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子
爱丽斯·霍夫曼在《奇迹博物馆》的后记中写道:“在历史长河中,有某些特殊年份,会发生一些翻天覆地的剧变。1911年便是其中之一。我力求逼真地描述那个年份以及纽约这座城市发生的事。在我眼里,纽约是个相当神奇的地方。”
《奇迹博物馆》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翻天覆地的时代,这个相当神奇的地方。
那时的纽约还没有完全被水泥覆盖,曼哈顿、布鲁克林周围还有原始丛林和野兽,人们还相信有神奇生物存在。女孩科拉里从小在父亲开设的奇迹博物馆中长大,在各种怪异标本和畸形表演者中,她是最耀眼的主角“美人鱼”。可在现实中,她却同样是被人歧视的“怪胎”,一个必须隐藏身体残疾和真实内心的平凡女孩。男孩以西结跟父亲一起从乌克兰逃到纽约当劳工,在生活极度艰辛的时刻,却发现父亲试图撇下自己投河自尽。心灵受到重创的以西结与父亲彻底诀别,把名字改为埃迪,每晚混迹于毫无希望、沉沦黑暗的底层世界。时间慢慢来到1911年,已经成为新闻摄影师的埃迪接受了一位老裁缝的委托,寻找他在纺织厂大火之后生死未卜的女儿,而被父亲逼迫冒充水怪的科拉里在哈德逊河游泳时,则意外捞起一名溺亡的女子。冥冥之中两人的命运开始产生交集,相遇、相识、相恋,埃迪麻木的内心被爱重新点燃,科拉里也终于有了反抗命运的勇气……
为什么作者把故事的高潮设置在1911年?因为那年发生了一场改变美国社会进程的大火——三角内衣厂大火。大火共导致146名工人被烧死或因被迫跳楼致死,死者多数是来自波兰、意大利、爱尔兰、俄国的女性移民,年纪最小的仅14岁。而大规模致死的原因,是当时管理者为防止工人溜出去休息,将楼梯井和出口的门全部上了锁。这次灾难唤醒了纽约人的良知,《劳动法》和其他34项改善工人工作条件和劳动安全的法律得以通过执行。
友人最初建议爱丽斯·霍夫曼写一篇文章,作为三角内衣厂大火的周年纪念,这篇文章最终在《洛杉矶时报》上得以发表。也正是因为进行了很多相关研究,爱丽斯才被那个激荡的年份所吸引,并开始构思《奇迹博物馆》这篇小说。
本书作者爱丽斯·霍夫曼是美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她的很多作品都被改拍成了电影,比如由妮可·基德曼和桑德拉·布洛克领衔主演的卖座大片《超异能快感》等,而她的《地球上的这里》《河神》《蓝色日记》等作品皆入选美国知名电视节目“欧普拉脱口秀”的推荐选书。《奇迹博物馆》一书再次充分展现了爱丽斯的创作才华。这本书场面恢弘、对比强烈,游人如织的游乐场、挥汗如雨的纺织厂、震撼人心的大火,迷幻的怪异表演秀,皆给人视觉华美之感,完全就是为大片而生。
《奇迹博物馆》写了两群人。一群是以西结父子为代表的工人,为了温饱,需要没日没夜地工作。那是一代劳动者的不幸缩影,他们每天工作12小时,但是老板还是开除了他们,又招来了新的工人。以西结是带着一股无名之火逃离老实无能的父亲和循规蹈矩的生活,愤然走向黑暗世界的。并不是他真的本性恶劣,长大之后他才清楚那股火到底来自何处,那就是——不公平。与被压榨的工人相比,另一群人则更卑微脆弱。在表演时,他们是人们愿意花钱围观的“怪胎”,而在平时,他们是可以被路人围殴的“怪物”。除了贫穷,他们还要忍受更恶劣的歧视与孤独。
但是在看似屈从于命运、随波逐流的人群中,我们却看到了弱小个体的拼死抗争。被大众围殴的各种靠表演为生的畸形人、维权的纺织女工、一贫如洗的移民和仆役,他们都在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反抗剥削者的操控和压迫,在救赎别人的同时,也完成了自我救赎。他们令那个黑暗的时代变得可歌可泣,也令未来变得更加美好。其实,这就是创造了奇迹。
人们不会因为珊瑚虫的卑微,就否定珊瑚的价值。恰恰相反,创造奇迹的力量越卑微,这奇迹反而越值得歌颂。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电美国白宫4月30日发布总统公告说,美国将延长对欧盟、加拿大、墨西哥、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等经济体的钢铝关税豁免期限,为相关谈判继续争取时间。其中,对加拿大、墨西哥和欧盟的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