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新加坡新闻 马来西亚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度尼西亚新闻 缅甸新闻 巴基斯坦新闻 德国新闻 法国新闻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大利亚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国际时讯 > 正文

十面“霾”伏网友幽默吐槽:雾以“吸”为贵

来源:绵阳日报 2013-01-15 03:50   https://www.yybnet.net/

连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厚重的雾霾久久挥之不去。大雾中,一条深褐色的巨大污染带斜穿1/3的国土,从北京、天津到石家庄,从郑州、南通到贵阳,空气污染指数纷纷“爆表”,74个重点监测城市近半数严重污染。北京城区连续5天严重超标,PM2.5值一度逼近1000。河南新乡和开封甚至发布了大雾红色预警信号……

灰蒙蒙的天空,充满浑浊甚至是危险的空气,网友们惊讶、恐惧、愤怒,但最终却发现这有什么用呢?我们时刻要呼吸,我们也不能天天“宅”在家里……于是在这污浊的空气中,各种苦中作乐的“黑色幽默”诞生了,当我们笑着、气着、叹着、恨着领略完网友的这些智慧之后,却发现它们最终都化为一句无奈的质问:谁来拯救我们的空气?

人民日报:

“厚德载‘雾\’,自强不‘吸\’”不是全面小康

延绵不散的雾霾遮蔽了视线,却让我们格外清晰地看到环境污染治理的紧迫感,格外真切地认识到十八大提出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面对头顶昏暗的天空,越来越多人在思考:如何走出这令人窒息的污染围城?

实时发布空气质量数据,提醒居民减少户外活动,督促施工单位控制扬尘,强制机关单位停驶部分公务用车……北京等地启动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力争将污染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然而这些事后的末端处置,难以替代系统、科学、高效、有力的源头治理。

近些年来,我们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十一五”期间,国家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二氧化硫等空气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但是这一成绩远不足以令人乐观。连日来浓雾重锁的城市污染再次警醒我们:随着经济发展的快速向前,工业化、城镇化还将持续,能源消耗不断增加,空气污染防治依然面临巨大挑战。

“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不是美丽中国,“厚德载‘雾\’,自强不‘吸\’”不是全面小康。经济发展再也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城市管理再也不能以“空气不好是小事”心态来应对突发情况,居民生活再也不能只图自己方便、不管环境负担。只有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我们才可能拥有天蓝、地绿、水净、风清的美好家园。

“同呼吸,共责任”,这责任是政府的责任,是企业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美丽中国,从健康呼吸开始。

何时才能把你看得清清楚楚?

也许就在明天

中央气象台14日继续发布雾霾黄色预警。雾气何时消散?

雾霾天气持续,空气质量下降,并不是今年的新现象。这几年,每到秋冬特别是入冬以后,我国中东部地区时不时会遭遇这样的情况,其中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

中央气象台从目前的天气形势分析看,未来两天,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的冷空气势力仍然较弱,大气环流形势有利于雾霾天气出现和维持。

预计14日至15日,中东部大部分地区的雾霾天气仍将持续;华北平原,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华南北部,西南地区东部部分地区,夜间到上午仍会出现能见度不足1000米的雾,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200米。“从16日开始,有一股冷空气将影响我国,雾霾天气将会自北向南逐渐消散或者明显减弱。”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说。

雾霾警示

呼吸如何不再“痛”?改变

“毒雾”锁城,我们除了做好防护,还需要改变些什么?

调整企业生产方式

“企业是PM2.5的主要制造者,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就是要‘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海南大学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所所长王毅武认为,企业要推进清洁生产,使用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少排放或不排放废气,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生产方式的转变还要靠科技的投入。”北京大学教授潘小川说,提高煤炭液化技术、通过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防治低水平重复建设等,减少有污染气体的排放,这是今后预防PM2.5数值过高的措施之一。

区域协同治理环境

此次大范围雾霾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区域性污染”,一地很难“独善其身”。

“基于空气污染的开放性传染性混合性,治理起来必须区域协同作战。”北京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认为,以华北地区而言,需要京津冀以及山西、河南、山东、内蒙古、辽宁等省区市协作,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实现多项污染物协同控制。

生活方式也得改变

空气污染,人人都是受害者;然而多数人也承担着或多或少的责任。

据北京市公布的数据,四分之一的PM2.5是“输入性”的,汽车尾气大概贡献了22%以上的份额。“污染天气下,少开车,应是每个公民的自觉。”一家国际环保机构的专家周嵘认为。“毒雾”面前,付出了代价的我们都应该反省,哪些生活习惯增加了“环境负荷”:乱扔垃圾,无视垃圾分类,贪图方便用塑料袋、一次性物品,焚烧树叶、秸秆,无节制购物……“如果每个人都能理智消费,抵制浪费性消费,实现绿色出行、绿色生活,就会为环境的清新怡人作出一份贡献。”周嵘说。

(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

新闻推荐

曼联牵手中国赞助商

曼联俱乐部当地时间15日宣布,中国的建设银行和“娃哈哈”成为俱乐部的新赞助商,赞助期都是3年。说法曼联商务主管阿尔诺尔德说,曼联在中国拥有庞大的球迷团体,共有1.08亿名支持者。他们总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十面“霾”伏网友幽默吐槽:雾以“吸”为贵)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