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今天的都市人而言,地铁已然成为最为快捷高效的交通工具。这恐怕是1863年1月10日世界第一条地铁在英国伦敦通车时,最乐观的预言家都始料未及的。
都市病
众所周知,工业革命肇始于18世纪的英国。从1785年到1850年,英国棉纺织品的产量由7千码增长到20亿码。煤的、产量先是从1750年到1800年翻了一倍,之后在19世纪期间增加了20倍,生铁的产量在1740年至1788年间增加了4倍,在随后20年又增加了4倍,在19世纪期间增加了30多倍。
前所未有的工业化推动整个国家的蓬勃发展。英伦三岛正在成为“日不落帝国”的中心[这句表述有问题,英伦三岛从一开始不就是中心么
本来又没有日不落帝国],而她的首都伦敦则变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特大城市。1841年和1851年的人口普查显示,仅在这十年间,就有33万移民涌入首都,占[英国总人口?]全市人口的六分之一以上。这些被伦敦的繁荣所吸引的进入者大部分来自经济凋敝的农村地区,或者干脆是由于空前的“马铃薯饥荒”而引发移民潮的爱尔兰岛(时属英国)。快速发展的首都在经济上变成了一个漩涡的中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口。这或许是19世纪世界上最令人兴奋的城市,每个人都梦想成为它的一份子——1850年,大伦敦的人口从1800年的不足100万人增加到250万人。
另一方面,人口过度的密集,加上1832年致命的霍乱流行病肆虐伦敦,使得“19世纪20-30年代,伦敦从一个人们引以为豪的大都市变成了让人蒙羞的城市”。为了躲避霍乱疾病,富有的商业中产阶级逐渐向伦敦西部的郊区搬迁。这就导致“潮汐式”通勤的出现:伦敦的人口每天下午离开这个城市,然后在第二天早上返回。
拥挤的伦敦街头
虽然蒸汽机车当时已经在英国普遍使用,各大城市间的铁路基本铺设完毕。但由于英国议会立法严禁将火车站设在靠近市中心的地方以避免对城市建筑的大肆破坏,车站离市中心比较远。市内的交通仍然需要仰赖古老的马车。譬如著名小说《福尔摩斯探案集》的主角福尔摩斯探案时,总是从寓所飞奔下贝克街,乘坐马车匆匆离去。甚至在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完成于1873年的科幻名著《环游地球八十天》里,主人公福利普·福格往来住所与“改革俱乐部”之间的交通工具,即是出租马车。马匹需要喂养,因此直到19世纪末期,作为饲料的燕麦和干草还与煤一样重要。
1854年进行的一次通勤调查首次统计了在上午8点到下午8点之间进出伦敦的人流,结果令人吃惊:20万人每天进入伦敦城依靠步行穿梭于不同的街道之间。除此之外,公共马车竟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3700辆马车运载了3.4万名乘客,相比之下,只有2.7万人乘坐火车进入伦敦,另外还有2.6万人选择乘坐自己的私家马车或者出租马车进城——许多富人拥有自己的马车,这种现象就像一个世纪以后私家车的发展一样,进一步造成了城市的拥堵:在狭小的马路上人头攒动,每逢马车通过,整条马路就会被堵得水泄不通。
马车造成的另一个麻烦在于,随着马车的数量增加,到了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英国的城镇每年要处理三百万吨马粪,维多利亚时代更是三倍于此,这些东西实际上一文不值,卖给农民当肥料的价格只有五先令每吨。因此,更省事的处理方式是将其倾倒在城市的贫民窟。在那里,马粪堆积如山,为维多利亚时代伦敦的肮脏、恶臭和不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老鼠洞的启示
