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水到渠成的结果,都有不断积淀的底色。
变化来得太快。从量子卫星发射到为英国建造核电站,从使用自主芯片的超级计算机再次称冠全球到中国企业技术进入5G标准,中国的创新层次在全球迅速提升。
人们投来诧异的目光:这还是那个拿几亿件衬衫换飞机的低端制造大国吗?这一变化又是如何发生的?
逆袭之年
模仿还是创新?两个身份仍在切换,但此消彼长的态势已然不可逆转。
就在今年,《纽约时报》《连线》《经济学人》等欧美知名媒体纷纷将“抄袭”一词用到欧美知名品牌上。类似的例子确实存在:
在亚马逊网站讨论用无人机运输货物之前,中国快递公司顺丰快递就已在试验这一构想;在Venmo成为美国千禧一代的转账应用之前,中国的年轻人甚至老年人,都已通过基于智能手机的数字钱包转账、支付账单或是从商店里购买商品;微信在脸书进军新闻内容之前,就已提供快速的应用内新闻文章,在WhatsApp之前就开发出对讲机功能,并在SnapChat之前开始使用二维码……
随着中国提出创新发展理念,更多高技术含量、高制造质量、高知名度的中国产品和技术正风靡全球。无人机、智能手机、家用电子产品等“中国智造”扬帆海外,并通过本土化运营扎根当地,实现全球化价值。
可以说,创新在哪里,注意力就在哪里,实力就体现在哪里。
即使在欧美引以为傲的核电领域,中国这个曾经的“学生”也进步神速。9月日,中广核与法国电力集团正式签署协议,为英国布拉德维尔B核电项目提供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这是中国先进核电技术首度挺入西方发达国家。
在信息应用技术、核电、高铁等领域,众多中国企业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已悄然影响世界,成为全球焦点。
洪荒之力
任何一种悄然而至的变化,背后总有你看不到的故事。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月发布报告说,年中国受理的专利申请突破百万,排名全球第一,申请量为第二至第四名的美国、日本、韩国申请量的总和。专利申请和论文量猛增,展现中国创新活力。
在新一轮技术创新中,企业扮演主角。调查显示,企业研发投入在中国的研发总投入中占四分之三以上。年,在世界上研发投入最多的家企业中,中国占余家。
年,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完美交会对接,展现中国精度;被称为“天眼”的全球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投入使用,打造中国“眼力”。重大科技专项的研发成果提升国家实力、激发创新热情,也不断产生外溢效应。
年,在世界各国的创新潮流中,中国的地位还在不断提升: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在全球的排名越来越靠前;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创新产品在全球市场份额越来越大。中国领导人已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科研创新领域投入不断增加,体制机制改革也在深化,这些都为今后中国创新不断进步打下基础。
中国之所以这么拼,还有着更深层的背景。
国际金融危机后的这些年,看似润物无声的技术创新领域,早已蓄势待发。从德国的“工业4.0”到美国的再工业化,这些高端制造业本来就十分发达的国家,相继推出工业升级战略,再加上新兴经济体承接中低端产业转移,让中国面临双重压力。
一直以来,中国处于国际分工价值链条的中低端环节、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现状,使得自己的对外经济合作付出了高昂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因此,加快提升对外开放合作层次,向创新环节延伸,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资源配置和国际产业分工合作,成为必由之路。
世界机遇
放眼全球,中国科技企业不只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优质服务,也与发达国家同行合作、切磋,带来就业机会与创新活力。
在以制造技术立国的德国,有逾家中国企业落地生根。中国作为合作伙伴,让人刮目相看。德国巴斯夫公司副董事长布鲁德米勒指出,未来的科技创新也可以从东方流向西方。
事实证明,中国的发展为世界提供了机遇。这种机遇不仅体现在中国的创新驱动引擎拉动全球经济增长,还体现在中国智慧参与全球重大科研项目、为全人类发展谋福利。
受控热核聚变实验装置被称为“人造太阳”,是人类的能源出路之一。在全球最大的科研合作工程之一——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项目中,中国研发的核心部件率先通过认证,完成了从跟跑、并跑到有实力领跑的跨越。
在年最热门的科技事件——成功探测引力波中,也有着中国科研人员的身影。中国清华大学的科研团队以高精度的数据分析能力帮助“净化”了引力波探测中的干扰信号,加速了迈向星辰大海的征程。
除了这些重大科学项目,中国还广泛参与“热门”科技研发。虚拟现实、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氢燃料电池……中国科技是名副其实的“全科生”。
从核能、汽车等传统领域,到信息技术、绿色环保等新兴领域,中国企业、科研机构的广泛参与,传递出中国创新走向世界、参与全球高层次合作的信心和努力。据新华社电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伦敦月8日电(记者梁希之)英国最高法院8日表示,将尽快就“脱欧”程序案作出裁决,重点是保证“脱欧”过程合法进行,而不是推翻公投的结果。英国最高法院院长廖柏嘉说,“脱欧”问题引发了争议,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