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张小学二年级数学试卷。这份试卷上有这样一道数学应用题:奶奶今天一共要编14个箩筐,已经编好9个,还要编几个?一位小学生在这道应用题旁边写道:一天编9个就已经很累了,还想咋的?
这位小学生放弃得分的机会,写出了对这道应用题的看法。这是一个少年用一颗纯洁、无邪的眼睛去看世界,他看出了我们内心的柔软,看出了我们成人世界的复杂和蒙尘,也看出了我们成人世界的“小”。
我将这道题告诉正在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儿子是一个十分听话的孩子,循规蹈矩,从不敢越雷池半步。老师、家长说什么,他都会认真去做。当我刚把这道题讲完,他就一口报出了答案: 还要编5个。
我开始启发式诱导:“这道题还有没有其他问题和答案?”儿子认真思考了一会儿,说道:“没有,这道题一点问题也没有!”儿子回答得十分干脆。
我们父子在说这道题时,孩子的奶奶正在厨房忙碌,儿子高声喊道:“奶奶,饭烧好了没有?我饿了!”奶奶忙不迭地回答道:“快了,快了,马上就好!”
对于儿子来说,这种教科书式的生活,一切都顺理成章,毫无悬念。
我忽然有种想哭的感觉。
那个小学老师在这名小学生字迹旁边批道:很会体谅奶奶,但这道题没做对哦!
老师批改的没错。老师看出了这名小学生的“爱心”,但这一切背后都有个标准答案。作为老师,一切都要以标准答案为标准。我们就是这样一代一代“被标准”地考过来的,我们回答都应该是一个腔调,一个模样,别无选择。
看过这样一篇报道:在以色列,几乎所有的老师和家长都会对孩子们说过这样一句话,孩子,智慧永远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如果你说太阳的颜色,除了红色,还有黑色、绿色、白色……那么,我要说,我可爱的孩子,你一定会成为下一个诺贝尔奖得主。
据统计,诺贝尔奖颁发100多年来,根据1995年的统计,全世界共有犹太人1282万,犹太人虽然只占全球人口的0.23%,但是在20世纪645位诺贝尔奖获奖者中却有121位,比例却高达18.5%,获奖人数高居世界各民族之首。这就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国度所产生的神奇效果。
那个扣分,扣掉的不仅仅是孩子的“爱心”,也扣掉了一个孩子的智慧和想象,甚至扣掉了下一个诺贝尔奖得主。
新闻推荐
巴西城市里约热内卢一座立世两百年的博物馆2日晚间突遇大火。火势猛烈,虽无人员伤亡,馆内大部分珍贵藏品恐损毁,巴西政府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