此时,很多人提出要对伦敦进行大规模的道路改造,然而,改造计划个个耗资巨大,大规模的拆迁既与保留百年古都古迹的宗旨相悖,又是一个财政上无法支撑的无底洞。伦敦市政府只得组织了交通委员会向所有人征集解决交通问题的方案。在众多献计献策的热心市民中,就有一位重要人物——查尔斯·皮尔逊(Charles Person,1793-1862年)。
查尔斯·皮尔逊
虽然皮尔逊在建造伦敦地铁的重要性上至今还是有争议的,但是如果没有此人,伦敦可能不会开创一个改变城市生活的交通体系。虽然公共交通系统必须发展以适应人口的急剧膨胀乃是事所必然,但选择地铁却不是没有变数的——十九世纪后期汽车的发明,紧接着是有轨电车和公共巴士的问世,都是可能的城市交通解决方案。毕竟,同样作为大都市的巴黎直到1900年才得到它的第一条地铁线路,而纽约的同类线路更晚至1904年才姗姗来迟,可能就是错过时间窗口的缘故。
皮尔逊于1809年3月出生在英国伦敦一个工人家庭。在自我奋斗与历史的因缘附会两方面的作用下,他在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市政律师,每年都要处理很多因车辆拥挤引起的纠纷和事故。1845年,皮尔逊在一本小册子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提出要将法林顿大街(Farringdon Street)向北沿着弗莱特河谷(Fleet valley)延伸至新大道(New Road),并修建一条铁路,列车可以从北部和西部车站运行至伦敦市中心。最奇特的是,这条铁路将被一个玻璃罩所保护,形成一个拱廊。
这个方案没有赢得公众的支持。为了能让火车跑进城市,皮尔逊寝食不安。有一次,他在半夜起床上卫生间,发现墙角边有一个老鼠洞,而且一直通到墙外,有一只老鼠正在洞里跑进跑出。他的大脑里突然迸发出一束智慧的火花。他突然想到:要是火车开进城市,虽无法在地面上跑,但能不能让它转入地下行驶呢?
1847 年,当皮尔逊经过缜密的分析,确认“让火车入地”是一个大胆而又可行的设想后,他毅然辞去律师的工作,独自在家专心致志地开始设计在城市开挖地下铁道的方案。经过3年的努力,1850 年,皮尔逊正式向伦敦政府提交了在城市修建地下铁道的建议方案。伦敦的市政部门和规划者对这第一只“螃蟹”抱着观望态度,办事拖拉的伦敦市议会,经过马拉松式的论证,于1854年才正式采纳了皮尔逊的建议方案,批准大约6千米长的“大都会(Metropolitan)线路”在帕丁顿和法灵顿街之间运行,把沿途各个主要站点和传统伦敦商业区有效地联系起来。
1860年2月,随着建设资金的到位,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在首席工程师约翰·富勒(John Fowler)指导下开工,一支900人的施工队伍,开始在伦敦修建地铁。
令世界震惊的创举
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线路隧道横断面高 5.18米、宽 8.69米,为单拱形砖砌结构。它采用了“挖-盖”的工序来建造,也就是先把地铁途经的地上部分住户全部搬迁,工人们从地面向下挖掘一条10米宽、6米深的大壕沟,用黄砖加固沟壁,再搭成拱形的砖顶,然后将土回填,在地面上重建道路和房屋。为了把蒸汽机车排出的浓烟引出地下,建好的隧道还要钻出通风孔。这种“随挖随填”方式固然快速有效,但也导致了许多问题,毕竟穿越地下气层、水层以及众多的污水管道并非易事,特别是施工期间造成了严重拥塞。因此在19世纪末后被逐渐淘汰。
建造中的伦敦地铁
