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在位于黎巴嫩贝鲁特市中心的总理官邸,萨阿德·哈里里从官邸二楼窗口向支持者挥手致意。
黎巴嫩总理萨阿德·哈里里终于兑现回国承诺,于21日深夜飞抵达黎巴嫩首都贝鲁特。
美联社报道,哈里里抵达贝鲁特国际机场时表情严肃。他直接从机场乘车前往父亲、黎巴嫩前总理拉菲克·哈里里的墓前拜谒,随后才返回总理官邸。
哈里里尚未发表任何讲话。在被问及是否有话告诉力挺他的黎巴嫩民众时,哈里里只说了声“谢谢”。他第二天将参加黎巴嫩独立日阅兵活动。
11月4日,正在沙特访问的哈里里突然宣布辞职,指认伊朗及其“羽翼”黎巴嫩真主党干涉阿拉伯国家内政,同时暗示自己遭遇暗杀威胁。
黎巴嫩总统米歇尔·奥恩表示不接受辞呈,强调只有哈里里回国当面说明情况后再做决定。总理境外突然辞职导致黎巴嫩陷入国内政治危机。尽管哈里里否认被逼辞职、遭到软禁,但他迟迟不回国,有关传言漫天飞。连奥恩也认定沙特“扣人”。
为了缓和地区紧张局势,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从中斡旋,向哈里里发出访法邀请。18日,哈里里同妻子前往巴黎。21日回国前,他还短暂访问埃及。
德新社报道,哈里里的妻子没有同他一道回黎巴嫩。知情者称,她已返回沙特陪两个还在那边上学的孩子。
辞呈会不会收回?
法新社报道,哈里里闭口不谈辞职一事。他在巴黎访问时说,22日黎巴嫩独立日阅兵活动当天,他会“在所有问题上表明立场”。
如果哈里里坚持要辞职,奥恩有两个选择:一是再次任命他为总理,二是从逊尼派中选择一名有威望的人物出任总理领导新政府。
黎巴嫩是一个多教派国家,政坛以教派划线,错综复杂,总统、总理、国民议会议长分别由基督教马龙派、伊斯兰教逊尼派、伊斯兰教什叶派人士担任。
法新社认为,为了平衡各教派,另立新人的政治角力会延续数月。
不过,哈里里“闪辞”后接受黎巴嫩未来电视台采访时说,有可能会改变心意、收回辞呈,前提是黎巴嫩真主党不再干预包括叙利亚内战在内的地区冲突。
黎巴嫩真主党目前仍在叙利亚协助政府军进行战斗。但这一什叶派政治组织表态说,依然视哈里里为现任总理。真主党领导人哈桑·纳斯鲁拉20日说,“我们愿意对话和讨论。”
现年47岁的哈里里有黎巴嫩和沙特双重国籍,其家族在沙特经商发迹,许多家产都在沙特。2009年,哈里里首次出任总理,组建包括真主党在内的联合政府。任期接近两年时,因在拉菲克·哈里里遇刺案的调查工作上存在分歧,真主党内阁成员辞职导致政府解体。去年年底,哈里里再次出任总理。然而,以他为首的逊尼派阵营立场倾向沙特,同伊朗支持的什叶派政治组织真主党再次陷入不睦。
为何“兜”了这么一个大圈?
哈里里回国前为什么先去法国,还要转道埃及?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魏亮博士认为,哈里里“闪辞”引发的危机,是中东政局深层演变、沙特与伊朗相互博弈的一个新“引爆点”。一个中东小国被推向前台时,必须借助法国、埃及等外部力量化解内部矛盾。
法国与黎巴嫩渊源很深,历史上黎巴嫩长期是法国在中东的战略支点。法国与英国1916年达成分治中东的秘密协议,黎巴嫩成为法国的委任统治地。此后至今,法国同黎巴嫩都具有特殊的关系,现任总统奥恩30年前曾避难法国。魏亮认为,斡旋当前黎巴嫩政治危机,法国可以发挥作用。
“至于埃及,它长期是中东地缘政治的‘领头羊\’,作用不可替代,”魏亮说,“无论前往巴黎还是开罗,在哈里里看来,都是必要的。”
魏亮认为,哈里里去法国,意在为事件降温;前往开罗,意在消除事件的消极影响。“当然,他还会同法国、埃及领导人商谈稳定局势以及总理继任等急迫问题,试图找到办法,寻求支持。”
黎巴嫩是个宗教、政治多元复杂的国家,魏亮认为,长期“马赛克化”的宗教政治特征是黎巴嫩国内外矛盾难以解决的一个基本原因,对于当前出现的危机,国内和外界都希望黎巴嫩不要乱,首先要稳定局势,“至于后续,总统是否批准哈里里辞职,以及权力格局新的平衡,都存在商讨和博弈,目前还难以判断局势走向”。
新闻推荐
新华网11月23日电多次燃起的希望被浇灭后,搜救阿根廷海军失联潜艇“圣胡安”号的行动继续紧张进行。根据媒体报道,潜艇舱内的氧气22日凌晨理论上已经耗尽。当地时间15日,“圣胡安”号在距离阿根廷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