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之际,一条《2017年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关注度排名》的报道赫然跃上了网络热搜榜。时至今日,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已然深入人心,却也更令人感叹半个世纪之前著名的动物文学作家乔伊·亚当逊之筚路蓝缕。
遭遇爱尔莎
刚刚过去的2018年1月3日也是乔伊·亚当逊(Joy Adamson,1910-1980年)去世38周年的忌日。她出生在旧奥匈帝国现属捷克共和国东部的奥帕瓦市,但现在一般把她看作是奥地利人。她是三个女儿中的第二个,而她的父母在她10岁时就离婚了,剩下它与祖母相依为命。在她的青葱岁月里,一度幻想长大后成为一位钢琴演奏家,或者是受人尊敬的医生。
但命运使她走上了另一条道路。从20世纪30年级开始,她在十年内经历了三次婚姻。她的首任丈夫名叫冯·克劳维尔(Viktor von Klarwill),此人在1937年将27岁的妻子带到了非洲,为的是躲避那时候已经弥漫在欧洲上空的战争阴云。在非洲,她后来遇到并嫁给了植物学家彼得·巴利(Peter Bally),“乔伊”这个名字就是他取的。在1944年,在一次圣诞节聚会上,乔伊和不修边幅、带领骆驼队来聚会的一位英国人,狩猎督察官乔治·亚当逊(George Adamson)偶然相遇。过了不久,他俩从相识到相爱,终于结成伉俪。
两人在肯尼亚北部边境省建立了家园。那是一片覆盖了从肯尼亚山延伸到埃塞俄比亚边境的广达30万平方公里的稀树草原地带。欧洲式的文明还没有波及这个地方,这里几乎没有白人定居者,只有一直居住在祖先土地上的土著非洲部落与各式各样——至今仍然经常在《动物世界》里出镜——的野生动物。亚当逊夫妇居住在草原边缘一个拥有30名白人的小镇上,实际上,这些“居民”都是英属肯尼亚政府的官员。乔治·亚当逊的职责就包括阻止偷猎行为以及消灭威胁人类的危险动物,为此他常常需要远离文明的前哨在蛮荒的大陆上进行“狩猎之旅”。勇敢的乔伊也对这个“野生动物宝库”着了迷,只要可能,她都陪伴丈夫进行这样的旅行。
1956年2月1日,乔治·亚当逊接到报道,在一起意外事件中,当地一名博兰族男人被狮子咬死了。野生狮子一般并不伤人,但是一旦吃过美味的人肉,就容易养成吃人的习惯。另外,个别老年的、受伤的狮子有时候也会伤人,所以当时人们就要消灭这吃人的野兽。乔治前去处置,并开枪打死了这只母狮。过后,他才意识到这只母狮子行为如此狂躁的原因——它正在保护躲藏在附近一块岩石裂缝中、三只出生才几天的幼崽。
乔伊·亚当逊与三只小狮子
有些内疚与懊丧的乔治·亚当逊把三只小狮子带回营地,交给乔伊带回家去饲养。当时乔伊已经在家里饲养了很多幼小的动物:大象、野牛、羚羊、鸵鸟……家里简直成了一个小动物园。但是她从来没有养过小狮子,很快就对照顾三只狮子幼崽感到力不从心。结果,两头最大的幼崽,“大一号(Big One)”与“鲁丝提卡(Lustica)”被送给了荷兰鹿特丹动物园,只有最小也最是招人喜爱的“爱尔莎(Elsa)”留在了乔伊·亚当逊身边。当时谁也没有想到,从这一天起,乔伊的生活道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小时候的爱尔莎
“爱尔莎三部曲”
一开始,爱尔莎就像宠物一样生活在乔伊·亚当逊家里。它渐渐长大,两岁零三个月时己经是一头又漂亮、又壮硕(36公斤)的母狮了。乔伊·亚当逊毕竟不是日后的拳王泰森,在家里散养成年母狮当作宠物,终究不大妥当。可是,“为了爱尔莎的自由,为了做出保护野生动物的示范”,乔伊又舍不得把过惯了自由生活的爱尔莎送到动物园去,过那种“监禁”的生活。当时的传统看法认为,人类饲养大的猛禽和猛兽,如果没有受到双亲的训练,没学过捕食本领,把它们“放生”的时候,它们是无法在大自然里生活下去的。但富于探索精神的乔伊,还是决心尝试一番。
野化训练中的爱尔莎
最初的尝试没有成功,爱尔莎不肯离开心爱的人类“保姆”,同类的吼声反使它胆战心惊,它不会捕食,结果大病一场。乔伊没有动摇,等它病好,又将它送到一个动物保护区里,还在那里设置营地,陪它生活了三个月,爱尔莎终于学会了独立生活的本领。这是历史性的时刻,爱尔莎成为第一只被成功放回野外并生存、产崽的母狮。它甚至带领3只小狮,渡过一条小河,突然来到营地看望“外公”和“外婆”。小狮怯生生地打量着亚当逊夫妇,当它看到自己的母亲和他们那样亲热的时候,才放下心来,但是总和他们保持着一定距离。
乔伊与爱尔莎
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奇迹!乔伊·亚当逊为拯救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开拓了一条新路。年过半百的乔伊又开始了另一种新的尝试:把爱尔莎返回大自然的经过写成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珍惜大自然的瑰宝——野生动物。1960年,她将自己的笔记整理成书,是为《生来自由(Born Free)》。
《生来自由》
