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里王子与梅根 视觉中国 资料图
距离威廉王子举行婚礼七年之后,英国王室又迎来了一次全球瞩目的盛大婚礼。这次的主角是哈里王子和他的美国女友梅根·马克尔。虽然英国王室成员与外国人结婚并非新鲜事,但马克尔母系先祖是美国乔治亚州的黑奴这一点,让这段婚事为各国媒体提供了额外的谈资,长踞热点话题的位置。而且,即便上一位决定与曾经离异的美国女性结婚的英国君主爱德华八世付出了逊位的代价,但如今哈里王子却不会因此失去继承权。相反,准许哈里王子与马克尔的婚姻表现出英国王室不断革新的意图,展现出更为亲民的形象,也让这桩婚事吸引了美国民众的注意力。
无论对王室还是对普通人家庭来说,婚事都是大事,差别在于王室成员的婚事不仅是结婚双方的人生大事,也会牵扯到王国的内政和外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英国王室的婚事在外交领域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都铎王朝的婚事:外交的筹码
中世纪的英国君主在为自己和王储选择联姻对象时,常常选择继承了广阔领地的、富有的欧洲女贵族,进而扩张本国的势力范围。
例如,亨利二世与阿基坦的爱莲娜联姻后,一度让英格兰王国控制的欧洲大陆的土地从今天的诺曼底蔓延到了比利牛斯山脉。这也成为了后来英法两国之间冲突不断的重要原因。可以说,婚姻既让英格兰君主快速增长实力,也给未来带来了无尽的难题。
而都铎王朝的君主亨利七世和伊丽莎白一世则将婚姻变成了外交上的筹码。亨利七世在终结了玫瑰战争,开启都铎王朝之后,与前朝长公主伊丽莎白结婚,稳固了对国内领主的控制。两人的四个子女都被嫁给了外国国王和公主,成为了都铎王朝早期协调对外关系的重要纽带。
亨利七世为长子亚瑟选择的是伊比利亚半岛上阿拉贡和卡斯蒂利亚这两个王国联姻的子嗣,也就是阿拉贡王国的公主凯瑟琳(她是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女王和阿拉贡的斐迪南二世的女儿——编者注),两国由此结成共同对抗法国的联盟。凯瑟琳的家族极为富有,为她准备了丰厚的嫁妆,这也是亨利七世选择她作为儿媳的重要原因之一。以至于在亚瑟由于汗热病暴毙后,亨利七世依然不肯放弃这门亲事,让次子亨利(即后来的亨利八世)与凯瑟琳结婚,确保凯瑟琳的巨额嫁妆不会落入别国之手,确保两国的联盟不会瓦解。
然而,亨利七世也想避免近邻苏格兰和法国联手对抗英格兰,便让长女玛格丽特嫁给苏格兰国王。这最终促成了1603年英格兰和苏格兰王位的合并。为了与法国修好,亨利七世应许次女玛丽嫁与年迈的法国国王路易十二。在王后伊丽莎白去世后,亨利七世甚至将自己作为了外交筹码,希望通过和那不勒斯国王的孀妻乔安娜结婚的方式,获得该王国在欧洲大陆的领土。
亨利七世的孙女伊丽莎白一世则延续了祖父这种以自己的婚事作为外交筹码的做法,让英格兰尽量避免和欧洲王室之间的战争。在姐姐玛丽一世去世后,年轻的新君伊丽莎白很快吸引了来自欧洲王室的追求者。首先出马的是她的姐夫,也就是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如果两人结婚并生育了后代,那么结果很有可能是两个王国的王位合并。从当时的国力来看,已经在欧洲大陆控制了大片区域,又在不断发展海外殖民地的西班牙强于英格兰。因此,王位合并的后果多半是英格兰王室被更强大的西班牙王室所取代。对于正在形成民族意识的英格兰人而言,这显然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除了菲利普二世之外,瑞典国王、奥地利大公和安茹伯爵等欧洲大贵族也都以不同形式表达过希望和伊丽莎白一世联姻的意愿。如果伊丽莎白一世选择与这些贵族联姻,那么英格兰的王位依然面临被合并的风险。女王深知自己的王位和王国财富的吸引力,也深知与外国贵族联姻很可能损害本国利益。但不断与外国贵族洽谈婚事却能成为外交策略,既为这些贵族提供能获得英格兰王位的希望,缓和潜在矛盾,建立非正式的同盟,又能避免王位和王国的财富真正落入别国之手。