在修建这条世界上谁也没见过的地下铁路之前,心怀狐疑的伦敦各大报对它进行了各种挖苦:比如地道会不会塌下来,旅客会不会被火车喷出的浓烟毒死之类。由于这条地铁运行后的资金回报如何,人们心里都没有底,因此投资商们十分谨慎。地铁在挖掘过程中也遇到过大大小小的麻烦。1862年,当地铁挖到一条河岸时,河岸发生坍塌,工地灌进了两米多深的河水,一片狼狈。现在伦敦贝克街站的地铁建造纪念壁画上还记录着这一幕。幸好从那以后,地铁的修建没有再出现过什么大的纰漏。
经过四年的施工,攻克了技术上的各种难关,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于1863年1月10日正式开通。滑稽的是,在它尚未出生之时,伦敦《泰晤士报》已经提前判处了地铁的死刑,这家大名鼎鼎的报纸确信,伦敦市民持有与时任首相帕麦斯顿勋爵相同的观点,即不会乘坐地铁:“民众普遍反映地铁即便能建成,但由于其高昂的票价也难以运营下去。甚至人们认为地铁运行的空间是肮脏和黑暗的,遍地是老鼠,周围也会布满下水管道,他们不会为了通过这种烟雾缭绕的隧道,而放弃在清新环境下乘坐公共马车。”
伦敦地铁的蒸汽列车
他们大错特错了。行驶在地下,由蒸汽机车牵引,木材制成的车厢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更为有趣的是,走进车厢还有煤油灯提供照明。因此,多达4万伦敦市民在全部7个地铁站排起长队等待感受这一新鲜事物。尽管初生的地铁绝不完美:地铁的蒸汽机排出的水蒸气,燃料燃烧产生的烟雾,煤油灯泄漏的煤气全部集聚在隧道内,使得地铁隧道内终日浓烟滚滚,气味呛人,令人难以忍受,一如《泰晤士报》尖刻的评论(“提到地铁总是想到黑暗和恶臭的隧道”),但地铁终究解决了困扰伦敦人的通勤问题,它的发车频率为每15分钟一班,在高峰期每10分钟一班,因此受到了公众的追捧。仅1年时间,伦敦的地铁就运送了近1000 万人次的乘客。1868年的一篇报道声称,“地铁线路的修建不仅令英国,还令全世界都感到震惊。大都会铁路的收入是每周每公里不低于1000英镑。”这个数字居然是当时整个英帝国铁路干线收入的12倍。
地铁头等舱旅客
最令人称奇的是,伦敦的首条地铁在运行中表现出了惊人的可靠性。只是在1863年2月17日,一列地铁离开车站时转到错误的轨道上与对面列车相撞,但车速很慢,故而只有几名乘客受伤。十天之后,同一地点又发生了同样的事情,这次又造成了三十人受伤。与几十年后巴黎地铁开通三年后还由于工作人员无能和恐慌,导致火势蔓延,造成84人死亡的重大事故相比,伦敦地铁已经可以说是极度安全了。大部分受伤乘客获得了20英镑以下的赔偿,只有一名执着的受害者米女士(Mrs Mee)拒绝了150英镑的赔偿,最终在庭外和解中获得220英镑。
拥挤的地铁人流
尽管存在这些小的意外,伦敦市民还是毫无保留地拥抱了新生的地铁,他们也没有忘记率先提出地铁概念的查尔斯·皮尔逊。他在1862年9月去世,没有亲眼见到“大都会铁路”的开通,但他一生中的辛勤工作与坚持不懈都是为了实现地铁的梦想。为了感谢他的贡献,他的遗孀获得地铁公司提供的250英镑的年金。
早期的地铁站
就在第一条地铁开通的同年,约翰·福勒提出伦敦地铁线路应该从直线向环线发展。四年后的1867年,环线地铁投入建设,1884年完工。又经过了百余年的发展,今天的伦敦地铁里程已经超过400公里,每天承载客流超过300万人次。与世界上其他大城市一样,地铁业已成为伦敦城市交通不可或缺的部分。
如今的伦敦地铁线路图
参考文献:
Christian Wolmar:《The Subterranean Railway》,Atlantic Books,2005
贺鹭:《维多利亚时期的伦敦地铁》,《史林》,2013年5月
新闻推荐
国防部新闻局4日就美方诬称美军机受到我驻吉布提基地激光照射一事答记者问,称美官员言论与事实完全不符。问:美国媒体4日报道,美官员称,美军机在吉布提受到来自中国驻吉基地的激光照射,美方要求中方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