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糟糕的夜晚时刻:海明威持枪守卫着瞭望庄园。
肯尼迪总统图书馆,欧内斯特·海明威照片集。(图片为内页插图)□本报记者 江丹
“他并不像自己以为的那样精通政治权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过高地估计了他掌控自己和他人、乃至改变历史的能力。最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的局限,终于得出了那个悲壮的结论:唯一能够重新掌控局面的方法,是杀死自己。”
这里的“他”是我们所熟悉的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写这句话的则是《作家、水手、士兵、间谍:欧内斯特·海明威的秘密历险记》的作者——美国历史学者尼古拉斯·雷诺兹。
战情局资料中的海明威
2010年,在牛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尼古拉斯·雷诺兹在美国中央情报局博物馆担任历史学研究工作。那时候,雷诺兹和他的同事们正准备搭建一个关于战略情报局的新展厅。据雷诺兹的介绍,战略情报局成立于1942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与轴心国作战而仓促组建的,成员来自各行各业,既有美国东海岸上流社会的男男女女,也有美国社会各个阶层的鬼才和创意人士,比如华尔街的律师,好莱坞的电影导演,以及名厨和海盗,还有作家。
雷诺兹的任务是尽一切可能研究彼时战略情报局的相关信息,包括这一组织的花名册。在一份已经解密的战情局档案中,雷诺兹发现了跟欧内斯特·海明威有关的诸多线索。“短短几个月的工作后,我的脑海中呈现出一个海明威肖像的轮廓,跟我以往知道的形象截然不同。”雷诺兹写道。最终,他完成了一本与众不同的海明威传记——《作家、水手、士兵、间谍:欧内斯特·海明威的秘密历险记》。
1935年9月4日,海明威驾驶着自己新买的舱式游艇“皮拉尔号”,从美国佛罗里达群岛最南端的基韦斯特出发,向东北方向的上礁
岛航行,参与一场飓风救援。雷诺兹介绍,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几次飓风之一,行前,海明威在”皮拉尔号”上装满了食物、水和其他供给物,希望能帮助那些因为飓风而无家可归的人,可到了目的地,海明威竟然找不到多少需要帮助的人,因为大部分的人已经在
飓风中丧生,包括那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响应罗斯福政府号召来建设上礁岛的老兵。
“尸体像海上船难后的残骸和弃物一样到处都是。自1918年以后,海明威从没有在一个地方看到这么多死人。他喜欢说因为参战早已习惯了死亡,那是身为战士必须接受的事实。但眼前这不是战争,这让人无法接受。”雷诺兹写道。海明威为此悲愤,认为这些老兵从战场回归生活之后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善待,他们以为在上礁岛得到了新的工作机会,可以开始新的生活。
海明威同情这些老兵,希望普通民众不要再卷入新的战火。
在异国他乡听到丧钟鸣响
1937年,海明威来到西班牙,这里正进行有欧洲各国势力胶着的内战,合法成立的共和国政府遭遇政治阴谋集团的对抗。与他同行的,还有荷兰的纪录片导演尤里斯·伊文思,一位左派事业的支持者,以及他的爱人玛莎·盖尔霍恩,另一位左派事业支持者。
所有的一切好像都在指引海明威向左转。几十年后,伊文思在接受采访时曾坦言,他曾计划吸收海明威加入他所在的组织,他知道海明威不会叛变。事实上,海明威并不像伊文思那样有鲜明的主义立场,他的西班牙之行也没有明确的政治意识,“他只是有些半成型的态度,像是帮助弱者、反抗法西斯,以及让美国远离又一场欧战”。
在伊文思的介绍下,海明威认识了一群共产主义战士,包括他一生的挚友米尔顿·沃尔夫。海明威对这些“意志顽强、活泼有趣、受过教育”的朋友十分感兴趣,“他们可不光是耍耍笔杆子做做白日梦,而是为信仰甘冒生命危险的人,是真正的信仰者”。
彼时的海明威,已经凭借两本畅销书《太阳照常升起》和《永别了,武器》成为享誉国际的知名作家。凭借这一身份,海明威在美国和西班牙之间奔走,希望美国能够中止中立态度,向西班牙共和国方面运输武器,将法西斯的扩张止于西班牙。为此,他还争取到当面为罗斯福总统及其夫人放映《西班牙土地》的机会,试图影响他们。但是在总统夫妇眼里,海明威只是一个有趣的人而已。
最终,西班牙内战以共和国的失败而告终。海明威为此创作了《第五纵队》和《丧钟为谁而鸣》。值得注意的是,1940年,海明威在与亲友的往来信件中暗示,他要在写作之外,以另外一种方式与法西斯战斗。
雷诺兹在一份面向研究人员的公开资料中发现,一位名为戈洛斯的苏联情报工作者向莫斯科汇报了他招募海明威为间谍的工作。雷诺兹认为,这份资料的语境“意味着海明威接受了与苏联人建立秘密关系的建议”。
海明威本人并没有就此事发表过任何公开的评论。在西班牙内战多年以后,他曾在给好朋友的信中提到,“他当年曾在西班牙为苏联人做过‘杂活儿’,”而且那些人“跟他分享了一些秘密”。
为秘密冒险付出代价
“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几乎所有喜欢海明威的读者,都知道这句名言。它出自海明威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这实际上是一个寓言故事,一个名叫圣地亚哥的古巴渔夫,驾驶着小船,在海上漂泊84天一无所获,最后搏斗3天,捕获一条大马林鱼,可在回家的路上,眼睁睁看着这条马林鱼被鲨鱼分食。
《老人与海》帮助海明威获得了1953年的美国普利策文学奖,一年之后,它又出现在诺贝尔文学奖对海明威的授奖词中。但彼时的海明威,并没有因为这些文学殿堂的顶级荣誉而意气风发,反而因为各种疾病和恐惧而深陷抑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海明威曾有过两次脑震荡,之后还曾在非洲经历坠机事故,身体健康状况很是糟糕。另外,作为反法西斯主义者的过去也一度困扰着他,而且他被卷进了古巴革命。1950年代,他在古巴生活,他的庄园被搜查,他的狗被打死,他自己则被称为“卖国贼”。
雷诺兹认为,“卖国贼”三个字触及了海明威的敏感神经。在之前的几十年里,海明威一直为忠诚的问题而苦恼和挣扎,他奔向自己的信仰,但也热爱自己的国家,反对所有为普通民众带来伤害的战争。
“恐惧、孤独、倦怠、怀疑他人的动机、失眠、内疚、悔恨和记忆减退。”海明威的首位传记作家卡洛斯·贝克如是总结1960年夏天的海明威。除了抑郁,海明威还患上了妄想症,坚持说浴室里藏着一个带录音机的特工,他等着调查局来抓他,把他带回去审问,而经过银行时,他则笃定联邦特工正在研读他的银行报告,寻找他的犯罪证据。他深信,自己当年涉及的关于美国政治、忠诚以及苏联人的事,足以把他送上“断头台”。
“从1935年在佛罗里达海滩看到横七竖八的老兵尸体的那天起,政治家海明威就和文学家海明威一样活跃,也一样独立。……他出人意料地颇为擅长这份第二职业,却并不像他自己以为的那样是个专家。这位最棒的职业作家,在政治权谋方面不过是个有点天分却过于自信的外行。直到最后时刻,他从未停止考虑,终有一天他将为自己的秘密冒险付出怎样的代价。”雷诺兹这样评价海明威的间谍生涯。
新闻推荐
10月中旬以来,数千名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和萨尔瓦多等中美洲国家民众穿越边界进入墨西哥南部。他们通过步行、搭便车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