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百态社会 > 正文

忠烈与酷吏:两面巡抚朱国治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21-11-10 02:57   https://www.yybnet.net/

云南巡抚朱国治画像。

尚可喜画像。

□ 向敬之

康熙继皇帝位后,随着鳌拜被“绊倒”,四辅臣势力式微,以平西王吴三桂为首的江南三大藩王割据一方,拥兵自重,日见跋扈。他们积极向朝廷要钱、要权,要这样那样的封赏,在各自的辖区里建造着独立王国。

三藩做大做强,让十多岁的康熙帝感到了新的危机。

是否撤藩引发激烈争论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平南王尚可喜给康熙皇帝送来一份报告,他向康熙请求辞职,希望归老辽东,这是尚可喜的第十一次请辞。他要离休,却要世袭罔替,安排其长子、俺答公尚之信镇守广东。

尚之信是一个“极端分子”,亦是一赳赳武夫。《尚氏宗谱》说他“生而神勇,嗜酒不拘细行。临阵遇危,瞋目一呼,千人俱废,故终身无劲敌”。他早年奉父命在顺治帝身边服务,甚得顺治赏识。但他与康熙若即若离地相处了十年,对少年老成的康熙皇帝并不友好。

康熙对尚之信是熟悉的,知道他不好掌控,于是决定借尚可喜的请辞为由,裁撤三藩,解决尾大不掉的藩镇问题。即便前摄政睿亲王多尔衮代表顺治帝,承诺吴三桂等“封以故土,晋以藩王……世世子孙,长享富贵,如河山之永矣”(《清世祖实录》卷四,顺治元年四月癸酉),但砥定山河的康熙在解决了南明问题后,已不再需要继续同吴三桂们讲政治合作的条件。

吴三桂和靖南王耿精忠虽远在京城的千里之外,但亦能及时收到朝廷方面的消息,于是也摆出请辞的姿态,试探康熙的最后底线。

康熙帝召开最高国务会议,旗帜鲜明、有指向性地提出议题——撤藩。中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图海、康熙帝师兼翰林院掌院学士熊赐履,以及最有权势的保和殿大学士索额图,皆对此持反对意见。他们的态度很明确:裁撤会引发激变。君臣之间因而陷入僵持。

其实,康熙并非一意孤行,他也有支持者,即户部尚书米思翰、兵部尚书明珠和刑部尚书莫洛。米思翰和明珠等提议:将三藩全部撤去,并将他们移至山海关外,调虎离山。

而反对者强调,即便要撤藩,也必须有保留,留吴三桂继续镇守云贵。

第一次内阁扩大会议以激烈的争论而结束。

巡抚成平定"三藩之乱"忠烈

此时,云南巡抚朱国治弹劾镇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势力坐大,恐有异心。与此同时,吴三桂也举报朱国治拥兵自重,割据一方。谁是谁非?在康熙帝的朝堂上,以索额图为首的权贵大臣,为了不惹吴三桂引发兵变,要求严惩朱国治。

康熙下旨,朱国治披枷进京。康熙欲杀朱国治,但说并非因其诬陷吴三桂,而是为给国家争取两年稳定时间,以后定当给朱国治昭雪,子孙受封。之后,康熙却又下令释枷,并下旨加官重任朱国治,让他重返云南,继续牵制和监视吴三桂。

朱国治原为江苏巡抚,于康熙元年(1662年)因丁父忧不报告擅自回家守孝,被部议擅离职守之罪革职。康熙帝亲政后,下诏起用朱国治,补云南巡抚。

此次康熙让朱国治重返云南,朱国治于是提着脑袋赴命滇地,做康熙帝筹划撤藩大业的探路石。

鳌拜死后,少年老成的康熙帝威权自专,让千里之外的吴三桂似乎闻到了少年天子的撤藩气息。于是,吴三桂与老部下重新部署计划,一边大肆向朝廷要这要那,一边网罗亡命之徒操练。

康熙十二年七月,康熙批准了平南王尚可喜第十一次提交的归养辽东的辞职报告,发出震惊朝野的移藩最高指示后,吴三桂也装模作样地请求移藩锦州,以探康熙帝的反应。

吴三桂原以为朝廷会忌惮他手握重兵,进行慰留,哪知康熙帝初生牛犊不怕虎,派人加急送来撤藩令。康熙认为吴三桂之子、和硕额驸吴应熊是控制在京城的质子,且已与建宁公主生子,料想吴三桂会因子孙投鼠忌器。并且,吴应熊也向康熙表明了“终守臣节,保全禄位”的态度。

当然,康熙帝明白“三桂蓄异志久,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及今先发,犹可制也”(《清史稿·吴三桂传》),派礼部左侍郎折尔肯、翰林院学士兼礼部侍郎傅达礼等为钦差前往云南,给吴三桂带来一份手诏:“王其率所属官兵,趣装北上,慰朕眷注,庶几旦夕觏止,君臣偕乐,永保无疆之休”,并强调“王到日,即有宁宇,无以为念!”(《清圣祖实录》卷四十三,康熙十二年八月辛酉)这是康熙帝警示吴三桂: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

钦差会同吴三桂及云贵总督、云南巡抚等议商布置官兵防地、撤兵起行等事务,约定:十一月二十四日正式移藩北上。朱国治对吴的配合很满意,于是请示皇帝在驿道上增设驿堡,调拨人员马匹,全力以赴地送“瘟神”。

