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访问南极的中国游客数量,从2008年的不足100人到2016年的3944人,数年间增长了近40倍。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南极旅游第二大客源国。
极地体验无可替代
由于工作时间比较有弹性,作为一个旅游爱好者,李媚烨今年已经去了四个国家,“所有收入换机票,去哪儿都靠代购补贴生活”。
回忆起南极之旅,李媚烨告诉记者,当“午夜阳光号”驶过南纬60度线的洋面,地球最极致的奇景扑面而来。每天傍晚五六点,灰色的天空嫣然展颜,云层裂开一道口,将笼了一整天的阳光全部撒向海面。四下里除了几只海鸟,什么都没有,只有金色的阳光、深蓝色的海、浅绿色的浪,和雪白的船。晚饭后,海面上明月冉冉升起,将碧波上细碎的金光替换成银色,有一种十足的戏剧感。
同样独自来南极旅游的邓文(化名)是一名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因为每年利用固定假期到世界各地旅行,也算是半个旅行家。随着专线邮轮向着南极半岛深处航行,各种野生动物逐渐多了起来。最常见的是企鹅,其次是躺在大块浮冰上休息的海豹,最难得见的是鲸鱼。鲸鱼往往只把背鳍露出水面,大家安静地等待许久想看摆尾,它却沉到水下不动,待所有人准备放弃离开时,它会突然从船的另一边钻出喷出一道水柱。威尔米纳湾巡游那天,邓文幸运地拍到了鲸鱼尾翻出水面,引起团友一阵围观。
中国南极长城站,坐标南纬62° 12′、西经58°57′,建于1984年,是中国在南极的第一个科考站,也是此次邮轮的靠泊点之一。智利时间2月1日上午9时许,游客们的登陆正式开始,每次有游客来,队员们会协助进行一些维护登陆秩序的工作,冰封近一年的科考站难得聚拢起人气。长城站的驻站人数大约在30人,绝大多数是男性,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女性科考员目前只有两名。科考站的人员通常都带着项目来,在站里的时间短则几个月,长则一年多。
南极游也是环保游
对游客来说,去南极不需要理由,但如果真的要去,就必须要做好充分的身心准备。从中国去南极,要先经历长途航班飞行,然后坐船横跨德雷克海峡。德雷克海峡是世界上最宽、最深的海峡之一,常有狂风巨浪,航行过程很艰苦。“德雷克海峡被称为‘魔鬼海峡\’,我们路过那里时,不少游客晕船了,风浪太大。因此极地旅游对游客的身体素质有一定要求。”李媚烨告诉记者。
更为重要的是,为保护南极环境生态,南极游的游客也将面临史上最为严格的行为要求。单是环保规范就有30余项,有些要求堪称苛刻。比如为保护南极远离侵略性物种,游客必须彻底清洁和检查衣物,登陆前,还要再套上经过消毒的防水靴和冲锋衣。游客登陆后的行走路线也必须严格遵循探险队员的要求,不能随意游荡,一旦出现违反要求的行为,游客本人甚至整船游客都可能无法再次登陆。
在南极游过程中,旅游企业和邮轮方邀请了专注冰河研究的地质学家、擅长海洋生物研究的博物学家、有20年南北极探险经验的探险队长等十余位各方面专家,进行多场科学讲座。
邓文回忆,在丹科岛的巡游与登陆过程中,风雪仍然不停。游客们还在冲锋艇上时,眼尖的人指着前面叫:“看,好多的企鹅!”岛上栖息着的企鹅群也发现了陌生人,此起彼伏地鸣叫。“看到企鹅时我们都很兴奋。企鹅一点也不怕人,但根据相关保护条例,我们不能触碰企鹅,只能看。就是说我们不能扑企鹅,但企鹅可以扑我们哈!”李媚烨如此描述。
据悉,南极不同于其他旅游胜地,温度低,自净能力很差。一块香蕉皮,在南极需要180年才能被分解,而人类的排泄物则需要更长时间。在南极中山站,上完厕所后不是用水冲,而是用火烧。焚烧过的排泄物会被打包运回国内,这一举措也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类活动对南极的环境污染。这是科考站的清洁回收方式,而探访南极的游客“解决问题”是在邮轮上,虽然不用经过焚烧,仍遵循严格的分层处理机制。
此外,为了适应与保护南北极环境,“午夜阳光号”邮轮专门采用特殊船用馏分油,使硫排放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到十二分之一。
“极致游”可以走多远
携程旅游2017年12月发布的《中国人极地旅游报告》显示,游客可以通过各在线旅游产品平台选择的南极、北极、极光游增加到1000多条,2017-2018年南北极旅游报名增长2倍,人均花费超5万元,客源群体从北上广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扩散。北极目的地也迎来了显著增长。
不仅是前往地球两极,一些定制化的高端旅游产品如今也越来越多。
(摘自《第一财经日报》)
新闻推荐
科恩走了 谁来接替 经济分析师称:贸易保护主义将在白宫占上风
6日,在白宫的一次会议期间,科恩的名签被放在一把椅子上。拉加德美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加里·科恩6日宣布将在数周内辞职。科恩来自华尔街,作为白宫首席经济顾问,一直试图劝说总统唐纳德·特朗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