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洲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法国新闻 德国新闻 巴基斯坦 新加坡新闻 大马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尼新闻 缅甸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国际时讯 > 正文

仁者、君子和士大夫

来源:安徽商报 2018-02-11 10:22   https://www.yybnet.net/

□赵焰

□中国文化阴与阳

周之始,自以为奉天承运,实行的,是祭祀延伸的礼乐政治。制度上实行分封制,文化上实行礼乐,社会上推行道德。道德至上,表面上看是人对自身的要求,其实是天对人的要求。最完美的统治者,必是道德君子。上天垂青君子,让他们承接天命,作出垂范,管理世事。

“君子”一词,在《尚书》和《诗经》中就有了,用以形容道德完美的人。孔子推崇“三代”,是因为“三代”的领导者,都是道德君子。“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旦等人,就是君子;许由、巢父等人,也是君子。

中国文化早期,有欣赏美石的习惯。在世界文化范畴中,算是比较独特的,也自成系统。中国君子文化,从某种程度上,也是玉文化的扩展。“君子如美玉”,有通感和暗合在里面。

明确提出君子概念的,应该是孔子。孔子的祖先是微子,是殷商王朝的王室成员。对于孔子来说,“君子”是血液里的东西,孔子的文化记忆中,有贵族意识和平民意识的双重结构。孔子为什么提出君子概念?觉得社会应有精神价值和精神追求,必须树立榜样,让人们去效仿。

君子一词,有外在的社会地位成分,不过主要指内在的道德品质。君子在孔子心目中,还与另一个词相匹配,就是“仁者”。“君子”和“仁者”,应该是同一个意思,是儒家主张的具体人格化。

孔子从没给“君子”下过定义,不过从正面、侧面和反面,说了很多君子的事。以孔子和儒家对君子的要求来看,君子标准,最根本的,是“爱人”,即“仁者爱人”,以善良为基础。《论语》中,孔子经常以自己为例,来说明“仁者”和“君子”。孔子本人,的确算是君子和仁者的集中体现:善良,爱人,有责任,有操守,高举道德旗帜,恪守中庸之道,讲究社会的秩序和规矩。

君子还有一个要素:慎独。就是克己复礼,注意言行举止,表里如一,持之以恒。这一个榜样,就是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意思是:“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食物,喝的是一瓢冷水,住的是穷陋的小屋,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不过回却仍然不改变求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孔子为什么一再夸奖颜回呢,因为颜回对自己的要求高,人格近乎完美:开朗、平衡、通达、纯良。

什么是纯良?就是内心干净,骨子里有暗藏的天道。

君子刻苦上进,敢于承担社会责任,“修己以安百姓”;在原则问题上,君子不惜“杀身以成仁”,能体现气节操守。这个榜样,就是子路。“杀身成仁”,就是以自己的生命,去捍卫人的尊严。

君子心胸坦荡,谦虚自省,对他人不多指责,“己之不欲,勿施于人”,“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这一段话,其实就是说,君子一定要有内省精神;一个人不善于反思,没有内省精神,没有恻隐之心,就不是君子。

君子由里到外,有藏不住的气质。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史”是什么意思?迂腐的意思。这一句话,似乎是教人们怎样判断君子——君子是真实的,是平衡的:内外兼修,外有过人的才华,内有良好的品质。

君子的反面,是小人。有人统计出,《论语》中提到“小人”一词共24次,共有23条论述。比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逊),远之则怨。”“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等等。这些对比,意在说明君子与小人的不同。

什么是君子呢?想一想小人的反面,就会明白了。

以简单明快的方式来归纳,君子应该是道德高尚的人,大致有四个特点:一是孜孜追求真理,充满智慧,充满爱心。二是努力维持社会的秩序,有责任感,力求社会的公平公正。三是有强大的心灵力量,追求天道,无所畏惧。四是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而节制的言行。

以君子为榜样,将君子的个人美好品质,推行到社会变成普遍认同,就是“君子之道”。“君子之道”如何实现?重点是提倡“仁义礼智信”,以及“忠孝节义悌”。用一系列道德规范,来约束士大夫和百姓的言行,这是儒家思想的基础。“仁义礼智信”和“忠孝节义悌”,都有一系列规范。孝道和妇道,如何执行,执行到什么程度,都有讲究,这就是“礼教”。可是后来,都走偏了。

孔子的初衷,是“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他赞成对士大夫进行多规范,多管理,不赞成对老百姓过多地推行“礼”。为什么?应该是对百姓不抱希望,“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也怕百姓理解不深入,装模作样,反而让社会风气变得虚假。孔子抓大放小,以为社会应重点打造社会的骨架,如果士大夫能带头践行“君子之道”,都成为“君子”,榜样的力量便为无穷。

孔子的君子论,到了孟子那里,得到弘扬,变得更深刻,更宏大,也更鲜明了。孟子引进了一个“大丈夫”的概念,把孔子的君子之道,又向前推进了一部分。“大丈夫”是什么?除了道德概念,还有责任意识,有“无畏”精神,就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充满“浩然之气”。孟子本人,就是一个“大丈夫”。

