仍试图在全球治理中展现大国姿态。此次马克龙政府提高燃油税,一个重要动机是落实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促进节能减排。这当然值得肯定,但法国民众却不买账。这表明,在艰难时势下的世界政治中,政府不得不在“自扫门前雪”和治理“世界瓦上霜”之间更加小心把握,寻找全球治理国际责任和民众诉求之间的平衡点。

综合新华社、中新、中广 报道

新闻推荐

缺乏维D,新生儿成年后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增44%!

近日,每日科学网(Sci-encedaily)报道,澳洲、丹麦科学家研究发现,新生儿体内缺乏维生素D,成年后患有精神分裂症的风险比正常...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满城尽是“黄马甲” 法国民怨有多大)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