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新加坡新闻 马来西亚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度尼西亚新闻 缅甸新闻 巴基斯坦新闻 德国新闻 法国新闻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大利亚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国际时讯 > 正文

中国公民一人遇难一人伤受伤人数已经攀升至176人

来源:绵阳日报 2013-04-18 03:28   https://www.yybnet.net/

16日,波士顿当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外界通报称,15日下午正在举行国际马拉松赛事期间突发爆炸事件,马拉松比赛终点附近接连两起爆炸已造成3人死亡、176人受伤,其中17人伤势严重。目前,美国联邦调查局正按“恐怖行径”处理和追查波士顿爆炸案。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16日证实,美国波士顿马拉松赛爆炸案3名遇难者中包括1名中国公民,另有1名中国留学生周丹龄受伤。

死者·安息

一名中国公民遇难家属不愿公开死者姓名

纽约总领馆证实,一名中国公民在爆炸案中不幸遇难,遇难者家属不愿公开死者姓名。另有一名中国公民受伤,目前伤情稳定。总领事馆方面将为家属赴美处理相关事宜提供一切必要协助。

据数名网友通过微博发布消息称,中国女留学生吕令子在爆炸中失踪。当地时间16日下午,一名网友称紧急寻找室友吕令子。经了解,这位名叫吕令子的女孩,于当地时间15日下午与同学周丹龄在波士顿马拉松终点处观看比赛。吕令子来自沈阳,在美国波士顿大学攻读统计学硕士研究生。

8岁男童马丁终点等父亲时遇难

在3位遇难者中最先得到身份确认的是年仅8岁的男童马丁·理查德。对于8岁男孩马丁来说,爆炸发生的12秒,竟然是他人生的尽头。马丁的爸爸威廉参加了这次马拉松比赛,家人都在终点线等着他。爆炸响起时,8岁的马丁失去了生命,他的妈妈和姐妹身受重伤,正在医院救治,6岁妹妹失去一条腿。

29岁阳光女孩为男友助威时遇难

另一位遇难者的身份也得到确实,她是来自马萨诸塞州梅德福德的29岁姑娘克里斯尔·坎贝尔。她的父亲威廉·坎贝尔接受采访时透露,自己的女儿克里斯尔·坎贝尔并没有跑这次马拉松赛,而是在终点线前等待为自己的男朋友呐喊助威。

伤者·祈祷

川籍女留学生周丹龄腹部受伤已能开口说话

受伤的是来自四川的波士顿大学研究生周丹龄。她15日与同学一道前往马拉松终点附近观看比赛,在爆炸中腹部受伤;16日在波士顿医疗中心接受了两次手术,目前伤情稳定。

据前往看望的中国同学介绍,他们在重症监护病房见到了两次手术后的周丹龄。她露出一丝笑容,并能简单地说几个词,神志也比先前更清楚。不过周丹龄仍然十分虚弱,探望只持续了几分钟。据同学们介绍,早前结束第一次手术后,无法说话的周丹龄用铅笔在医院的白纸上,重重地写下“找到吕令子!!”和多个惊叹号,一窥她内心对失踪好友的担心。

周丹龄是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系2008级学生,现就读于波士顿大学精算系。

调查·进展

按“恐怖行径”进行追查

美国总统奥巴马16日在爆炸案后发表的第二次全国电视讲话中说,目前尚未掌握波士顿爆炸案的幕后凶手和犯罪动机,不知爆炸案为美国境内还是境外的恐怖组织策划实施,但美国联邦调查局正按“恐怖行径”处理和追查波士顿爆炸案。

波士顿警方和调查人员说,案情复杂,调查可能需要较长时间。警方呼吁公众积极提供照片、视频等任何有助调查的线索。

爆炸装置装在高压锅内

眼下,波士顿警方已找到爆炸装置的各种部件,基本还原了现场情景,但尚未逮捕任何嫌疑人。警方在爆炸现场发现了电路板等爆炸装置的部件。当地媒体援引警方消息说,两个爆炸装置都装在高压锅内,放在黑色手提袋里,被人放置在爆炸现场。两个爆炸装置的爆炸时间相差12秒。

