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洲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法国新闻 德国新闻 巴基斯坦 新加坡新闻 大马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尼新闻 缅甸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国际时讯 > 正文

拉斯维加斯枪击案后 美国假新闻特别多

来源:成都商报 2017-10-12 02:14   https://www.yybnet.net/

一个科普

“后真相”(post-truth)是2016年《牛津英语词典》选出的“年度词汇”

它的定义是:“诉诸情感及个人信念,较之陈述客观事实更能影响舆论的情况。”

数一遍假新闻>

●许多人相信发动袭击的凶手是一个支持民主党的极端左派

●也有人愿意相信凶手是一个与ISIS有联系的“反法西斯主义行动者”

●或者认为幕后真凶是一个秘密政府,袭击目的是为了推广金属探测仪

●乃至说另类右翼网友聚集的网站预报过拉斯维加斯枪击案……

拉斯维加斯枪击案后不到一个星期,各大媒体纷纷讨论案情之际,美国媒体VICE网站的一篇报道却独辟蹊径,梳理了一下案件发生以来英文网络上流行过的与此相关的假新闻。

恐怕没有什么能比这篇报道更凸显时代之痛了。

光把这几天的假新闻数一遍,VICE就写出了长度将近5000个英文单词的稿件。说法五花八门:许多人相信发动袭击的凶手是一个支持民主党的极端左派;也有人愿意相信凶手是一个与ISIS有联系的“反法西斯主义行动者”;或者认为幕后真凶是一个秘密政府,袭击目的是为了推广金属探测仪;乃至说另类右翼网友聚集的网站预报过拉斯维加斯枪击案……

假新闻说得有名有姓有鼻子有眼,而警方目前为止还没调查出枪手的动机。

VICE作者评论说,这些假新闻“令人痛心”。这种痛心部分是因为,许多谣言的背后潜藏着一个简单但是糟糕的逻辑:世界上某个地方会有一伙特定的人,仅仅因为他们的文化背景,就要比地球上的其他人都更容易犯下无差别屠杀这样的罪行。

“后真相”(post-truth)是2016年《牛津英语词典》选出的“年度词汇”,它的定义是:“诉诸情感及个人信念,较之陈述客观事实更能影响舆论的情况。”

不少美国人民——或者说生活在大城市里的精英人士——惊讶于有那么多同胞会被感情影响到看不清事实。

造谣奥巴马

美国福克斯新闻

把这条段子当真事儿发布了

许多例子可以看出这种现象之普遍。半个月前,美国的假新闻写手保罗·霍纳在家中死亡。生前,他拥有一个专注于“发布政治讽刺新闻”的网站,源自该网站的假消息常常在社交媒体上被当作事实转发:唐纳德·特朗普的儿子埃里克·特朗普和竞选经理都曾转发过他编造的“游行者收受3000美元有偿抗议共和党候选人”的消息;另一条出自他笔下的谣言说,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是一个激进的穆斯林,决定自掏腰包建立一个“穆斯林文化博物馆”——美国福克斯新闻把这条段子当真事儿发布了。

一个自我评价

“他们不会去核查任何事实,

这些人看到什么信息都能转发”

霍纳曾对《华盛顿邮报》这样描述自己的网站:“我的网站一直都由特朗普支持者支撑着……他们不会去核查任何事实,这些人看到什么信息都能转发,读到任何故事都会相信。”

编造假新闻

获600万人次转发

给作者带来5000美元收入

再比如,去年,一个美国的大学毕业生,有感于总统竞选时的特朗普老爱说“被操纵的大选”,故意编造了一条“俄亥俄州发现数万张希拉里·克林顿的假选票”的假新闻。该链接在社交网站上获得了600万人次的转发,并且给作者带来了5000美元的直接收入。

这位大学毕业生还抱着恶作剧的心态在网站上设置过一个弹窗,上面写着“加入‘停止作弊\’团队,了解你可以为阻止希拉里大选作弊做些什么”,结果收到了2.4万封邮件响应。

“我一开始有点吃惊,惊讶于大众这么容易相信它。”始作俑者说,“这简直像一场社会学实验。”

历史悠久

“假新闻”一词

在英文里至少已存在125年

尽管以上的例子都集中于美国,但特朗普的支持者并不是世界上仅有的会沉醉于假新闻的群体。在英文世界中,“假新闻”是一个至少有着125年历史的词汇。德国纳粹编造过针对犹太人的假消息,英国保守小报编造过政党被共产国际控制的假消息;非洲卢旺达大屠杀前,市面上也是假消息流行;以今天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眼光看,约瑟夫·普利策在19世纪末广受欢迎的报道中使用的词语简直是耸动得吓人。

只是,最近的这数十年,因为行业自律与不同的案例,新闻界一步步得出了“新闻报道的事实应重于煽情手法”的主流共识;为了维护信誉,许多媒体都建立了自己的规范。

而如今,新闻的主要载体从新闻纸转移到了互联网上,在这个新规则尚未建立、任意个人都能建立网站发布“新闻”的世界里,透过突然爆发的“假新闻”热潮,许多人惊讶地发现,大众仍会轻易被偏见与仇恨蒙蔽双眼。当人们被裹挟在狂热情绪中时,重复起错误来就像从来不长记性一样。

诚如《纽约时报》的一篇评论文章所言,“社交媒体并非制造出了一个支离破碎的世界。它们只不过是折射并放大了既有的世界。”

一个思考>

时代变了, 载体变了, 新的规则呢?

10月5日,Facebook(“脸谱”网站)发布了一项有助于读者甄别假新闻的测试功能。所有被分享的链接都会附带一个标注着“i”的小按钮,轻点按钮,就能看到发布新闻的网站在维基百科上的简介、与该话题相关的其他报道以及该报道在整个Facebook上的传播地图。如果报道出自一个假新闻网站,读者会看到“无该网站相关信息”的提示。

它能起到作用吗?我不知道。有时候,人们也许就是愿意看到那些自己想要相信的“事实”。人性的理智能否战胜这点儿心理需求,又有谁说得准呢?

同步播报

枪击案凶手曾开数百枪

以阻止酒店保安接近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近日,关于拉斯维加斯枪击案凶手帕多克生前行为的更多细节被披露出来。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9日报道称,2011年10月,枪击案凶手帕多克因在拉斯维加斯一酒店门口滑倒,导致腿部扭伤并留下后遗症。两年后,他对这家酒店提起诉讼,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拿到的当年帕多克的法庭证词中,他披露了自己豪赌成性、服用安定片等生活习惯方面的细节。

美国警方9日发布枪击案更多信息,包括枪手曾向附近机场的航空燃料储存罐射击,射杀演唱会观众前向酒店走廊开了数百枪以阻止酒店安保人员接近等。

案发已经超过一周,调查人员动用了心理分析师,试图弄清凶手作案动机,但是仍然没有结论。

帕多克在警察进入房间前自杀。警方现阶段推测,他可能计划作案后逃跑。帕多克停在酒店停车场的汽车里存放着约23公斤炸药和1600发子弹。

本组稿件综合中国青年报、央广等

新闻推荐

美国否认本地雇员藏身于美驻土使领馆,该雇员曾被土警方传唤

美国驻土耳其使领馆资料图央视网消息,当地时间10月11日,美国驻土耳其大使约翰·巴斯否认有嫌疑人躲藏在美国驻土耳其的使领馆内。之前有土耳其媒体报道,土耳其警方曾于8号传唤一名美国驻伊斯坦布尔...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拉斯维加斯枪击案后 美国假新闻特别多)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