但“瘟神”却不是那么好送的。吴三桂不甘心由威震一方的平西王和坐拥重兵的大将军,变成任人宰割的富家翁,决意铤而走险,表面上安排家人热热闹闹、匆匆忙忙地打包行李、财宝装箱,暗地里派心腹大将胡国柱、夏国相、马宝等,迅速带人马扼守关隘。

开启战端,要师出有名,所以吴三桂命人准备檄文,自称“原镇守山海关总兵官、今奉旨总统天下水陆大师、兴明讨虏大将军吴”。他所奉的旨来自伪造的“明三太子”,而他屈节臣服了三十年的清朝皇帝成了他如今发兵讨伐的“虏”。

吴三桂前次降清,已让同胞唾骂,而今降而复叛,他则表示悔悟。于是,吴三桂在起兵前三日,约请巡抚朱国治、按察使李兴元、知府高显辰、同知刘昆到王府喝茶。

吴三桂要走了,朱国治等虽很紧张,但王爷有请,自然不敢怠慢。

但吴三桂的茶不好喝——他不想走了,而要朱国治们跟着他一起造反,说只要朱大人等识时务,成功后可封王拜相。

这些官员虽都是汉人,但不想做反复小人,也不想背主叛国。朱国治于是当场大骂吴三桂是一个降后复叛的乱臣贼子。朱国治之骂,戳痛了吴三桂的心窝子,因而被“开膛示众”(《研堂见闻杂记》),死于吴三桂刀下。

康熙帝在平定三藩后,特下谕说:“朱国治当逆贼吴三桂反叛之初,抗不从逆,遂被杀害。捐躯殉难,深为可悯!”并兑现荫其子的承诺。后来,雍正帝将朱国治入祀昭忠祠。《清史稿》也把他列入“忠义传”中。

是康熙忠臣也是害民酷吏

吴三桂反叛,拿朱国治祭旗,使朱国治成为气节浩然、慷慨赴死的忠烈人物。

然而,顺治十六年(1659年),贡生出身的朱国治,从大理寺卿的位置被外调江宁(今南京江宁区)任江苏巡抚,其虽有弹劾、罢免庸劣累民的布政使陈培正的治绩,却也在江苏干过两起性质恶劣、情节严重、影响极坏的害民大案。

一起是著名的江南奏销案,另一起是将著名才子金圣叹等斩首的哭庙案。

朱国治在任搜刮无度,人称“朱白地”,是一个有辱斯文、不折不扣的酷吏。《清史列传·朱国治传》记载:顺治十八年,朱国治疏言“苏、松、常、镇四府钱粮,抗欠者多。因分别造册,绅士一万三千五百余人,衙役二百四十人,请敕部察议”。他举报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府并溧阳一县的官绅士子抗粮的很多,建议朝廷将欠粮者不问官做得多大,不分粮欠得多少,在籍缙绅一律按名黜革,现任官概行降两级调用;秀才、举人、进士凡未完钱粮者皆革去功名出身。

其时,有一探花仅欠银一钱就被罢黜,吴伟业、徐乾学、徐元文等名士也几乎全部被罗织在内,一时“士籍学校为之一空”。

奏销案还未了结,顺治帝驾崩。苏州吴县正在发生抗粮哭庙事件,秀才们为声讨县令任维初贪酷,组织了一次请愿,跑到文庙先圣牌位前痛哭,发泄怨恨与牢骚。

秀才们哭庙之际,正值哀诏到达苏州,府衙设灵举哀痛哭三日。秀才们的举动被认为触犯了顺治帝的灵位,犯下了大不敬之罪,朱国治下令,将请愿哭庙的诸生拘捕,送到江宁会审,严刑拷问,“拟不分首从斩决,妻子财产入官”(《清朝野史大观·金圣叹小传》)。

金圣叹作为哭庙文的起草人,被朱国治定为首犯,冠以“摇动人心倡乱,殊于国法”之罪,被判死罪,在南京三山街执刑。

此案惨烈至极!《清朝野史大观·金圣叹小传》记载:“同死者十八人。呜呼!专制国官吏之淫威,文网之严密,文人苟非韬晦自全,鲜有不遭杀身之惨祸者,况放诞不羁之金圣叹哉!”

《研堂见闻杂记》更是将奏销案和哭庙案联系在一起,揭露行凶作恶者“抚臣朱国治既以钱粮兴大狱,又杀吴郡诸生一二十人,知外人怨之入骨,适以丁忧罢”。

嚣张的朱大人心虚,也怕报复,便以其父亡故,按儒家礼教观念应回家守孝为由提交报告,请求丁忧。孰知他投效清廷被列入汉军正黄旗,而旗下者有不丁忧的规定,“守丧二十七日,即出视事”。他提交报告要延长守孝期限,朝议许其终制,另任韩世琦接替。韩氏还未到任,朱国治担心民众闹事揪住他不放,即仓促离职,轻舟遁去。

新闻推荐

禁止“上楼入户”

11月9日为全国消防日。当前,电动自行车起火爆炸事故呈现多发态势,给居民日常生活带来安全隐患。今年8月起施行的《高层民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忠烈与酷吏:两面巡抚朱国治)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