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美女作家郝景芳的小说《北京折叠》获美国科幻小说雨果奖后,我第一时间从网上读了此小说,吃惊不小,它实际上更像一部披着科幻外衣的社会寓言小说。
小说不长,有两万多字,一部小中篇的篇幅,容量却很大,有相当的普世意义。你可以叫它《北京折叠》,也可以叫《纽约折叠》,或是当代中国任何一个城市的折叠反射。不撞车,不违和,不冲突,只是叫《北京折叠》,反倒在叙事语言上没有丝毫北京情味,连城市的维度折叠空间的描写,似也可笼统为当下任何一座当代都市的现实景观,却独独不见北京的城市符号(不过,小说里所呈现的种种不公平的生活景观、细节,却完全是北京式的,或泛中国式的)。
令我吃惊的是,郝景芳直白地将当下中国社会阶层流动、固化趋势加剧,分作城市的不同维度折叠的三个空间,虽有交叉,却壁垒森严,难于逾越。小说中除了折叠空间叙述外,三个空间都在各自的维度里平面展开。第一空间,无疑处在社会的顶层,更是三个空间规则的制定者。第二空间多为中等阶层的生活领域,他们有去往第一空间的希望与可能,却不能随意交叉、融汇、流通。而第三空间是生活在都市底层的人们,人群最为庞大,也最为辛苦、最想抗争,也是最想经过努力改变现状的族群。小说便是借城市垃圾清洁工老刀为拾来的女儿上个好幼儿园,去挣高额的学费,而不惜冒着风险穿越三个空间去为别人送信的过程,向读者拆解了被折叠的当代已被分解、固化的都市生活阶层。匆匆读完小说,我是倒抽了一口凉气的,这描摹的不正是当下我们现实生活呈现的精神状况么!
的确,三个维度空间、时间的折叠,一旦被小说家用笔一把扯成平面,赤裸裸地呈现,这是一种怎样让人担心的社会现实啊!最为警示的是这三个维度空间,已趋向被固化,且壁垒森严,更难形成交叉、互动、融汇、流通、平等来往的族群,而且大家欣然接受,互不抱怨,且和平相处,恪守规则,
新闻推荐
段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