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惠兰创作的“熊猫宝宝一家”,出现在成都地铁站内。
高惠兰正在进行剪纸创作。
高惠兰的剪纸作品。
剪刀的一起一落,一深一浅,
剪出来的是岁月留下来的是文化
乡村教师的剪纸“魔法”
为孩子们、也为自己
打开一扇五彩斑斓的窗户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赖芳杰杨晨实习生熊紫琪摄影雷远东
在成都,有一组熊猫剪纸图案,天天都与地铁乘客见面。那就是地铁站内的“熊猫宝宝一家”。活灵活现的剪纸艺术,将3只憨态可掬的熊猫吃、住、行等生活场景再现,向市民传递文明的力量。
在这些剪纸作品的下方,留着创作者的名字:高慧兰。
她是一位普通的乡村学校美术老师,凭着对剪纸艺术的热爱,用二十余年的时光,剪出成都的风土人情,剪出一个斑斓的世界,并走出国门。她的作品,在美国、法国等国外展览。
人物动物花鸟鱼虫 栩栩如生美不胜收
4月14日下午,新津县城郊的邓双学校。敲过放学铃后,学生们陆续走出校门,这所乡村学校渐渐安静下来。
高慧兰的剪纸工作室,在学校少年宫的二楼,拾级而上,楼梯墙面上挂着她的一幅幅剪纸作品。有三国人物故事,有姿态优美的花卉,也有栩栩如生的各种动物形象。
高慧兰没有立即下班,而是留在剪纸工作室里忙碌,她在为每周五教授的老年班学员做教学准备。这间工作室里,从墙面到天花板,挂满了高老师各种题材的作品:精湛细致的清明上河图、百寿图、仕女图、红楼梦人物像,以及各种以花鸟鱼虫为题材的吉祥图……一幅幅红彤彤的剪纸画看得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
学生娃娃们的作品,也让人眼前一亮,神态色彩各异的人物脸谱、奥运五福娃、打鸣的公鸡、劳作的农妇、新津梨花溪的秋天、川西林盘乡灯节,一幅幅生动逼真。
半路出家学习剪纸
“魔法”让孩子们着迷
每周一节的剪纸课,用的是最普通的剪刀和最普通的红纸。高慧兰的“魔法”,为乡村少年宫的孩子们打开一扇五彩斑斓的窗户。她从工作桌上信手拣起一张红纸,反复对折,叠成了八分之一的扇形,随后操起一把剪刀,选好切入口,便行云流水地操作起来。几分钟之后,一朵绽放的荷花,欣然开来。
“我对学生从来不批评,只是奖励。考了好成绩,奖励一张剪纸画,娃娃们喜欢得很。”高慧兰说起话来,和声细语。很难想象,这位善用“指尖魔法”的美术老师,竟是半路出家的语文老师。由于从小酷爱美术,业余时间也没放弃对美术的探索。通过大量阅读各种专业书,网上搜集视频和资料自学,同时拜师民间艺人学艺,在较短的时间内,高慧兰就掌握了剪纸技艺。
2008年,曾经有过20年语文教学经历的她,由于学校教学的需要,开始担任美术教师。
从此,她的人生开始重新规划,白天备课、上课,晚上看书、学习,创作作品。每天中午,人们都会看到一群孩子在她的身边学画画,学剪纸。高慧兰的时间里一直就没有午休的概念。
现在,她的美术室里已经堆满了大大小小几百幅作品,其中有不少作品获得过国家、省市奖项。
作品远赴美法展览
老外惊叹“成都绝活”
今年1月26日,法国巴黎碧西市一家展览馆,高慧兰的个人剪纸作品展开始了长达40天的展览。在此之前,她已经在美国洛杉矶举办了个人剪纸艺术展,反响良好。
展览馆内,高慧兰落落大方地为外国观众介绍中国剪纸的特点。有观众问道,出自她手中的各类形象和作品,为何能如此“活”?高慧兰答道,这源于自己土生土长在成都平原。川西坝子的一草一木、山川兽禽,都是她的创作素材。比如,全世界都知道的熊猫,她用中国最古老的民间剪纸艺术来表现,更突出了难以描述的艺术魅力。
高慧兰的剪纸作品也成为了馈赠外宾的佳品,已经远漂美国、英国、加拿大。2010年,英国雷菲尔德小学访问邓双学校时,该校校长便向高慧兰学习剪纸,对她的“绝活”感到非常吃惊。高慧兰向雷菲尔德小学赠送了两幅她珍藏的作品。当时随行的“汉语桥”官员也对她的“龙凤呈祥”赞不绝口。美国察帕诺中学暑假到新津交流学习期间,得知有一位剪纸功夫特别厉害的女教师,也专门邀请高慧兰教他们剪纸。