乔伊万万没有料到,这本《生来自由》轰动世界,深受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的喜爱,成了畅销书,被誉为“20世纪最杰出的动物文学”,在著名的《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排名13周,在排行榜上停留更达近一年之久。毫无疑问这要归功于爱尔莎的动人故事与它的几十张照片。随后,她进一步完成了被称作“爱尔莎三部曲”的后两本——《爱尔莎:母狮的故事》(1961年)与《活着的自由:爱尔莎与她的幼崽们》(1961年)。这些作品生动地描绘了富于魅力的非洲草原生活的真实情景。乔伊与爱尔莎的形象进一步被搬上银幕(《野生的爱尔莎》,1966年),乔伊成了闻名世界的保护大自然的杰出战士,爱尔莎也成了闻名遐迩的动物明星。
丰厚的著作版权、电影和电视播放的收入,使乔伊成了“百万富婆”、然而她并没有坐享清福,而是把全部收入都献给了保护野生动物的事业,建立了“爱尔莎基金会(Elsa Conservation Trust)”。这对世界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影响很大,特别是在美国,许多中小学生为爱尔莎基金会进行募捐活动。他们举办实物抽彩、组织甜食集市,进行筹款活动,在美国各地相继成立了爱尔莎俱乐部。在乔伊的倡议下,加拿大成立了爱尔莎基金会。1975年,乔伊应邀去日本,也组织了爱尔莎基金会。
1961年1月,受到全世界读者喜爱的母狮爱尔莎不幸死于流行于猫科动物中的“疟疾”,巴贝斯虫病。乔伊·亚当逊在自己的书里痛苦地写道,“晚上十一点左右,她(爱尔莎)在帐篷里躺了一个小时。然后,她起身慢慢地走到河边,在那里站了几分钟,试图喝水,但不能吞咽。最后,她回到我的帐篷,再次躺下。狮崽们来到帐篷里亲吻他的母亲,但她没有回应……黎明破晓时,她突然站起来,走到帐篷前面倒了下去。……几分钟后,她坐起来,发出了一个最令人心碎的可怕叫喊,倒下了。爱尔莎死了。”
“可怕的不是动物,是人”
爱尔莎去世后,它的幼崽最后放归肯尼亚的沙巴自然保护区,十九个月之后,乔伊就与它们失去了联系。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她继续坚持观察、研究野生动物的工作,同时也是一位多产的动物文学作家。1977年,她被授予奥地利科学与艺术荣誉十字勋章。
爱尔莎的幼崽
在拍摄电影《野生的爱尔莎》的时候,有一位军官送给乔伊一只才半岁的母猎豹,名叫皮葩(Pippa)。这使乔伊有机会仔细观察猎豹的生活习性,发现了猎豹许多奥秘。乔伊天天带领皮葩到丛林散步,让它追捕珍珠鸡和羚羊,最终也成功地将其放归野外。1970年,乔伊又将这段经历撰写成书,名为《皮葩:猎豹与她的幼崽们》。两年后,她又将放归野外的皮葩的野外生存历险写成《皮葩的挑战》一书。她的最后一本书也是关于另一种非洲大猫的,书名是《沙巴的女王:一只非洲花豹的故事》。
沙巴自然保护区
这本出版于1980年的书籍实际上成为乔伊·亚当逊的遗著。乔伊成名以后到处宣传保护野生动物,世界各国的爱尔莎基金会,宣传和教育人们了解保护大自然的意义,致力于建立国家天然公园,开辟野生动物保护区,研究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这都使她遭到了偷猎者的嫉恨。
1980年1月3日,就在70岁生日之前的几个星期,乔伊·亚当逊遗体被她的助手彼得·莫森(Peter Morson)发现于肯尼亚的沙巴国家保护区内的花豹研究基地附近。起初,人们误以为她是被一头狮子杀死的,正当媒体对此发出唏嘘之声时,警察的调查发现,这位作家身上的伤口过于锐利,不可能是野生动物的尖牙利齿造成的,因此,乔伊·亚当逊是被谋杀的——仿佛是应验了她生前生前说过的一句话:“可怕的不是动物。是人!”。凶手很快被找到了,一个曾经被乔伊·亚当逊雇佣过的劳工伊凯(Ekai)。人们不知道这个小人物的背后是不是有着别人的指使,只知道最后这个杀人犯逃过了死刑,理由是法官裁定他在犯罪时可能是未成年人。
按照乔伊·亚当逊生前的愿望,她的骨灰撒在生活和工作了40年的非洲草原上。她的丈夫乔治的生命也时刻受到偷猎者暗杀的威胁,连睡觉时也要将子弹上膛的手枪放在手边。9年之后的1989年8月20日,83岁的老乔治正在肯尼亚东北部的科拉国家公园的营地附近救援他的助手和一名年轻的欧洲旅游者时遭到索马里偷猎者的袭击殒命。虽然在乔伊在世时(60年代中期)两人就因理念不合和平分居多年,每年只在圣诞节时聚会一次;但还是可以说,这对夫妻最终为野生动物的保护事业付出了一切。她在1962年6月写下的话语,至今令人动容:“这些狮子多么壮丽,却又友善端庄……除非由于饥饿,否则它永远不会攻击人类……无论身处哪里,我的心都与它们在一起……愿上帝保护他们免受任何杀伤,并祝福他们和他们的王国。”
(除图7 沙巴自然保护区 来自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le:Shaba_reserve_Kenya_mountains.jpg,其余图片均来自Adamson, Joy 《Born Free The Full Story》,Macmillan Publishers UK,2011)
新闻推荐
本报综合在2017年夏天之前,博格巴创下的1.05亿欧元的转会纪录是那样的遥不可及,但是就在这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却先后有4名球员的转会身价超过了博格巴。当内马尔在去年夏天以2.2亿欧元的身价转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