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特斯拉一直处于风口浪尖,正面是销量暴增,反面是疑似失控的事件频发,上百名特斯拉车主经历了“刹车失灵”的惊险时刻。
根据媒体公开报道,2020年特斯拉在中国发生过11起疑似失控事故,涉及Model3、ModelS、ModelX三款车型。对于频频发生的消费者维权事件,特斯拉的回应模版可谓惊人的一致:驾驶员误操作、超速、踩刹车较轻……甚至,特斯拉曾将一次车辆断电无法启动的责任归咎到国家电网。更诡异的是,多辆事故车事发时的后台数据自动消失了。
除了数据问题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众多特斯拉车主在维权过程中,都不愿意采用特斯拉指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数据。其主要原因是,他们怀疑相关数据已经被特斯拉“动过手脚”。
失控车辆数据诡异消失
近年来,特斯拉出现质量问题的事件,似乎不少。
据媒体报道的不完全统计,仅2020年,特斯拉在中国至少发生11起失控事故。这11起事故中,统计称4起特斯拉官方未回应,2起官方称车辆无故障,1起称行驶中电脑死机,其余原因均宣称是用户误操作。
回顾过往特斯拉因刹车失灵导致的事故,问题的关键都在于数据,但特斯拉的数据竟然都凭空消失了。
关于事故车辆数据消失的问题,一位汽车行业技术专家表示:“这就是搪塞,数据是不会丢失的。不过,在这件事上,特斯拉拥有绝对的主导权,即使数据是编辑过再给你的,你也什么办法没有。”
特斯拉第三方检测引争议
除了数据问题外,事故车主们还对特斯拉所委托的检测机构提出了质疑。
在此次特斯拉车主车顶维权事件中,特斯拉4月19日晚的回应称,“我们始终愿意全力配合国家级的第三方权威机构的全方位检测”。而车顶维权消费者张女士此前表示,不能接受在特斯拉指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理由是曾经有案例表明,特斯拉指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得出了有利于特斯拉但不符合事实的结论。
“负责调解的老师告诉我们,目前能做进口车检测和鉴定的,只有一家叫‘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机构。”车顶维权消费者张女士认为特斯拉指定的这一第三方“很明显不是一个专业的鉴定机构”。
无独有偶。时间往前追溯到今年3月11日,海南海口,消费者喻女士的亲属驾驶自己的特斯拉Model3在停车时,连续踩刹车的情况下依然无法停下车辆,最后撞上护栏。更令人意外的是,特斯拉售后人员驾驶另一辆Model3到现场模拟事故情况时,车辆再次没有制动成功,撞上了护栏。
但特斯拉官方依然坚持涉事车辆和测试车辆都没有问题。喻女士的车在事发时系统正常运作,而售后人员所驾驶的车辆ABS防抱死系统正常工作,没法让车在很短的距离之内完全刹住。
随后特斯拉邀请了海南捷安通汽车检测服务有限公司对事故车辆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显示,车辆刹车系统合格。
记者查询了解到,捷安通成立于2017年3月29日,是一家注册资本仅100万元的小微企业。去年,该公司还曾因拒绝赔偿劳务者的医疗费用被告上法庭。在特斯拉委托检测之时,该公司成立尚不足4年。
对于第三方检测机构的问题,北京市两高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曹书珍表示:“在产品质量发生争议时,当事人自行委托检验检测机构开展产品质量鉴定的,属于单方委托行为,除非双方当事人有约定,否则鉴定结论对双方当事人并不具备法律效力。只有在双方共同指定或法院选定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鉴定,鉴定结论才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
第三方检测机构“是非多”
记者调查发现,车主难以在当前市场上获得一份有权威性的车辆问题检测报告。
4月22日,记者通过天眼查搜索关键词“汽车检测”,出现了100000+条相关结果。这些从事汽车检测业务的机构,有汽车经销商、中介等汽车流通行业企业,甚至一些修车厂。
业内人士介绍,无论是车辆交易企业还是修车厂,他们都很难摆脱“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嫌疑,“该行业的市场几乎没有准入标准,似乎下载一份检验报告模板,第二天就可以开始承揽相关业务了。”
当前第三方汽车鉴定评估机构做车辆质量鉴定的成本非常高,基本都是5万元起步。与此同时,商业化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结果是否能被采信同样是问题,检测报告若能帮助消费者打赢官司,这笔检测费用可以判定由被告方负责。
何谓第三方检测机构、去哪儿找第三方检测机构、能否信任,对消费者来说可谓是一道又一道“坎”。
咋破解汽车消费维权难
4月20日晚,特斯拉终于道歉,表示“尊重并坚定服从政府各相关部门的决定,尊重消费者,遵守法律法规,坚决坚定地积极配合政府各相关部门的所有调查”。
该事件也引起了其他智能电动车厂商的关注。4月21日,理想汽车CEO李想在社交媒体提出:“关于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刹车失灵类的问题,政府监管部门可以提出以下监管的要求:带有ADAS的车型必须标配行车记录仪;记录的时候画面必须同步显示ADAS是否运行;除了ADAS运行状态的显示,还要显示ADAS状态下的油门、刹车、转向等对应的基础工作状态。”李想还提到,这几项措施从技术上而言没有任何难度,但是提供了相对重要的证据,减少车主取证难、厂商觉得被冤枉的概率。
智联出行研究院自动驾驶法律政策中心主任何姗姗同样肯定了车内安装行车记录仪或黑匣子的必要性。同时,她还表示,应尽快制定相应鉴定标准。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原主任赵航表示:“当前鉴定标准法规缺失、技术方法不完善,机构水平参差不齐,才造成消费者在遇到新车质量问题时难以解决。”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柯振权表示,我国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起步很晚,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检测机构也是参差不齐。对于不少“第三方”的报告,主机厂或经销商对其所运用的检测方法和结果均不认可。
消费质量报全媒体中心记者李欣璐
新闻推荐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静坐在书桌旁看名著《西游记》。当我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一阵狂风吹过,把我卷入了另外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