凶手·悬疑

塔利班否认袭击

巴基斯坦塔利班组织发言人否认参与了15日发生在美国波士顿的连环爆炸案。发言人埃赫桑16日在一秘密地点通过电话向美联社表示:“我们支持对美国及美国盟友的攻击,但未涉入这桩事件。我们与攻击案没有关联,但会继续掌握所有机会,锁定这些国家。”

就爆炸“幕后黑手”,调查人员眼下至少有三种初步猜想:当天是美国纳税申报截止日,一些美国本土的“反政府反税收”右翼极端分子可能是爆炸实施者。另一种猜想是,爆炸可能关联宗教极端武装人员。缘由是,袭击手法与“基地”组织也门分支借助互联网发布的手册所介绍手法相似,同一天在伊拉克也发生了类似的爆炸。第三种猜想是某不知名组织的杀手。

“黑衣人”

英国媒体15日报道称,波士顿警方正在寻找爆炸案的一名疑犯。该疑犯身穿黑色运动衫,背着一个背包,肤色较深,可能是一名黑人。参与调查的官员表示,一波爆炸发生前,他试图进入一处禁区,但被拒绝。根据这名男子的口音,他可能是一名外国人。

“屋顶上的人”

在社交网站上,一张照片拍下了爆炸发生时在马拉松赛终点线附近建筑屋顶上行走的人影(上图),受到了关注。照片拍摄者是一位目击爆炸发生的大学生丹·兰帕里奥。

(综合新华社、中新社)

后“9·11”时代美国“又累又恐”

这并非热播美剧《国土安全》中恐怖袭击的拍摄现场,而是活生生现实。事发以来,美国各大报刊、电视、网络媒体纷纷滚动报道,“恐怖袭击”一词频现其中。媒体先于警方对事件定性,折射出后“9·11”时代美国社会某种“惊弓之鸟”的心理。

自近12年前“恐怖航班”重创原本自信满满的美国社会以来,美国人似乎一直陷在“又累又恐”的两难境地。

一方面,以反恐之名发起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似乎形成某种“越反越恐”的怪圈,并给美国社会制造了从退伍军人安置到对穆斯林的“隐形歧视”等一连串难以治愈的“偏头痛”。另一方面,对恐怖主义的集体记忆依然深植美国社会,人们抱怨虽多,却不敢掉以轻心。

恐怖袭击与安保·“矛与盾”

在波士顿体育盛事的重重安保中发生致命爆炸,再次凸显恐怖威胁和安全防卫之间“矛与盾”的复杂关系。美国国土面积大,境内外人员往来多,安保工作再强也有“挂一漏万”之时,而这“万一”对任何受害者家庭都是百分百的重创。“9·11”袭击已过去十多年,美国民众逐渐恢复的脆弱心理如今又遭遇一击,他们对美国本土自我防范能力可能产生新的怀疑。如何加强国土安全,将成为美国社会下阶段的关注重点和反思课题。

凸显人性之美·感人瞬间

波士顿事发后,全球媒体迅速聚焦。有网友质疑,为何美国的伤亡事件总比别处的悲剧更吸引眼球?其实,这既映射现实的一面——美国大国地位及美国媒体的巨大影响力,同时也促人反思——新闻纵有冷有热,但生命的价值不会改变,正能量价值恒在,而人性本身不正是在不断反思中升华?

波士顿爆炸案发生后,凸显人性之美的感人瞬间比比皆是。在事发现场,一位“帽子哥”在爆炸后第一时间逆着人流冲向现场救人;有人立即撕开衣服做成临时绷带;有参赛选手在跑完马拉松全程后仍坚持到附近医院献血;有一批医科专业学生听闻噩耗后迅速赶往医院支援;也有当地人打开家门迎进受到惊吓的人们。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对美国发动战争痛恨不已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4月23日通报,波士顿爆炸案疑犯焦哈尔·萨纳耶夫的伤势好转,趋于稳定。美国媒体更称他已供认作案动机。根据美国司法部事后发布的声明,焦哈尔被控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炸死3人,炸伤2...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中国公民一人遇难一人伤受伤人数已经攀升至176人)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