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埃塞俄比亚东北部、距离首都亚的斯亚贝巴350公里的阿法尔州有大片荒地。那里海拔600多米,平均气温超过40摄氏度,水源充沛,适合蔬菜种植。然而,当地蔬菜产业却受制于技术和资本瓶颈,当地百姓守着金地过穷日子。
如今,受益于中国先进农业生产要素的注入,阿法尔州蔬菜种植业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今年46岁来自山东烟台的王德杰,在阿法尔州开辟了300多亩荒地种植蔬菜,供给亚的斯亚贝巴市场。这个蔬菜园雇用了上百个当地工人,不仅解决了他们的温饱问题,还让其学会了蔬菜种植技术。
中国农业资本技术与非洲田园联姻的故事并不鲜见。西红柿是肯尼亚最重要的蔬菜之一,上世纪末肯尼亚很多地方西红柿亩产只有700斤左右。如今,在刘高琼等中国农技人员的不懈努力下,肯尼亚纳库鲁温室的西红柿亩产可达上万斤,不少肯尼亚农民掌握了大棚种植西红柿的技术,并由此摆脱了贫困。
在“为非洲增产”的同时,中国技术在“为非洲充电”方面也有不俗表现。
今年38岁的加布鲁在亚的斯亚贝巴开了家小咖啡馆。刚开业时,停电颇让她头痛。
“现在也偶尔断电,但是比以前好很多,发电机用得也少,咖啡店成本降低,生意也比以前好很多。”加布鲁说。
如今,中国企业与埃塞俄比亚等国合作的清洁能源项目已渐成气候。
阿达玛风电项目是中非合作开发非洲清洁能源的缩影。在安哥拉,葛洲坝集团承建的卡库洛卡巴萨水电站于2017年8月开工。该水电站合同总金额45.32亿美元,规划装机容量217.2万千瓦,计划在80个月内建成,将为当地提供近万个就业岗位,建成后满足安哥拉50%以上供电需求,将极大促进当地经济及社会发展。
授人以鱼,也要授人以渔。近年来,在人力资源培训方面,中非合作也在不断深化。就在上个月,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馆为220名接受中国政府教育援助的学员颁发了奖学金证书,随后他们会前往中国的大学进一步深造。据介绍,仅今年埃塞俄比亚就派遣了1000多名学生到中国学习。
对此,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艾哈迈德表示,中国支持埃塞俄比亚的人力资源开发,他对中方在这方面所做贡献表示赞赏和感谢。
(参与记者:吴长伟 张玉亮)
(据新华社亚的斯亚贝巴9月4日电)
新闻推荐
本报讯9月4日,阿里巴巴2017-2018年社会责任报告显示,这一年里,超过四分之一的中国人在通过“公益宝贝”留下爱的印迹;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