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村民对种植芦芛充满信心,现在迫切需要的是技术!”近日,记者来到铁山港区南康镇高田村采访该村新引种的芦芛产业,村主任邓振峰高兴地告诉记者。
在高田村,记者见到了高田村芦芛(绿芦芛)种植基地负责人、来自台湾省云林市的谢亚泉。谢亚泉和他的团队之所以看中高田村,是因为这里的土地租金、气候和人工费用都比较适中。
谢亚泉告诉记者说,这里种植的芦芛,再过2个月左右就可以上市了。“这里的产品销路完全没有问题,它们将和我们泰国基地出产的芦芛一样,全部销往台湾和上海等地,每天需求量至少5吨以上。”
位于高田村的芦芛种植基地面积为150亩,从去年4月份进驻以来,谢亚泉和他的技术员及工人们一直小心翼翼,生怕第一次种植遭遇到“水土不服”。不过,在铁山港区相关部门及大家的努力下,这个新生的芦芛产业发展得意想不到的顺利,如今部分芦芛已有约10厘米高,小筷子般大了。
村主任邓振峰对这个产业充满了希望。他告诉记者说,这个产业刚进到村的时候,村民们还很疑惑,后来大家上网查了一下,知道这是价格比较高端的农产品,市场零售价最高可以卖到每公斤四五十元。而据基地负责人谢先生介绍,今后芦芛平均收购价约可在14-16元/公斤,按第一年亩产500公斤,第二年起亩产1000公斤并逐年增长来计,高田村芦芛种植产业前景相当可观。
据了解,芦芛种植是一种劳动强度并不高的产业。记者在谢亚泉的基地看到,150亩的面积所需工人不到20人,且一旦种植,今后10多年可不用重复播种。据谢先生介绍,今后芦芛长到成熟期后,早、晚可各摘一次,管理得好的情况下最高亩产可达1500至2000公斤。正是这种可预见的希望,让包括村主任邓先生在内的高田村村民对芦芛产业充满了期待。
基地负责人谢亚泉说,今年种植的150亩芦芛只是示范,今后,该公司将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向村民免费提供技术和种苗(种苗费用在收获芦芛时扣除),以保证收购等方式带动芦芛产业的发展,帮助村民实现更快增收。
新闻推荐
新华社南京12月18日电(记者潘晔)近日广受关注的“12·11乘客大闹亚航”事件调查曝出最新真相:事发时,领队熊某并未在现场,因为他根本就没有随团赴泰。江苏省旅游局和南京市旅游主管部门17日发布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