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比勒陀利亚的范·霍芬教授曾力图弄明白为何非洲羚羊会在拒吃的树旁饿死,虽然这只可怜的羊被囚禁在树旁,但它毕竟还有树叶可以吃,怎么就会饿死了呢?经过解剖,发现羊胃里由于丹宁含量过高,许多树叶不曾被消化。
有人又做了一个实验,带着一组学生拿着棍子敲打刺槐的矮树枝,敲碎树叶,每隔一刻钟对树叶进行一次分析,发现丹宁的数量在有规律地增加。两小时的虐待之后丹宁含量上升到两倍半,而要停止100小时之后才恢复正常。研究人员重新开始实验,赦免了几棵树,只揍在它们3米距离之内的树,令人惊讶的是,那些没有挨揍的树木,丹宁也增加了。
毫无疑问,这些树之间可以产生联络。通过一种十分简单的气体,这种气体只包括两个碳原子:乙烯。这种乙烯在苹果成熟时散发,足以让旁边的绿香蕉变黄。而从这个实验,我们知道植物在遭受侵害的时候会产生化学物质来保护自己,并且可以通知别的树赶快保持自己。这就是牛羊吃草时从不从头到尾地吃一片草地,而是跳跃着吃,并且绝不会在开始吃草的地方终止吃草的原因。那样植物因受侵害而产生的有害物质对它们不利。
谁说植物没有智慧?
植物的智慧,一种群体的本能,远远超过动物,就像它们的坚强也远远超过动物。
随着气候的剧烈变化,植物会从寒冷的地方迁移到适合它们的地方,或者变化自己以适应新的气候环境:曾经高大的蕨类植物如今极为低矮,而古生代30米高的鼠尾木贼,如今不过是湿地里的一种野草。迁移并不是动物才有的高明,虽然植物的迁移不如动物的快速。在没有很好雨水与气候的条件下,植物可以让它们的种子休眠起来,等到条件合适时再发芽。在寒冷的泥炭层里,莲花的种子等待了1000年;等待了10000年的羽扁豆种子居然也发了芽。这种脱水的休眠术是动物所无法具备的。植物还会利用风、水、虫等媒介为自己授粉,不用像动物一样非要丑陋地做爱才能生育后代。就从这一点,从生命进化的角度来说,植物早就进化得比动物遥远。因为植物不需要水来让精子与卵子会合,但动物却一定需要——这是在海洋中最初的低级生命形式的遗留。所有的植物都可以产生一些化学物质以保持自己或引来授粉昆虫,但动物很少有可以产生化学香味的。在生命的坚强上,植物也远胜于动物,加利福尼亚松可以活上5000岁,它部分枝干已经死亡,但部分还在继续活着。也就是说植物拥有一边死去一边活着的能力,并且它们会将肿瘤隔离。动物不具体这样的功能。
按理说应该是植物统治动物才对,包括人类,但事实倒过来了。不过这也符合历史法则。所以人类最终发明了农业:将植物驯化的技术。在农业之后,人类更大规划地破坏了植物的世界,更破劣的是,人类利用关于植物的技术进行了政治性与商业性的生物垄断。
法国佩尔特、马祖瓦耶等人合著的《植物之美》一书就这样论述了生物的进化,到农业,到生物技术的漫长过程。此书为对话体,是以读起来妙趣横生,不像教科书那样枯燥。应该说它并不非常专业,虽然作者都是著名的生物学家,但并不使用过多的术语,算是一本普及性的读本。但让人高兴的是,在谈话的过程中,“植物之美”、“植物之智”、“植物之趣”让人不忍释卷。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外交部长王毅24日在北京同法国外长勒德里昂会谈后共同会见记者。在回答关于朝鲜半岛局势的有关问题时,王毅表示,随着安理会有关决议的推进,最近这一段时间半岛局势总体稳定,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