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百态社会 > 正文

“电视神医”余波未了,“网络名医”为何又来?

来源:新京报 2021-04-05 00:41   https://www.yybnet.net/

■来论

继“违背祖宗”的“电视神医”被曝光后,4月4日,媒体又起底了“网络名医”,再次引发关注。

据媒体调查发现,近年来,网络已经成为假医生和假专家的“沃土”。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2019年以来,国内法院终审宣判的在某社交通讯平台端冒充医学专家卖假药、销售“医疗服务”且被定性为诈骗罪的案件共22件,涉及“假医生”328人、受害人2.9万人,被骗钱财高达1.9亿元。

实际上,在互联网时代,与“电视神医”相比,“网络名医”的危害无疑更大,更有甚者还跟电信诈骗合流,殊为恶劣。而这些所谓的“网络名医”,大多较为分散和隐蔽,有的干脆就是冒名或虚构人物,这就使得相关治理和打击,变得更加复杂、困难。比如,网络上享有盛名的“老中医许国怀”根本不存在,而“名医胡学平”实际只是个只会扎针灸的退休厂医。

用“网络名医”敛财,暴利惊人,如一盒价值30元的膏滋甚至能卖到近2000元。但更大的危害还不在于此,有些“名医”人假药也假,不仅耽误患者正常治疗,更可能给其生命健康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

可见,对于“网络名医”这种社会毒瘤,需以“猛药”加以“疗治”,加大打击已刻不容缓。相比“电视神医”,“网络名医”的打击难度虽更大,但也并非无迹可循。比如,大多数“网络名医”,往往把搜索引擎等网络平台作为其获客渠道,对此加强规范,就是治理的重要一步。

事实上,对于平台医疗广告,监管层面早已有过明确规定。但此次曝光的“网络名医”问题表明,治理效果仍不尽如人意,针对新情况,相关措施也仍有完善的空间。比如,这些违法“网络问诊”,多通过某社交通讯平台进行,这就需相关平台运用技术手段与相关规范,予以精准锁定和打击,同时对用户加大风险提示等。

要彻底割除“网络名医”的毒瘤,执法部门和基层社区,也可像重视电信诈骗一样,通过主动执法、宣教等方式,提升公众防骗意识。同时也当联合平台等各方力量,完善日常综合治理,不给“网络名医”等不法行为容身之地。这不仅能更有效捍卫公众健康安全,也是建设风清气朗网络生态空间的需要。

□舒致(媒体人)

新闻推荐

沈海高速车祸有危重4人在ICU救治 三部委派出工作组

盐城发布微信公号4月4日消息,4月4日0时51分许,沈海高速由南向北898km处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导致11人死亡,19人受伤。目前,受伤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电视神医”余波未了,“网络名医”为何又来?)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