剪刀刻刀轮番上阵 创作成都印记作品
将成都的风土人情,用剪纸来表现,高慧兰乐在其中。新津春天的梨花,繁盛如雪。高慧兰带上相机和速写本,开车在梨花溪转悠,看到美景就记录下来,回去再细细琢磨,最后变成剪纸作品。
正式开剪前,她都会根据主题来设计所需要的元素,然后再在白纸上慢慢用笔勾勒出轮廓,需要镂空和裁剪的部分也得用笔划出。图画好后,就可进入“剪”的部分。高慧兰会在画好图的白纸下,垫上所需的红纸,并在四边用订书机订钉固定。
根据图案和技法,剪刀和刻刀会轮番上阵。“在做图案大的轮廓线条时,可以用到刻刀,比较快;如果要完成锯齿纹,那一定得用剪,这样线条才不那么生硬而更显生动。”
记者注意到,高慧兰手中的刻刀制作粗糙:只是将一块刀片嵌于塑料杆内,并用麻线固定好。高慧兰介绍,刻刀都是自己做,市面上没得卖。而刻画时,用于放置纸张的刻板也是她的原创。
“刻板是用面粉、油等混合着做的,很厚实。把纸置于上面作刻,刀尖游走时也不会打滑,让刻画更加有力。”独特的创作工具,让高慧兰的手工艺品更显珍贵。
剪刀在纸中七转八旋后,福娃胖嘟嘟的脸颊,鲤鱼活动乱蹦的身影,熊猫憨态可掬的体态……瞬间定格于纸上。一幅幅有着明显成都印记的作品,来自生活,来自她灵巧的手中。
系列作品被推广应用 熊猫一家又有新篇章
剪刀的一起一落,一深一浅,剪出来的是岁月,留下来的是文化。2013年以来,高慧兰创作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剪纸——中国娃娃、学雷锋系列剪纸、成都市民公约系列剪纸、“熊猫宝宝”入选成都市公益广告库,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应用。其中的“熊猫宝宝”,对地铁乘客并不陌生。
“熊猫形象的‘二十四孝图\’和廉洁主题的剪纸画也快出炉了。”在高慧兰的家中,她展示了熊猫一家的成都新篇章。这一次,不仅是熊猫一家三口,还有祖父辈熊猫,加入到了剪纸作品中,为成都人讲述“新二十四孝”故事。这些带着丰富故事情节的剪纸,大到建筑、交通工具,小到熊猫上网的电脑屏幕上的文字,都用剪刀和刻刀表现得淋漓尽致。
高慧兰介绍,简易或者基本的剪纸也许在经验的支撑下,靠着一把剪刀就能完成。但想要完成一幅包含诸多元素,较为复杂的作品,刻刀、画笔和刻板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高慧兰手中的剪刀,已伴随了她十几年。“剪刀不能太长或太短,手握要感觉合适,才能很好地把握剪刀的运动轨迹。太大了不好掌控,太小了操作就会拘谨。”她说。
最基本的手法往往需要最深的功夫
熟能生巧,对每一道手工艺都受用。“其实剪纸这个东西讲究的是经验,一旦剪久了,熟练了,就知道怎么做了。”高慧兰左手捏红纸,右手握剪刀,刀尖在红纸中游刃有余地穿梭,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熟练地变换着姿势。
其实,一张剪纸里,剪怎样的图案,如何剪,在高慧兰眼里并不算终极挑战。“最难的还是剪纸里最基本的符号——锯齿纹。”她说,在一般的剪纸作品中,花瓣的脉络、动物的毛发都会用锯齿纹来展现。比如剪花瓣时,就会以锯齿纹来表现颜色的深浅,由芯到边颜色的变化,这样就会使图案更加立体生动。这如人睫毛般又细又长的纹路,既是剪纸中程式化的手段,又是美化形象的图样。每一刀下去,都得保证整齐规范。
“最基本的手法,往往需要最深的功夫。”高慧兰说,想要剪好锯齿纹,没有个七八年的功夫是不行的。有时剪久了眼睛还会花,所以很多时候靠的是手感。
新闻推荐
美国官员披露,经过两个月的研究,美国唐纳德·特朗普政府确定了对朝政策:最大限度施压,如果朝鲜改变其行为,再与其接触。按照白宫官员的说法,特朗普对朝政策目标是无核化,不是“政权更迭”。美联社14日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