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联盟号”宇宙飞船
据媒体9月3日报道,在国际空间站停靠的俄罗斯“联盟号”(Soyuz)宇宙飞船上周发生空气泄漏,导致失压。最初怀疑是陨石所致。后来工作人员发现是飞船生活舱内壳上的一个钻孔导致漏气。经调查,钻孔可能是飞船在地面时人为造成的。
啥情况?空间站漏气
据俄罗斯航天集团网站8月30日发布的消息,当天凌晨,地面人员观察到空间站内气压异常下降,驻站宇航员接到通知后,依次关闭各舱室查找漏气源,结果发现与空间站对接的俄“联盟MS-09”飞船上有一条长约1.5毫米的细微孔洞。
俄航天集团总裁罗戈津当时说,孔洞可能是太空中的微陨石撞上飞船所致。
“空间站出现异常情况,氧气泄漏。”罗戈津告诉俄罗斯媒体,“当时第56批机组成员正在睡觉,泄漏导致机舱气压略有下降。不过调度人员已确定,事故没有对机组人员造成直接危险。”事故发生后,美国宇航员从美国舱段先转移到俄罗斯舱段,6名宇航员集中在一起。
怎么办?密封胶堵上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9月5日电,俄罗斯航天领域3位消息人士表示,船舱的制造者俄罗斯航天集团内部委员会倾向认为,之前发现漏气的孔洞并非陨石撞击导致,而是人为钻孔。
报道称,漏洞位于马桶附近,被装饰布料覆盖着。飞船工作人员已经用含有金属添加剂的密封胶堵住了这一漏洞。由于国际空间站储备的氧气耗尽大约需18天,且被破坏的船舱不会在飞船返回地球时使用,所以此次意外可能并不会危及空间站工作人员的安危。
俄罗斯航天集团将检查所有现有的和正在生产的“联盟号”和“进步号”飞船是否存在生产瑕疵。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表示在必要时会支持俄方的工作,但不愿透露调查细节。
谁干的?多种可能性
据报道,人为有多种可能——有消息人士表示,钻孔在飞船生活舱还在组装车间制造时就已经出现,俄罗斯航天集团总裁罗戈津3日在电视评论中表示拿钻头的人“手抖”,此事的起因有可能是制造缺陷,也有可能是有预谋的行动,还不排除在太空中的蓄意破坏。
前宇航员、现俄罗斯议员苏雷耶夫表示,有可能是心理出现问题的宇航员故意做出此事以迫使飞船提早返航。他说,“我们都是人,是人就有想回家的时候”。但前太空工程师热列兹尼亚科夫表示,零重力的环境下,在飞船的这一部分钻孔几乎不可能。
综合新华社、《杭州日报》报道
■链接
国际空间站历险记
国际空间站始建于1998年,是以美国和俄罗斯为主,日本、加拿大、欧洲航天局成员国和巴西等总共16个国家联合参与的国际合作项目,在距地球表面约400公里高度运行。它孤悬在茫茫太空之中,20年来已遭遇过许多次险情。
陨石撞击
2007年6月6日,俄罗斯宇航员尤尔奇欣和科托夫在一次太空行走中,发现空间站俄方密封舱“扎丽娅舱”外部的一个部件上被陨石撞出一个小洞。检查显示,小洞下方的舱体密封状态完好。这是国际空间站密封舱外壁首次发现陨石撞击留下的洞孔。空间站宇航员先前曾在伸出空间站的巨大太阳能电池板上发现过数个小洞,但都有惊无险。
太空垃圾
人类活动形成的太空垃圾是国际空间站面临的最大威胁。空间站已多次经历“垃圾险情”。2011年6月28日,全部6名宇航员“逃离”国际空间站,“藏入”与空间站对接飞行的俄罗斯“联盟号”飞船。宇航员们爬进飞船18分钟后,一块体积不明的太空垃圾掠过空间站一侧,距空间站最近距离仅约250米。
设备故障
2007年6月13日,国际空间站用于控制定位与生命维持系统的电脑发生故障,无法自动重启。经过一夜抢修, 地面飞行控制中心14日得以重新恢复与故障电脑的部分通信联系,暂时摆脱险情。美联社报道说,空间站设备故障并不鲜见,但这次事故此前从未出现过。专家认为,故障原因“是电源问题,而非软件问题”。如果电脑系统无法修复,空间站宇航员可能被迫返回地球。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电韩国总统府青瓦台5日说,由青瓦台国家安保室室长郑义溶率领的访朝特使团当天抵达平壤后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