查理二世的婚事:英国殖民的推手
伊丽莎白一世以终身未婚的方式确保了英格兰王位传到了都铎王朝的后嗣那里。她的姑母玛格丽特的后代揭开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序幕。作为当时欧洲极富实力的王室之一,斯图亚特王朝的君主和储君也选择了和欧洲大贵族的公主联姻。
虽然查理一世和二世父子都娶了欧洲公主,但两位公主带来的嫁妆有所不同。查理一世的王后来自法国,她的嫁妆包括珍宝、华服、贵重器物和大量随从。这桩婚事为英国王室带来了财富,也带来了英法两国之间关系的缓和。而他们的儿子查理二世在内战后复辟了斯图亚特王朝,随后与葡萄牙公主布拉干萨的凯瑟琳缔结婚约。婚约旨在建立英格兰和葡萄牙两个王国之间的同盟。凯瑟琳的丰厚嫁妆既包括巨额财富,还包括葡萄牙在印度孟买的定居点,和在摩洛哥的丹吉尔的定居点,以及英国在巴西和东印度开展贸易的特权等。作为交换条件,英国军队将支持葡萄牙从西班牙王国中独立出来。
对此时的葡萄牙而言,孟买和丹吉尔不算非常重要的贸易据点,因此作为嫁妆赠与英格兰并不算太大的损失。对查理二世而言,管理前葡萄牙的殖民地也有耗费,便将孟买借给了东印度公司管理。这对未来东印度公司不断发展,从而加强对印度的控制而言非常有利,最终促成了英属印度的建立。
20世纪的王室婚礼:英国文化的载体
查理二世之后的英国君主和储君大多选择了出身高贵的婚配对象。即便其中的一些并不出生在英国本土,但都和英国王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世纪后,王室婚约对王国版图的影响越来越小,对推进殖民活动的帮助也不大,但王室婚礼本身成为了大英帝国盛世和文化的象征,引发了外国人对英国王室和英国的关注。
19世纪英国君主的婚礼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婚礼。她所穿着的乳白色婚纱有长达5.5米的婚纱拖尾和3.6米的头纱,彰显了工业化的英国高超的织造技术,以及匠人们织出长片蕾丝的手艺,也在此后带动了白色婚纱的流行(西方在19世纪以前,新娘的礼服并无统一颜色规格——编者注)。只不过,维多利亚女王的婚礼依然是私人仪式,后人更多地是通过当时留下的图像和文字记录来了解婚礼的盛况。
1923年约克公爵(即后来的乔治六世,伊丽莎白二世之父)的婚礼留下了无声影像记录,并将婚礼的举办地点从王室的私人教堂转移到了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成为面向公众、提升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民众勇气和活力的仪式。至1947年王储伊丽莎白公主结婚时,婚礼由英国广播公司(BBC)全程录音并播送,据说收听人数达到2亿之众。百代公司留下了有关这场婚礼的影像资料。十三年后,伊丽莎白二世的妹妹玛格丽特的婚礼,则是第一场通过电视转播的英国王室婚礼。
而伊丽莎白二世的后代们选择的结婚对象中,平民越来越多,世袭贵族越来越少。这和欧洲王室数量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骤减有关,也让幸存的英国王室的婚礼更为引人注目。无论各国民众是以彻夜排队的方式占据最有利位置亲眼目睹参加婚礼的新人,还是收看有关的电视转播和视频,都在每一次观看的过程中,对于仪式的细节和象征意义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当代盛大的王室婚礼也就成为了让更多外国人了解英国的渠道,成为了英国文化的载体和民间外交的手段。
(作者系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新闻推荐
特朗普对美朝会晤抱有希望,继续筹备“特金会” 白宫赶紧灭火“利比亚模式”
美国政府多名官员16日说,总统特朗普对定于下月的美朝领导人会晤“抱有希望”,美方将继续筹备。而13个小时前,朝方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