孟子把“君子”分为几个层次:浩气充盈胸中的,是“美人”,叫“充实之谓美”;还能放射出光芒,就是“大人”,叫“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光辉还能感化影响别人,就是“圣人”,叫“大而化之之谓圣”;感化和影响若不知不觉,就是“神人”,叫“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美、大、圣、神,是不同层次的君子。最高一层的,接近于人,称为神人。孟子的“神人”概念,有形而上学成分,是完美的象征。

原先孔子倡导“求仁”,“仁”这一个概念模糊,不太好理解。到了孟子这里,“君子”的目标,进行了修订,变得更加明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即求仁;齐、治、平,是建功立业。孔子讲“仁”,“君子之道”更注重个人的修养和成就;而孟子呢,不仅要有修身求仁这一块,还要偏于“王道”,偏重于对于功名的追求,对于社会的贡献。孟子是把孔子的“仁”学向前推进了一步,“君子”的目标定得更高,是“内圣外王”。“王”是王气,不一定得称王,但要成为国家栋梁,有大气象。

刘邦《大风歌》第一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就有王气,有吐纳乾坤之势。

“圣”是什么意思?不仅道德操守要好,还要有“浩然之气”,从天地自然中,获取力量。

君子之道,是儒家思想具像化的最高体现。儒家全部学说,简而言之,无非两块:向内求,就是求仁,即诚心、正意、修身;向外呢,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讲“仁”,有学说的“内在性”;孟子学说,也将内在性延伸发展——试图从人性深处寻找君子的起点。孟子说,人与禽兽的差异,其实只有一点点,这一个本能,叫作恻隐之心。与恻隐之心同属本能的,还有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人之初,要悉心呵护自己的善心,让它去引导自己,走向圣贤之路。

相比孔子,孟子的君子论,说得更明确一些。后来历朝历代,对于君子的定义,都有延伸和阐述,最后归结于十个字: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一个概括,简单明了,机械通俗,不过也丢掉了一些模糊性和延伸性内容,丢掉了一些高妙的认识。

词义总是动态的,也是相对的。将“君子”和“士大夫”放在一起,可以看出区别:“君子”有道德概念,以道德修为衡量人;“士大夫”呢,主要指客观存在,表达社会阶层和地位。“君子”和“士大夫”兼容,“士大夫”输入道德和无畏因素,便成“士大夫精神”,也为“君子之道”。钱穆说:“春秋时代,实可说是中国古代贵族文化已发展到一种极优美、极高尚、极细腻雅致的时代……”以贵族文化涵盖“君子”和“士大夫”双重概念,也不乏一种方式。钱穆说中国文化,总不乏溢美之词,有理想化的成分,其所说的“极优美、极高尚、极细腻雅致”,就是对“士大夫”精神和“君子文化”的溢词。

中国文化推崇君子治国,以道德属性为统治者的最高标准,这一点跟古希腊和古罗马不一样——以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论述,以为理想的领导人,应是一个哲学家。为什么?哲学家有辨证思维,能看出事物的双面性和多面性,又有适度虚无观看世界,有助于个人行为的调整,让人不狂妄不极端。领导人的偏执个性,对于社会的损害,是极大的。

亚里士多德,也有一段关于理想人物的阐述:他不会冒不必要的风险,因为他在意的东西很少,但在重大危机时刻,他会勇敢献出生命——因为他明白在某些情况下苟且偷生毫无意义,他乐于助人……他不爱抛头露面……他爱憎分明,坦荡磊落,因为他无意于俗人俗物……在他眼中没有什么是伟大的,所以他从不疯狂崇拜。他不会阿谀奉承,因为谄媚是奴隶的特征……他不怨恨,不记仇,不夸夸其谈,也不斤斤计较,他不在背后说人坏话,即使这人是敌人。他举止有度、处事有方、言谈得当。他没有在乎的东西所以不会张皇失措,他将凡事看得很淡所以不会激动易怒……即便遭逢不测与意外,他也能从容应付,并在苦难中发掘乐趣……他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乐于独处,而无德无能之人则是自己最大的敌人,并且害怕孤独。

亚里士多德这一段话,比柏拉图所说,更加周密;也比孔孟说得更加细致具体,可视为古希腊的“君子之道”。

中国文化,是榜样标准,更外在,更便于操作;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是理解力标准,更准确,有恒常性。

君子和士大夫,有精神性;哲学家,也有精神性。东西方文化,在这一点上,认识基本相同。君子气和士大夫气很重要,有精神力,顶得住;小市民无精神力,一得势,往往如狼如虎;一倒霉,猫狗不如。

新闻推荐

班加西一清真寺内发生爆炸 已造成1人死亡55人受伤

据新华社突尼斯2月9日电(记者李远)的黎波里消息:利比亚军方消息人士9日告诉新华社记者,利比亚东部城市班加西市一清真寺内当天中午发生炸弹爆炸事件,已造成1人死亡、55人受伤。利比亚特种部队新闻发言...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仁者、君子和士大夫)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